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絲綢之路上的美酒——從涼州詞裡走出來的皇台涼州葡萄酒

味道是有記憶的,它包含着過去、現在和未來。從一顆葡萄,到一杯美酒,是個漫長的故事。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每一滴佳釀都承載着時代的記憶與文化的精髓。當您輕輕旋開一瓶涼州葡萄酒,不僅是在品味絲絲入扣的甘甜與醇厚,更是在穿越時空,與千年的曆史對話。

絲綢之路上的美酒——從涼州詞裡走出來的皇台涼州葡萄酒

說起大陸的葡萄酒文化,遍覽中國曆史,繞不過去的一個地方就是涼州,也就是今天的武威,是中國葡萄酒的故鄉。自古以來,武威就是絲路重鎮,河西走廊的絲路明珠,而如今,武威的葡萄,正在讓千年絲路煥發更大的生機。

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的張骞讓葡萄種子和葡萄美酒随着大漠駝鈴沿着絲綢之路來到古涼州,涼州便開啟了中國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的曆史,成為中國葡萄酒的發祥地。古往今來,無論是孟佗“鬥酒換刺史”,還是曹丕天子帶貨作“涼州葡萄诏”,都生動诠釋了河西走廊葡萄酒的悠久曆史和醇香絕美。而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蘇轼的“引南海之玻黎,酌涼州之蒲萄”,讓世人于萬般情愫的豪邁韻律裡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武威葡萄美酒,更是讓涼州葡萄酒流傳千古。

一杯佳釀,融合了葡萄曆經春夏秋冬的點滴。好的葡萄酒都是種出來的,産地之于葡萄酒亦如水土之于一方人。武威地處北緯38度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特有的光熱水土資源優越,全年日照時數在3000小時以上,晝夜溫差在15℃左右,年降水量隻有100多毫米,非常有利于糖分結晶和積累,并有效抑制葡萄病蟲害的發生。灌溉生産用水為祁連山冰川雪水,潔淨甘甜。土壤以綠洲灌漠土、沙質土為主,PH值在8左右,質地疏松,礦物質含量豐富,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長,武威是世界公認的有機葡萄絕佳産區,被譽為“東方波爾多”。所産的葡萄穗大粒飽、着色好、香氣濃郁,酸度适中,糖酸比協調,具有鮮明的地理特色。以至于世界著名酒評家、美國加州大學教授肯尼斯·富森也曾感歎:“在中國,如果是一枚理性的葡萄,由它來選擇自己生長的地方,那麼毫無疑問,首選是甘肅的武威乃至河西走廊。”

絲綢之路上的美酒——從涼州詞裡走出來的皇台涼州葡萄酒

1999年10月,全國第五次葡萄科學讨論會在武威召開,國内知名專家通過實地考察,一緻認為“武威是全國生産葡萄酒原料的最佳區域之一,是最有希望釀造有機食品的地方”。2012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武威市“中國葡萄酒城”,這是全國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由國家命名的葡萄酒城。2014年5月,“武威釀造葡萄”榮獲國家農業部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認證,使武威釀造葡萄具有了國家認定的永久“身份”。

絲路越千年,曆史的故事講到今天就變成了底蘊,時間積澱了文化,留下了期盼。一杯好酒,不僅是大自然循環往複的恩賜,更是釀酒人揮灑汗水的結晶。作為中國西北地區的知名酒企,皇台酒業旗下涼州葡萄酒承載着深厚曆史底蘊與卓越釀造技藝,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堅持以“種中國醉好葡萄,釀西部涼州風韻“為核心理念,注重有機種植與國際标準釀造,堅守匠心品質,堅持表達産區特色,傳承古今、創新發展,努力打造中國最好的葡萄莊園,緻力于對涼州文化體系的梳理與傳承,釀造國際水準且最具西涼風韻的葡萄佳釀。

甘肅皇台酒業始于1953年,于2000年8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000995)。公司主要經營白酒、葡萄酒的生産與銷售。旗下甘肅涼州葡萄酒有限公司始建于1999年,目前在武威擁有五千畝國際品質标準的具有良種育苗、科研、示範、生産和教育訓練等功能的釀酒葡萄基地,建立了與其配套的管理系統,并投入大量資金引進國外先進的葡萄種植與釀造技術專家,從釀酒葡萄生長的土壤改良,到田間精細化管理,再到采摘、釀造加工等各個環節,均與國際标準相符。

絲綢之路上的美酒——從涼州詞裡走出來的皇台涼州葡萄酒

作為大陸九大釀酒葡萄優質生态産區之一,涼州葡萄酒享有充沛的陽光和雨露的滋養,主要種植品種有梅鹿辄、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黑比諾、法國蘭、西拉、霞多麗、貴人香等,平均畝産500~600公斤,總産年産量約2000噸。在葡萄酒生産釀造過程中,嚴格遵循OIV國際标準,并結合中國釀酒技術法規,采用手選分級采摘,分級壓榨的生産工藝,采取“現采現壓”的高效模式,建設推動綠色生态釀造之路。

