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品鑒|葡萄酒品鑒術語寶典

有時候,很喜歡一款葡萄酒,但不知道怎麼來形容,真有種“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痛啊。不過,看過了紅酒百科全書帶來的葡萄酒術語寶典,相信你再也不會痛了。這是百科君苦心整理的寶典,認真看完吧!

葡萄酒品鑒術語大緻分為四類:水果味、甜度、酒體和餘味。

1、水果味

品鑒|葡萄酒品鑒術語寶典

(1)描述葡萄酒果味馥郁的常見術語:果味濃郁、香甜可口、果味凝練、果味豐富華麗、單甯甜美、果醬味、多汁的、成熟的、新世界風格。

這些詞語常用來形容帶有香甜果味的葡萄酒,但這并不意味着被形容的葡萄酒是甜的,隻是其中帶有水果的香甜氣味。

紅葡萄酒中的果味術語:覆盆子、黑櫻桃、黑莓、藍莓、果醬、西梅、蜜餞、葡萄幹、烘烤辛香、太妃糖、香草和煙草。

白葡萄酒中的果味術語:檸檬、烤蘋果、蜜橘、熟桃子、芒果、鳳梨、熟梨子、哈密瓜、焦糖和香草。

(2)描述葡萄酒可口的常見術語:草本味、泥土味、植物味、極幹的、優雅的、内斂的、葡萄梗味、礦物味、适合配餐、舊世界風格。

果味馥郁的紅葡萄酒的對立面則是帶有泥土味和草本味的可口葡萄酒。雖然以上詞語不能完全公正評價一款葡萄酒,但是它們至少可以描述出酒中的突出風味。能用以上詞語形容的葡萄酒也有果味,不過一般是較酸或較苦的果味。

紅葡萄酒中的可口術語:蔓越橘、黑醋栗、青椒、綠胡椒、橄榄、野草莓、酸櫻桃、桑葚、越桔、牡丹、野生藍莓、幹草藥、鼠尾草、皮革、煙草、木炭、焦油、礫石、烘培、礦物。

白葡萄酒中的可口術語:酸橙、檸檬、柑橘、苦杏仁、青蘋果、蘋果皮、醋栗、青辣椒、西柚、青木瓜、百裡香、山蘿蔔、青草、火石、礦物。

2、甜度

品鑒|葡萄酒品鑒術語寶典

葡萄酒發酵後,未完全轉化為酒精的糖分叫做殘留糖分,而葡萄酒的甜度正是來于此。葡萄酒的甜度也可以分為四個程度。

極幹(Bone Dry):極幹的葡萄酒幾乎不含糖分,通常收斂感很強。極幹的紅葡萄酒單甯苦澀,伴有可口或苦澀的水果味,而極幹的白葡萄酒則帶有西柚或柑橘的風味。

幹型(Dry):大多靜止葡萄酒都屬于幹型,幹型葡萄酒所含的殘留糖分為4g/L以下。

微甜(Off Dry):微甜葡萄酒的殘留糖分含量在4-12g/L之間。大多數微甜葡萄酒都是白葡萄酒,而一些頂級的意大利紅葡萄酒也能歸為此類。在同等甜度的情況下,雷司令(Riesling)等高酸葡萄酒嘗起來會比低酸葡萄酒更幹澀。

甜型(Sweet):甜葡萄酒殘留糖分含量超過45g/L。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甜葡萄酒有德國和加拿大的冰酒(Ice Wine)、茶色波特(Tawny Port)、托卡伊貴腐酒(Tokaji)和路斯格蘭麝香甜白(Rutherglen Muscat)等。

此外,起泡酒的甜度一般用幹型(Brut)和半幹(Demi-Sec)表示。

3、酒體

品鑒|葡萄酒品鑒術語寶典

現在,你應該比較了解葡萄酒的水果味和甜度了,接着一起來了解酒體吧。影響酒體的因素有很多,如酒精含量、單甯含量和酸度。酒體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

輕酒體(Light Bodied):輕酒體的葡萄酒就像未加糖的冰綠茶或是提神的檸檬水,口感微妙,餘味悠長。一般來說,很多輕酒體的葡萄酒擁有較低的酒精度、單甯和較高的酸度,當然也會有例外。

