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21年一大召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黨走過的二十餘年的曆史程序中,是一部鼓動人心的勵志史,更是一部充滿艱難和磨難的血淚史。從逐漸壯大到中途受挫,從危難中前行到一步步崛起,每一步走向成功的步伐都是非常艱難的。
這其中不知走過多少彎路,吸取了多少教訓才找尋到一條正确地走向勝利的路途。而在探尋的過程中,曾有一個很重要的名字出現在革命史冊中,這個人就是博古,一位24歲就成為我黨總負責人的大人物。隻可惜他與李德在軍事路線上的錯誤,給蘇區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中央紅軍由此被迫踏上了長征路。

第一任夫人劉群先
1926年,博古被派往蘇聯學習,也正是這段留學經曆,令他認識了第一位夫人劉群先生。1927年作為中國勞工階級的優秀代表,劉群先跟随向忠發來到莫斯科參加世界勞工代表大會。此時已經留蘇一年的博古因熟練的俄語水準,被選中為中國代表團的翻譯。
代表團中很多人與博古年齡相仿,都是年齡20歲上下的年輕人,沒事的時候當然會在一起說天聊地。交談中博古得知劉群先與自己不但年齡相同,還都是無錫老鄉,自然話語多一些。
劉群先年輕漂亮,待人接物又成熟大方,而博古氣質非凡、富有才華,兩人對對方都非常欣賞,當會議結束時,愛情的種子已經在他們心中萌芽。劉群先這些人都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進修,分别前,她與博古留下了聯系方式。
沒想到,幾個月後,東方大學并入中山大學,兩人竟然成了校友,這是老天給他們提供的契機。他們交流友善了,很快從朋友變成戀人,1928年5月在衆人祝福下,兩人在莫斯科走進婚姻的殿堂。
1930年兩人回國後,博古在黨内的地位迅速提升,24歲竟成了臨時中央的總負責人。同樣有留蘇經曆的劉群先職務也不低,她是全國總工會的女工部部長。此後這些年,劉群先跟着丈夫東奔西走,先是去了中央蘇區,後跟着中央紅軍踏上了長征路,抵達陝北後稍作喘息,又投入到新的革命工作中。
因為長征中的長途跋涉,身體一直不太好,1939年因情況嚴重,經申請去了蘇聯治病療傷。值得一提的是,她臨走前,與丈夫博古解除了婚姻,兩人十多年的情感,終究走到了盡頭。後來蘇德戰争爆發,他們這些人員向後方轉移,不料途中遭到德國飛機的空襲,不幸罹難。
劉群先離開時,博古時任南方局組織部長,因為工作的原因,他與同在組織部工作的張越霞漸漸有了感情,不久後兩人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
第二任夫人張越霞
張越霞雖然比博古小四歲,但她在黨内的資曆,比博古低不了多少。她是1927年的老黨員,請注意這個年份,正是這一年,汪蔣兩人發動反革命政變,給以我黨造成巨大的損失。很多意志不堅定的黨員選擇脫黨和叛變,能在革命低谷期,仍然加入我黨,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此後張越霞的革命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上海工作期間,她曾兩次被捕入獄,第一次她被營救出獄,第二次被判入獄7年。在獄中無論待遇如何,她都從來沒有想過叛變投敵,但她的丈夫卻背叛了革命,成了可恥的叛徒,這也是兩人婚姻破裂的唯一原因。
抗戰爆發後,兩黨有了第二次合作,身陷囹圄的張越霞才終于重獲自由。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她感覺身體恢複得差不多了,就向上級申請出來工作,成為長江局組織部的幹事,部長就是博古。
後來由于武漢淪陷,他們組織部撤往重慶,改組為南方局組織部。這時博古原配劉群先與他解除了婚姻,這一對互有好感的革命人士,開始互相表露心扉,正視這段感情,最終促成這段美好婚姻的建立。
婚後夫妻感情很融洽,兩人還生下一個兒子秦鐵。不過跟随他們生活的還有兩個孩子,是劉群先的女兒秦新華和兒子小秦鋼。
一位了不起的母親
張越霞雖是繼母,卻用真心對待這兩個孩子,即使後來博古去世後,她依然這樣做。博古生前曾對她說,當初他與劉群先共生育了四個孩子,兩兒兩女,分别是長子大秦鋼(長子與次子都叫秦鋼,為了差別家裡都稱呼他們為大秦鋼、小秦鋼),次子小秦鋼,長女秦摩亞、次女秦新華。
由于繁忙的革命工作,大秦鋼與秦摩亞都寄養在親戚家,雖然這兩個孩子不是張越霞親生的,甚至都沒有見過,因為她珍惜與博古的情感,是以也一直惦記着兩個孩子的下落。
但在戰争年代,根本沒有條件尋找孩子們的下落,待到新中國成立後,通過組織很快将他們帶回到自己的身邊,她要像親生母親一樣對待他們。
此時張越霞又聽說了一件事,當年劉群先去了蘇聯後,才發現自己懷上了身孕。因為已經與博古解除了婚姻,再加上通訊不友善,也就沒有告訴博古,并将女兒生了下來,取名為秦吉瑪。
可憐的孩子出生沒多久,母親就去世了,而且父親還不知道她的存在,這些年她一直寄養在莫斯科國際兒童院。一想到這個可憐孩子,年齡尚小,卻孤身一人待在國外,什麼沒有任何親人,張越霞就心疼不已,最後想方設法,通過國家終于把孩子接回國。
當看到這個面容清秀,卻有些膽怯的女孩時,張越霞感覺自己的心都碎了,将她一把摟進懷裡哭了起來。
為了這五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兒女,隻有三十幾歲的張越霞放棄自己的幸福,靠一人力量來照顧撫養他們,聽說他們一家人孩子太多,組織也給予這個特殊家庭的照顧,每月每個孩子都有生活補助。
在國家組織的關懷下,張越霞媽媽的辛勤照顧下,幾個孩子健康長大,隻是大秦鋼大學期間因病去世,成為張媽媽心中的一件痛事。
多年後這些孩子在各行各業都取得不錯的成就,特别是秦新華,曾當過衛生部的司長,而她的丈夫李鐵映,則成了副國級上司者。
隻是操勞一生的張越霞,并沒有看到孩子們功成名就的那一天,1979年2月22日因病去世,享年69歲。
結語
對于那些功勳赫赫,身兼重任的開國功臣們,張媽媽對革命的貢獻可能比不上他們。但能在危難中,毫不猶豫加入我黨,彰顯她心中對黨的無比忠誠。身陷囹圄後,忍受着敵人對她的威逼利誘,無論付出什麼代價,都要保守心中的秘密。而與博古成立家庭後,她又用自己的餘生,去守護這份感情,最難得的是,她成為一位令人緻敬,非常了不起的母親。
縱觀張老的一生,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做什麼事,她都甘願犧牲自己維護黨和革命事業的利益,革命隊伍中也正是有這樣成千上萬完美的革命先輩,才能建立輝煌的革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