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出自曹操的詩歌《短歌行》,表達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态,希望天下有才之士都能夠歸順曹操,作為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在三國紛争、人才輩出的時代,曹操通過“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也表達出對人才的渴求,以求實作政治上的遠大抱負。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一、輔佐武王
周公,即周公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在讨伐商纣王的戰争中,功勞最大,分封的封地位于曲阜(今山東曲阜),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魯國,在别的諸侯王陸陸續續的前往封地的時候,周公也收拾行李,準備上路的時候,突然發現周武王神情沮喪,覺得很詫異,細問之下才知道,周武王其實是不願意讓自己的心腹大臣們離開的,畢竟曾經同甘共苦,感情頗深,周公一想,覺得周朝建立初期,正是百廢待興的時期,武王身邊也确實需要人輔佐分擔,于是就讓自己的兒子伯禽去魯國封地,自己留下來輔佐武王。
在滅商朝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045年,武王姬發得了重病,周公雙手捧着玉璧向周王朝的先王神靈禱告,大概的意思就是:我的哥哥姬發,他為大周王朝的事業積勞成疾,難道是他有什麼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以至于受到重病的折磨,如果先王們要責備和懲罰,就讓我周公旦代為受過吧。盡管如此,周武王在公元前1043年還是去世了,臨終前,由于太子姬誦還年幼,武王就把太子和軍國大事都托付給了周公,周公将姬誦扶上太子,就是後來的周成王,國家大事就由周公代管。
二、禮賢下士
為了治理好國家,周公對人才非常的看重,為了得到賢能的人才,忙的廢寝忘食,有一次,周公正在洗頭發,我們都知道古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一生是不剪頭發的,是以頭發都很長,洗一次非常費勁,周公剛剛把頭發打濕,外面有人求見,周公就手拿着濕頭發,出去接待,完事了回來接着洗,又有人來,又拿着濕的頭發出去,一連出去了好幾次,才把頭發洗好,我們平常百姓可能覺得這樣沒什麼,要知道,周公這個時候是代管國家的權臣,後代的許多權臣,甚至是一些普通的官員,接待一次的禮儀和規格都很高,而且不是想見就見的,對比之下,周公雖位居高位,但對人是極其平易近人的。
還有一次,周公在吃飯,剛夾起一塊肉放進嘴裡,有人來訪,他馬上把肉吐出來去迎接客人,一頓飯的功夫,來了三次客人,吐了三次飯菜,家人忍不住說:您能不能吃完飯再去接待客人?”周公搖搖頭說:這些貴客來訪,都有好的建議,我恨不能馬上去聽聽,怎麼能讓人家等呢。“這就是成語“一食三起"典故。
周公為了周朝,廢寝忘食,嘔心瀝血,但是他畢竟是權臣,代管國家事務,背後有很多人議論,包括周公的三哥管叔和五弟蔡叔,還有老臣姜太公和召公,認為周公獨掌大權,如果起了壞心,逼周王讓位,自己做天子,就麻煩了,周公聽後,一面更加勤懇的處理國家事務,一面誠懇的和人解釋,他對開國重臣姜太公和召公說:先王早就盼望有朝一日天下安定繁榮,現在周朝剛剛建立,成王太小,如果出了什麼差錯,怎麼對得起先王們呢,我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周朝江山,沒有半點私心。”聽了周公誠懇的陳詞,加上大家看到周公确實是盡心盡力的為國家辦事,都不再懷疑他了。
三、平定三監之亂
又名管蔡之亂或五庚之亂,武王滅商後,聽取了周公旦的“以殷治殷”的政策,封商纣王之子武庚管理殷商舊地(今河南安陽),同時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衛三國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周公攝政後,引起武王兄弟們的不滿,武庚認為複國的機會到了,拉攏三監發動叛亂,周公果斷下令東征,經過三年的戰争,平定了叛亂,武庚和管叔被殺,蔡叔被流放,霍叔貶為庶民,此次叛亂的平定顯出周公在軍事上的才能,有人建議周公把參加叛亂的商朝遺民殺了或賣為奴隸,周公認為這是商纣王才做的事情,在洛水北岸建立洛邑,作為周朝的東都,安排商朝遺民居住,中華名城洛陽的輝煌曆史以此作為起點。
四、還政于王
姬誦長大成人後,成為周成王,周公又自願的将國家大權還給成王,自己又退回了大臣的行列
五、《毋逸》
出自《尚書》,創作于周公還政于成王前,無逸為全篇的要領,周公擔心成王不知父輩創業的艱辛,創作文章告誡成王,不能貪圖安逸,應當以殷商為鑒,居安思危:父母創業,總是倍嘗艱苦,子孫揮霍驕奢,就頃刻間亡國殺身,為人子孫,需要謹慎,商朝的賢君祖甲,為促使他的兄長順利繼位,自動遠離宮廷,來到民間,和百姓朝夕相處,切身體會百姓的疾苦,登上王位後,能夠保全小民,照顧孤兒寡小,他所在位的三十年裡商朝進入了繁榮昌盛,這個是學習的榜樣。
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史稱“成康之治”。
六、奠定周朝制度
成周洛邑建成之後,周公召集天下諸侯舉行盛大慶典。在這裡正式冊封天下諸侯,并且宣布各種典章制度,謀劃周王朝的長治久安。
1、制定了《周官》規劃了周朝的官制;
2、制定了禮樂,創造了周朝文化,禮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尊卑貴賤的區分,即宗法制,進一步講是繼承制的确立,其目的是維護父權制,維護周天子的統治,在周公之前也沒确立嫡長制,周公把宗法制和政治制度結合起來,創立了一套完備的服務于奴隸制的上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