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早期地位比元帥還高,曾反對撤銷博古指揮權,後來怎麼樣了?優秀的革命者參加遵義會議凱豐的變化總結

作者:絢麗的曆史

幾乎沒有人,他的一生皆是一帆風順的。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民大衆自不必說,即使高高在上的帝王,他們的一生也是波瀾起伏的。這就要說到我黨成立早期,那可是幾經磨難,一次次從險境中另辟新徑,一點點壯大起來,才開創了我們偉大的新中國。

比如我們熟知的紅軍長征,就是一段艱辛的磨難,當初一起參加行征的将士們,最終抵達陝北完成長征壯舉的,不足八分之一。那些人不是壯烈犧牲,就是掉隊失散。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沒有遵義會議的正确決定,由主席接手紅軍的軍事指揮權,那中央紅軍到底能不能完成長征,都是個未知數。能夠促成這一會議以及會議中的正确主張,都要感謝王稼祥。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不是他,而是在會議上與主席“唱反調”的凱豐同志。

他早期地位比元帥還高,曾反對撤銷博古指揮權,後來怎麼樣了?優秀的革命者參加遵義會議凱豐的變化總結

凱豐,1906年生于江西萍鄉,此時他的名字叫作何克全。相比周圍的鄉鄰,他們家的家境還是不錯的,是以說凱豐是幸運的,喜好學習讀書的他能在家人支援下不斷前行。

19歲那年,凱豐考入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此時随着國内革命運動的高漲,新文化運動的傳播,武漢已經成為湖北全省接受新式思想、進步文化的最前沿,而各所學校則成為思想最集中、最燦爛的場所。

求學期間,凱豐除了更加努力地學習,也在不斷開拓自己的眼界、學識,通過閱讀大量進步書刊,他的人生觀念也有所轉變。1927年正是我黨事業遭遇低谷期,凱豐卻在此時加入了共青團,正式投身轟轟烈烈的革命事業。

他早期地位比元帥還高,曾反對撤銷博古指揮權,後來怎麼樣了?優秀的革命者參加遵義會議凱豐的變化總結

血的教訓令我黨認識到,與敵對勢力進行革命鬥争,更需要一批優秀的革命人才。當年黨組組就從年輕團員黨員中,挑選出一些黨性強、學曆高的成員安排去莫斯科學習,幸運地凱豐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而這段經曆對他以後在我黨中的發展幫助非常大。

赴蘇學習期間,凱豐結識很多從國内過來的優秀黨員,數年的相處讓他們結下深厚的友誼,凱豐與博古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摯友。

1930年,凱豐結束三年的留學生涯,回到了祖國。他們這批留蘇黨員都被予以重用,僅僅數月之後凱豐就擔任團中央巡視員,後調到廣東擔任共青團省委書記。

雖說凱豐仕途順利、職務很高,但不能忽視的是,他們的工作環境非常危險,位于白區就有可能因身份暴露被捕入獄。他在這個職位上幹了四個月就被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幸運地是在黨組織營救下,三個月後凱豐被營救出獄。不過這三個月在獄中的遭遇,也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是當初的誓言和革命意志讓凱豐堅持了下來。

1933年,随着上海革命環境的惡化,中央各機關都調往蘇區,凱豐也來到了中央蘇區。此前在主席、朱老總等人的上司下,中央紅軍已經粉碎三次敵軍的“圍剿”進攻,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也是勝利在望。

不過随着臨時中央的到來,軍事指揮權轉而由博古、李德等人負責,可惜因為錯誤的軍事鬥争路線,中央紅軍沒有粉碎第五次“圍剿”,蘇區形勢反而岌岌可危,最後隻能進行軍事轉移,開始了長征。

值得一提的是,在博古的提攜下,凱豐在黨内地位水漲船高,當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候補委員、執行委員等,要知道開國功勳彭老總此時也隻是中央候補委員,凱豐的地位比元帥都高。

