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早期地位比元帅还高,曾反对撤销博古指挥权,后来怎么样了?优秀的革命者参加遵义会议凯丰的变化总结

作者:绚丽的历史

几乎没有人,他的一生皆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大众自不必说,即使高高在上的帝王,他们的一生也是波澜起伏的。这就要说到我党成立早期,那可是几经磨难,一次次从险境中另辟新径,一点点壮大起来,才开创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

比如我们熟知的红军长征,就是一段艰辛的磨难,当初一起参加行征的将士们,最终抵达陕北完成长征壮举的,不足八分之一。那些人不是壮烈牺牲,就是掉队失散。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遵义会议的正确决定,由主席接手红军的军事指挥权,那中央红军到底能不能完成长征,都是个未知数。能够促成这一会议以及会议中的正确主张,都要感谢王稼祥。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不是他,而是在会议上与主席“唱反调”的凯丰同志。

他早期地位比元帅还高,曾反对撤销博古指挥权,后来怎么样了?优秀的革命者参加遵义会议凯丰的变化总结

凯丰,1906年生于江西萍乡,此时他的名字叫作何克全。相比周围的乡邻,他们家的家境还是不错的,所以说凯丰是幸运的,喜好学习读书的他能在家人支持下不断前行。

19岁那年,凯丰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此时随着国内革命运动的高涨,新文化运动的传播,武汉已经成为湖北全省接受新式思想、进步文化的最前沿,而各所学校则成为思想最集中、最灿烂的场所。

求学期间,凯丰除了更加努力地学习,也在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学识,通过阅读大量进步书刊,他的人生观念也有所转变。1927年正是我党事业遭遇低谷期,凯丰却在此时加入了共青团,正式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

他早期地位比元帅还高,曾反对撤销博古指挥权,后来怎么样了?优秀的革命者参加遵义会议凯丰的变化总结

血的教训令我党认识到,与敌对势力进行革命斗争,更需要一批优秀的革命人才。当年党组组就从年轻团员党员中,挑选出一些党性强、学历高的成员安排去莫斯科学习,幸运地凯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这段经历对他以后在我党中的发展帮助非常大。

赴苏学习期间,凯丰结识很多从国内过来的优秀党员,数年的相处让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凯丰与博古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1930年,凯丰结束三年的留学生涯,回到了祖国。他们这批留苏党员都被予以重用,仅仅数月之后凯丰就担任团中央巡视员,后调到广东担任共青团省委书记。

虽说凯丰仕途顺利、职务很高,但不能忽视的是,他们的工作环境非常危险,位于白区就有可能因身份暴露被捕入狱。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四个月就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幸运地是在党组织营救下,三个月后凯丰被营救出狱。不过这三个月在狱中的遭遇,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是当初的誓言和革命意志让凯丰坚持了下来。

1933年,随着上海革命环境的恶化,中央各机关都调往苏区,凯丰也来到了中央苏区。此前在主席、朱老总等人的领导下,中央红军已经粉碎三次敌军的“围剿”进攻,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也是胜利在望。

不过随着临时中央的到来,军事指挥权转而由博古、李德等人负责,可惜因为错误的军事斗争路线,中央红军没有粉碎第五次“围剿”,苏区形势反而岌岌可危,最后只能进行军事转移,开始了长征。

值得一提的是,在博古的提携下,凯丰在党内地位水涨船高,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执行委员等,要知道开国功勋彭老总此时也只是中央候补委员,凯丰的地位比元帅都高。

他早期地位比元帅还高,曾反对撤销博古指挥权,后来怎么样了?优秀的革命者参加遵义会议凯丰的变化总结

长征之初,中央红军冲破了数道封锁线,造成很大的伤亡,特别是湘江之战,原本八万余人的队伍,如今只剩下两万多人,巨大的伤亡数字令全军官兵士气低落。在这种背景下,主席提出放弃原来的行军路线,转而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的想法,得到王稼祥、张闻天等人的支持,并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

会议中,博古、主席等人都有发言,但是意见相左,关键时刻是王稼祥不顾受伤的身体,挣扎站起来进行了发言,表示对主席的全力支持。正因为他关键的一票,最终通过撤销博古等人军事指挥权,由主席接任的正确决定。

见博古等人受到严厉批评,指挥权要被剥夺,有一人坐不住了,这个人就是凯丰。

据聂帅回忆,会议召开前,凯丰就找过他谈话,希望聂帅能够支持博古,可惜事与愿违。后来见到自己的诉求没有通过,心急的他竟对主席进行了质疑和挖苦。因为凯丰对博古军事路线上的错误缺乏认识,盲目支持博古,并与主席“唱反调”,会议结束后,凯丰被撤销红九军团团中央代表的职务。

他早期地位比元帅还高,曾反对撤销博古指挥权,后来怎么样了?优秀的革命者参加遵义会议凯丰的变化总结

随后几个月,中央红军在主席领导下,顺利摆脱困境,摆脱敌人的追捕和阻截,终于从险境中脱离出来,挽救了中央红军。事实摆在眼前,也令凯丰认识到当初自己的错误,对主席的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甚至成了主席的忠诚支持者。

在一次会议上,凯丰曾说出这样的话:

“各位同志,我宣布收回之前在遵义会议上的发言和观点,以后坚决拥护毛泽东同志来领导我们红军。事实证明他的主张是正确的,谁反对毛泽东同志,我就反对谁”。

对于凯丰能够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的态度,所有人都是非常满意的。本质上来说,凯丰是一位对党忠诚、能力出众的优秀革命者,既然他有如此大的变化,组织也不会放弃这样一位好同志,不久后凯丰恢复原先的职务,到达陕北后还当选为宣传部代部长。

值得一提的是,凯丰文采出众,催人奋进的抗大校歌的歌词就是凯丰创作的,当时主席看后说“写得真不错,完全符合抗大的办学方针”。

他早期地位比元帅还高,曾反对撤销博古指挥权,后来怎么样了?优秀的革命者参加遵义会议凯丰的变化总结

抗战时期,凯丰基本上都是负责我党的宣传,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著名的中央编译局也是他一手筹办的,为我党翻译、编译大量革命著作。

建国之初,凯丰曾任沈阳市委书记,为这个东北工业重镇的经济恢复、建设、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不过组织考虑到,凯丰同志更适合搞宣传,毕竟当了这么多年宣传部长,工作经验比谁都丰富。

从1952年开始,凯丰担任宣传部副部长。此时的凯丰心里有了新的规划,希望在新时代的宣传事业上发挥自己的余光。可是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严重损失他的身体,1955年3月23日,凯丰因病去世,享年49岁。

纵观凯丰的一生,或许略有瑕疵,不是那么太完美,但不能否认这么多年来,他为党、人民解放事业所做的贡献,当年那位不太成熟的马列主义革命者,早已成为一位功勋卓越的革命家,可惜他的早逝没有为新中国作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们的巨大损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