基地的管理營運模式采用公司總體負責的政策,具體執行層面則采取農戶以家庭為機關進行承包種植的細化管理方式。以“工廠化”“标準化”操作要求,降低生産管理自由度,從有機苗木、砧木的選育,到生态肥供應與施用,再到葡萄的采摘、加工等各個環節,建立起标準化管理體系,引入品質追溯系統,全程保證專業團隊的有機技術得到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同時,通過對表現優秀的農戶發放獎勵激勵農戶的積極性來提高生産效益。

基地建園初期,公司積極響應武威市、涼州區關于企業幫扶貧困山區移民搬遷就業過渡、精準扶貧等号召,從涼州區張義鎮、天祝縣祁連鄉等貧窮山區接受貧困村民200 餘人,公司無償提供居住房屋,請專家進行栽培技術教育訓練,安排從事葡萄田間種植,并吸納葡萄基地周邊村民進行基地建設。每戶種植戶承包30--40畝葡萄園穩定管理,每戶平均年收入在6萬元以上。同時,基地給農戶提供養殖場地,鼓勵農戶進行家庭養殖,進一步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公司每年支付勞務費用約300餘萬元,1999年至今共支付勞務費用7000多萬元,為當地移民工程、農民脫貧緻富及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涼州生态葡萄酒被國際著名酒評家、國際葡萄酒大賽評判員普奇•普斯洛斯奇先生贊美為“較之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的生澀,皇台美酒更入口絲滑,口感迷人”。職業葡萄酒評論家、葡萄酒作家、葡萄酒顧問羅伯特·蓋德斯先生評價“涼州生态幹紅葡萄酒手選·黑比諾”時說,“這是目前在中國這麼多産區最具有代表性的産品:非常柔和溫淡、單甯優雅細膩,具有不濃不淡的果香、花香和有黑李子、黑櫻桃、紫羅蘭花朵黑色漿果的味道,具有獨具特色的地域風格,是一款能代表河西走廊葡萄酒産區的代表性産品”。“涼州”品牌系列高端生态葡萄酒,先後榮獲了包括法國巴黎名酒博覽會金獎、甘肅名牌産品等50多項榮譽。

絲綢之路上的美酒——從涼州詞裡走出來的皇台涼州葡萄酒

2002年,“皇台幹紅”“涼州幹紅”獲法國巴黎名酒博覽會金獎。

2020年7月20日,第十一屆(2020)亞洲葡萄酒品質大賽上,“涼州生态手選黑比諾”榮獲金獎,“涼州生态手選梅爾諾”和“涼州生态手選赤霞珠”榮獲銀獎。

2020年12月6日,2020國際領袖産區葡萄酒/烈酒品質大賽(ILA)上,“涼州生态手選赤霞珠”榮獲金獎,“涼州生态手選黑比諾”和“涼州生态手選梅爾諾”榮獲優質獎。

2021年5月,國際知名葡萄酒大賽IWSC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大獎賽上,“涼州生态手選貴人香”、“涼州生态手選梅特林”、“涼州生态手選赤霞珠2019”、“涼州生态手選梅鹿辄2019”、“涼州生态手選黑比諾2017”五款葡萄酒分别榮獲一銀四銅。

2021年7月1日,第28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上,“涼州生态幹紅葡萄酒·手選黑比諾2019”榮獲銀獎。

2021年9月17日,第十二屆亞洲葡萄酒品質大賽上,“涼州生态手選赤霞珠幹紅”、“涼州生态手選梅特林幹紅”和“涼州生态手選黑比諾幹紅”榮獲三枚銀獎。

2023年4月,第18屆“論道中國”葡萄酒高峰論壇暨2022-2023年度榜單釋出&國際領袖産區葡萄酒/烈酒品質大賽上,涼州生态手選黑比諾幹紅”和“涼州生态手選貴人香幹白”斬獲雙金獎。

2023年5月,涼州生态幹紅葡萄酒(漢韻) 手選·黑比諾 (2021)和涼州生态幹白葡萄酒(漢彩)手選·貴人香 (2021),在第十三屆(2022)AWC亞洲葡萄酒品質大賽上,分别榮獲金獎和銀獎。

2023年11月,涼州生态手選貴人香幹白、涼州生态手選黑比諾幹紅分别榮獲西北五省第十屆酒類品質品評交流會“優秀産品獎”和“優質産品獎”。

2023年11月,涼州生态·手選貴人香幹白葡萄酒和涼州生态·手選黑比諾幹紅葡萄酒在2023IWGC國際葡萄酒(中國)大獎賽上分别斬獲金獎和銀獎。

2024年5月,涼州生态葡萄酒榮獲第14屆(2024)亞洲葡萄酒品質大賽2金2銀。其中涼州生态手選·貴人香幹白葡萄酒榮獲“金獎”,涼州生态手選·梅爾諾幹紅葡萄酒2021榮獲“市場金獎”,涼州生态手選·梅爾諾幹紅葡萄酒(2021)和涼州生态手選·梅特林幹紅葡萄酒(2021)分别榮獲“銀獎”。

2024年6月,涼州生态手選·貴人香幹白葡萄酒和涼州生态手選·梅特林幹紅葡萄酒,雙雙榮獲2024年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賽“銀獎”。

