天天看點

陳獨秀獄中題贈劉海粟墨寶亮相,折射兩位名人在動蕩歲月中的深厚友誼

作者:文彙網
陳獨秀獄中題贈劉海粟墨寶亮相,折射兩位名人在動蕩歲月中的深厚友誼

欣賞書法,人們欣賞的不僅是漢字形态之美,線條書寫之美,也是字裡行間的情感,見字如面的溫暖。正于劉海粟美術館舉辦的“六書之上:中國漢字的多重性情緒表達”展覽,以百年來中國文人書法的墨寶真迹,解讀文人書法的情緒表達。展品之中,陳獨秀獄中題贈劉海粟的墨寶尤為引人關注,折射出陳獨秀與劉海粟鮮為人知的交往。

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發起者和主要旗手,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劉海粟則開繪畫風氣之先,是中國現代美術創始者。他們互相仰慕,互相敬重,在動蕩曆史歲月中結下深厚友誼。劉海粟與陳獨秀的初識,是在1921年。這年年初,劉海粟應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邀請,北上講學。不久,蔡元培因病住進一家由德國人主辦的醫院,劉海粟聞訊後前去探望,不想在病房内邂逅了同樣來看望蔡元培的陳獨秀。彼時,陳獨秀正以五四運動的領袖和《新青年》雜志的主編而名聞全國,劉海粟則因為在上海創辦美術專門學校和主編《美術》雜志而轟動華夏。他們一見如故。此後,陳獨秀因從事革命,經常到上海布置和開展政治活動,每有空暇,總要去劉海粟那裡叙舊,由于交往日密,他們的友情也愈益加深。

陳獨秀獄中題贈劉海粟墨寶亮相,折射兩位名人在動蕩歲月中的深厚友誼

此次展出的一件墨寶,是1932年陳獨秀即興為去獄中探望自己的劉海粟所作的一幅對聯,書有“行無愧怍心常坦,身處艱難氣若虹”,上款是“海粟先生雅教”,下款為“獨秀”。彼時,劉海粟旅歐歸國回到上海,聽聞陳獨秀遭國民黨政府逮捕,被關押在南京第一監獄,内心非常牽挂,不顧旅途勞頓,決定獨自前往南京探訪身陷牢獄的陳獨秀。闊别多年竟然在監獄内重逢,他們互相問候,各抒己見。陳獨秀對劉海粟的“模特兒風波”做出了高度評價,劉海粟則對陳獨秀這些年來為新中國作出的努力表達了傾佩之情。臨别時,劉海粟取出早已準備好的筆墨和宣紙請陳獨秀題字留念,陳獨秀于是即席揮毫,留下這件書法。陳獨秀的書法汪洋闳肆、卓爾不群,早期《向導》雜志刊名即出自他之手,這件對聯字裡行間則更浸潤着艱難處境中的樂觀精神,日後曾在劉海粟百歲華誕時首次展出。

事實上,劉海粟所繪的一幅《黃山孤松圖》上,同樣留有陳獨秀在獄中的題詞,成為他們友誼的生動注腳。1935年,劉海粟“三上黃山”寫生歸來,再度前往獄中探望陳獨秀,帶着自己剛創作的《黃山孤松圖》與好友共賞。劉海粟在該畫題記中寫道:“乙亥十一月遊黃山,在文殊院遇雨。寒甚,披裘擁火猶不暖,夜深更冷,至不能寐。院前有松十餘株,皆奇古。劉海粟以不堪書畫之紙筆,寫其一。”陳獨秀仔細欣賞了劉海粟這幅似在述說思念和牽挂的畫作後,觸景生情,揮筆寫下:“黃山孤山,不孤而孤,孤而不孤;孤與不孤,各有其境,各有其圖。”為了避嫌,他又在詩下加注道:“此非調和折衷于孤與不孤之間也。題奉海粟先生。獨秀。”劉海粟得此詩款,對《黃山孤松圖》更是珍愛有加。此外,沈恩孚、蔡元培也均在此幅作品上留下墨寶。是以這件《黃山孤松圖》成為藝術史上頗為獨特的一件珍品。

陳獨秀獄中題贈劉海粟墨寶亮相,折射兩位名人在動蕩歲月中的深厚友誼

作者:範昕

編輯:陸纾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