他早期地位比元帥還高,曾反對撤銷博古指揮權,後來怎麼樣了?優秀的革命者參加遵義會議凱豐的變化總結

長征之初,中央紅軍沖破了數道封鎖線,造成很大的傷亡,特别是湘江之戰,原本八萬餘人的隊伍,如今隻剩下兩萬多人,巨大的傷亡數字令全軍官兵士氣低落。在這種背景下,主席提出放棄原來的行軍路線,轉而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的想法,得到王稼祥、張聞天等人的支援,并促成遵義會議的召開。

會議中,博古、主席等人都有發言,但是意見相左,關鍵時刻是王稼祥不顧受傷的身體,掙紮站起來進行了發言,表示對主席的全力支援。正因為他關鍵的一票,最終通過撤銷博古等人軍事指揮權,由主席接任的正确決定。

見博古等人受到嚴厲批評,指揮權要被剝奪,有一人坐不住了,這個人就是凱豐。

據聶帥回憶,會議召開前,凱豐就找過他談話,希望聶帥能夠支援博古,可惜事與願違。後來見到自己的訴求沒有通過,心急的他竟對主席進行了質疑和挖苦。因為凱豐對博古軍事路線上的錯誤缺乏認識,盲目支援博古,并與主席“唱反調”,會議結束後,凱豐被撤銷紅九軍團團中央代表的職務。

他早期地位比元帥還高,曾反對撤銷博古指揮權,後來怎麼樣了?優秀的革命者參加遵義會議凱豐的變化總結

随後幾個月,中央紅軍在主席上司下,順利擺脫困境,擺脫敵人的追捕和阻截,終于從險境中脫離出來,挽救了中央紅軍。事實擺在眼前,也令凱豐認識到當初自己的錯誤,對主席的态度有了巨大的轉變,甚至成了主席的忠誠支援者。

在一次會議上,凱豐曾說出這樣的話:

“各位同志,我宣布收回之前在遵義會議上的發言和觀點,以後堅決擁護毛澤東同志來上司我們紅軍。事實證明他的主張是正确的,誰反對毛澤東同志,我就反對誰”。

對于凱豐能夠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變自己的态度,所有人都是非常滿意的。本質上來說,凱豐是一位對黨忠誠、能力出衆的優秀革命者,既然他有如此大的變化,組織也不會放棄這樣一位好同志,不久後凱豐恢複原先的職務,到達陝北後還當選為宣傳部代部長。

值得一提的是,凱豐文采出衆,催人奮進的抗大校歌的歌詞就是凱豐創作的,當時主席看後說“寫得真不錯,完全符合抗大的辦學方針”。

他早期地位比元帥還高,曾反對撤銷博古指揮權,後來怎麼樣了?優秀的革命者參加遵義會議凱豐的變化總結

抗戰時期,凱豐基本上都是負責我黨的宣傳,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著名的中央編譯局也是他一手籌辦的,為我黨翻譯、編譯大量革命著作。

建國之初,凱豐曾任沈陽市委書記,為這個東北工業重鎮的經濟恢複、建設、發展做出極大的貢獻。不過組織考慮到,凱豐同志更适合搞宣傳,畢竟當了這麼多年宣傳部長,工作經驗比誰都豐富。

從1952年開始,凱豐擔任宣傳部副部長。此時的凱豐心裡有了新的規劃,希望在新時代的宣傳事業上發揮自己的餘光。可是幾十年的戰鬥生涯嚴重損失他的身體,1955年3月23日,凱豐因病去世,享年49歲。

縱觀凱豐的一生,或許略有瑕疵,不是那麼太完美,但不能否認這麼多年來,他為黨、人民解放事業所做的貢獻,當年那位不太成熟的馬列主義革命者,早已成為一位功勳卓越的革命家,可惜他的早逝沒有為新中國作更大的貢獻,這是我們的巨大損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