一個個獎項是涼州葡萄酒東方韻味和優秀品質的表達,也是中國葡萄酒産業蓬勃發展的見證。但大陸現代葡萄酒工業的發展在世界範圍尚算年輕。近幾年在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作為高度國際化的酒種,中國葡萄酒産業面臨全球産能過剩的激烈競争,在深度調整與轉型期中艱難前行。一邊是白酒、威士忌和以啤酒、青梅酒等代表的新酒飲的沖擊擠壓,一邊是外資同行打壓,過去一年,葡萄酒的小池子又變小了。經濟環境、産業進階與消費疊代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葡萄酒行業正在經曆品類危機,面臨國際化競争激烈、缺乏東方本土文化共融、消費訴求不明确等問題。

絲綢之路上的美酒——從涼州詞裡走出來的皇台涼州葡萄酒

以河西走廊葡萄酒産區為例,産品同質化問題突出、産區叢集效應偏低、産業鍊條較短等産業發展共性問題。同時,種植環節無法實作全程機械化,種植業技術和保障體系較弱,人工成本持續增加,進而導緻釀酒葡萄種植減量。國産葡萄酒雖具有一定品牌和市場基礎,但普遍缺乏對市場和消費者的培育意識,産業在推廣營銷中,沒有形成抱團走出去的态勢,公共品牌效應和市場認可度不高,企業高附加值的精品和個性化産品少。加之西北本地市場空間容量有限,又遠離東部主要消費市場,運輸成本高,導緻産品市場競争力不強,市場開拓難度較大。葡萄酒産業與文旅産業融合發展不夠、葡萄酒飲食文化培育不足、葡萄酒文化基礎較為薄弱等問題。

同時,國産葡萄酒生産成本較高,且企業綜合稅負一般為36%-42%,與零關稅的進口葡萄酒競争沒有優勢。當進口葡萄酒擁有更低的價格、更寬的市場、更活躍的經銷商,讓國産葡萄酒難以招架。目前,葡萄酒消費在中國大衆消費市場似乎正變得“看起來流行,實際上并不那麼流行”。長久以來,國内葡萄酒所有的市場教育,都是按照西方文化的标準和方向來進行,尤其是偏好對标以波爾多為主的歐洲葡萄酒。場景化、儀式化和衆多品鑒和飲用上的技術門檻給消費戴上了無形的鐐铐,尤其在面對目前年輕一代消費群體越來越傾向于追求簡單、輕松、新鮮的消費潮流時,葡萄酒越來越難普及。

随着中國經濟穩步增長與消費更新,消費者對葡萄酒的需求從數量轉向品質特色、文化内涵乃至消費場景和消費體驗,都有了更加多元化、特色化的需求。如何滿足這種更高水準的消費需求,是中國葡萄酒未來發展的關鍵。

葡萄酒不隻是一件商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酒本質上是精神消費品,主流消費文化決定了中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方向。是以中國葡萄酒需要加強自身的東方文化特色,重構中國葡萄酒的品質表達體系和價值表達體系。這不僅是一種市場政策,也是一種文化責任。

絲綢之路上的美酒——從涼州詞裡走出來的皇台涼州葡萄酒

堅持中國風土,追本溯源,厘清大陸葡萄與葡萄酒發展史,深挖中國葡萄酒文化内涵,梳理文化根脈,傾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文化,突出特色品質表達,在産品中根植更深層次的人文理念,在相同中尋找不同,突出地方特色、區域特色。

尊重消費需求,比對大陸飲食文化特色,建立符合中國消費者風味描述的葡萄酒評價體系與評價标準,根據自身所處的氣候等自然條件,以及所采用的釀造、陳儲等工藝方式不同,打造自身最具代表性和優勢性的品質酒體,與消費價值進行更好的契合,以精準營銷激發消費潛力,以新的品鑒體系推動消費者葡萄酒飲食文化的培育,推動品類消費普及,通過傳播矩陣為核心開展文化引領,将品牌主張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形成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共鳴。

堅持守正創新,持續推進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強對本地葡萄酒風土特征的發掘研究,加強品種區域化與酒種區域化研究,解決葡萄酒風格的本土化和風味特色化。加大葡萄酒品質體系建設的科技支撐,研發自有釀造使用的發酵菌劑與科技含量高的釀造工藝,讓産品具有獨特風格。

建立良好合作機制,攜手推進産業新發展。抱團取暖,齊心協力做大國産葡萄酒産業蛋糕,全力以赴推動國産葡萄酒産業鍊發展壯大。

實作産業突圍,企業的努力是前提,産業的整體規劃和政策引導也非常重要。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的、更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或财政補貼,加大對國内優勢葡萄酒産區的扶持力度。引導更多資本、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向産業集聚,促進産業提檔更新。

挑戰與機遇往往是并存的,中國葡萄酒行業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即将迎來新的變革。隻要我們能夠立足優勢,順應趨勢,不斷創新和改進,就一定能夠開創出一個全新的葡萄酒時代,讓葡萄酒在中國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