描述紅葡萄酒輕酒體的術語:精緻、微妙、優雅、脆爽、稀薄、精細、明快、花香。

描述白葡萄酒輕酒體的術語:輕盈、燦爛、果味飄渺、清淡、活潑、激爽、艱澀、透澈、悠長餘味、充滿活力。

中等酒體(Mediun Bodied):這種類型跟白葡萄酒就沒什麼關系了,而中等酒體的紅葡萄酒介于輕酒體與重酒體的紅葡萄酒之間,單甯也處于中等含量,非常适合搭配多種食物飲用。

描述紅葡萄酒中等酒體的術語:适合配餐、酒體适中、優雅、多汁、辛辣、結實、尖酸、圓潤、柔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經典的中等酒體紅葡萄酒幾乎不用橡木桶進行陳釀。

重酒體(Full Bodied):在口中,你可以感受到重酒體葡萄酒的結構和濃郁度,但一般來說,重酒體的紅葡萄酒單甯含量和酒精度都很高,酒精度有時會高過14%。單甯和酒精展現的正是葡萄酒的結構,是以它們是重酒體紅葡萄酒的關鍵因素。其中,一些重酒體紅葡萄酒自成一派,不适合與食物搭配,而另一些則風格雄壯,單甯苦澀,适合搭配滑膩食物。

描述紅葡萄酒重酒體的術語:濃郁、美味、豐腴、剛硬、緊緻、雄壯、高酒精度、高單甯、緊實、有層次、強勁、濃縮。

描述白葡萄酒重酒體的術語:豐滿、美味、滑膩、黃油味。

小提示:在新橡木桶中陳年較久的葡萄酒口感更加強勁,酒體更重。

4、餘味

品鑒|葡萄酒品鑒術語寶典

喝葡萄酒不要太急,慢慢品,才能體會到美妙的餘味。别小瞧了餘味,它可是能界定一款葡萄酒品質是否優秀的關鍵因素呢。那麼,餘味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

順滑餘味:描述此種餘味的術語有順暢、圓潤、柔軟、豐腴、奶油、黃油、美味、絲滑、松軟。

這種餘味很常見,而它又可以分為三種:尖酸、單甯甜美和果脯甜味。

尖酸餘味在高酸葡萄酒中比較普遍,常見于涼爽氣候的産區或年份的葡萄酒。這種葡萄酒帶有酸水果味,餘味伴有細微苦味。這種餘味也常用來判定白葡萄酒的品質優劣,頂級的輕酒體白葡萄酒的餘味一般可持續15-20分鐘。

單甯甜美餘味則常見于經橡木桶陳釀過的紅葡萄酒,而果脯甜味在輕酒體的紅葡萄酒或陳年紅葡萄酒中比較普遍。

辛辣餘味:描述此種餘味的術語有多汁、尖銳、意大利黑醋、緊澀、辛辣、活潑。

餘味辛辣意味着葡萄酒的回味濃郁,在口腔中的感覺可能與吃芥末類似。産生此種餘味的原因很多,包括葡萄品種、葡萄酒中所含的酸類物質等。雖然一些餘味辛辣的葡萄酒品質優秀,但此種餘味有時也反映出葡萄酒的平衡度不夠。

苦澀餘味:苦澀帶來收斂感,猶如一把尖刀在刮削你的口腔,其實這種感覺是唾液中的蛋白質與葡萄酒中的縮合單甯互相作用而産生的。

其中,紅葡萄酒中的苦味來自單甯,而白葡萄酒中的苦味來自酚類物質。不過,苦澀的餘味并不是很受歡迎,但這樣的葡萄酒與滑膩食物搭配時口味很贊。

描述紅葡萄酒苦澀餘味的術語:耐嚼、強勁、有層次的、緊實、内斂、緊澀、生硬、粗糙、厚重、幹草藥、牛至味、月桂、苦味巧克力。

描述白葡萄酒苦澀餘味的術語:緊澀、柑橘、苦杏仁、綠芒果。(朱顔 譯/紅酒百科全書,文/WineFolly)

紅酒百科全書(微信号:wikiwine),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葡萄酒自媒體,提供最大衆化的葡萄酒資訊與知識,旨在普及葡萄酒文化,提高國人生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