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遵义会议结束后,对红军造成巨大损失的李德,最后结局如何?

据《皮亚特尼茨基给格伯特的电报》中记载:“瓦格纳(李德)应去苏区。行前发给他每月200元的薪金和去苏区的旅费。在那儿他应从当地朋友们那里领取薪金。请在你们的报告中告诉我发给他的确切数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随着而亡,革命四起。然,探寻救国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分歧、斗争,最终有了十年内战。

众所周知,长征是十年内战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遵义会议更是被誉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而这些都与一个人息息相关,此人便是在史料中所提到的

李德

。他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决策者,却因战略失误导致红军的巨大损失,最后他又何去何从呢?

遵义会议结束后,对红军造成巨大损失的李德,最后结局如何?

一、李德:从逃犯到军事顾问

不少人都听说过李德这个名字,也对他在大陆的事迹有所了解。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并非一开始便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而他的经历也是十分曲折。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奥地利人,1900年时在德国出生。

关于他的家庭情况并不详实,据后来的资料显示,他曾经因为在一战期间加入德国共产党地并遭到逮捕入狱。

1928年时,他成功越狱并逃到了苏联。

也是

在这里,他

遇见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

王明。

王明于李德来说,无疑是有着再造之恩的。

王明原名陈绍禹,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前往苏联,并且深得米夫的赏识。

不知出于什么缘故,王明对来苏联避难的李德十分欣赏,于是便将他推荐

给了米夫

。正是有了王明

极力推

荐,李德得以进入

参谋部,

并被派遣

来华

遵义会议结束后,对红军造成巨大损失的李德,最后结局如何?

那是1932年时,李德有了一个任务,送钱到上海去营救被捕的牛兰夫妇。而在李德任务完成要踏上归程的时候,他却遇见了一个老熟人——博古,此二人的相识源于共产国际工作。

博古原名秦邦宪,18岁时入党,一年后被派往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为在苏留学,于是他有了一个俄文名字——“博古诺夫”,博古便是他的化名。

1931年时,年仅24岁的博古成为了党的最高领导人。

年轻气盛是

当时的博古

最真实的写照,他有理想,有机会,可在军事上不甚了解也是真的。于是急于立功的博古恰好遇见了

军事高校毕业的李德

,一个需要人才,一个需要机会,两人一下子心心相惜起来。

最终以博古邀请李德留在党内工作,李德于第二年成为了党的军事顾问。

李德能够被博古所邀请自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他是军校出身,熟知军事理论,且有着

超强的记忆力

。一个外国人当顾问自然是容易让人不满的,即便李德后来是作为共产国际指派的顾问,但也不过是一个没有指挥权的顾问。

遵义会议结束后,对红军造成巨大损失的李德,最后结局如何?

那么李德是怎么掌握决策权的呢?彼时的党内还没有太多革命经验,唯一能够借鉴的便是苏联的经验。而李德作为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于是他根据所看到的有关于中央苏区的材料,在一众领导人发表了对几次反围剿战争的“精辟”的见解。

作为最高决策者的博古将其视为大将之才,更是将

红军的指挥大权

交给了他。

博古

没想到的是,自古便有

“纸上谈兵”

经典

案例

李德的理论一套一套的,但也不过是理论罢了。在不熟悉的国度,指挥不熟悉的军队,再加之

本身水平

有限

盲目自信

的态度

最终给

革命

带来

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的

被迫长征

便是他的决策下所发生的。

二、盲目自大,造成巨大损失

1933年初,临时中央政府准备迁往中央苏区。而在秋季时,蒋介石调集了50万兵力进攻根据地,开始了第五次围剿行动。

彼时,李德已经深得了最高领导人博古的信任,在瑞金郊区有一座房子,也被称为“独立房子”,李德便是在这里面做战术指导的。

遵义会议结束后,对红军造成巨大损失的李德,最后结局如何?

他每天的工作便是绕着地图,对每碉堡的地点,每个哨兵噢位置,甚至于每门迫击炮和机关枪配置的地方进行指挥。

然,战场上瞬息万变,又如何是能够根据地图就完全制定的。

再者,他所制定的作战指挥地图并没有实测过,不仅存在误差,有的甚至连地名和方向都不准确。

而作为战术指导的

又是一个独断的人。

他不会考虑所谓的敌情,以及气候和自然条件,甚至于是不考虑将士们的体力和休息。

毋庸置疑的是,李德对于

中国国情

并没有深入的

了解

他甚至抛弃了苏区红军最为擅长的运动战、游击战,而是选择打正规战、攻坚战。

优势不突出,反而是将劣势放给敌人,如此一来,如何能够打赢胜仗呢。

故而,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开始,红军败仗不断,接连丧师失地。

事实证明了

李德的军事指挥

完全脱离实际

的。

然,彼时的李德并不认为这是他指挥的结果导致,反而将责任推给了前线指挥员,认为是前线指挥员没有认真执行其短促突击战术。可朝夕令改是事实,战略失误也是事实,而他却经常动辄处分前线军官……

遵义会议结束后,对红军造成巨大损失的李德,最后结局如何?

那么李德

和博古

的错误指挥带来了多大的损失呢?

首先是部队失去了以往几次反围剿战争的一切优势,在突破敌人封锁线时更是遭受重大损失,仅仅广昌一战就牺牲了5000多名将士;而在湘江战役时,更是损失过半……

最终经过了一年的血战后,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收场。局势十分危急,因而在1934年的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的漫漫征程。

而李德也终究要为自己的错误所承担,他又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呢?

三、转行再登巅峰,却扭曲事实

1935年的1月15日,长征途中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而此次的会议最大的目的便是清算李德和博古两人的责任,以及重新确立最高指挥小组。

毫无意外,李德因重大战略失误而被剥夺了最高军事指挥权,转而担任军事讲师及军校校长的文职工作。

而后,由于导致战争失败,1939年,李德被迫返回苏联,面临共产国际的审查。但最终,由于他仅作为顾问,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处罚,只是离开岗位罢了。

遵义会议结束后,对红军造成巨大损失的李德,最后结局如何?

不久后,李德恢复原名奥托 布劳恩,并到了苏联的外文出版社工作。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他又调到了战俘营从事战俘的管理教育工作。

1953年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苏联的国内局势明显变化,李德也被迫离开苏联,回到了阔别数十年的德国。

令他想不到的是,因为他此前的一系列经历和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使得他

很受人们的尊敬

最终他还成为了东德作协的第一书记,可谓是另一个领域的事业巅峰。

1974年8月16日时,《新德意志报》发表了一则讣告——“奥托 布劳恩同志于1974年8月15日逝世,终年73岁”。

他这一生在异国辗转了半辈子,跨越两个领域,终是落下了帷幕。

小结

不可否认,李德在军事上有过人的才华,但却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他没有从客观存在出发,最终导致了判断错误,战略失误造成了无数将士的损失。这是所有中国人的伤痛,为国牺牲的战士们从不会被人们所遗忘。

遵义会议结束后,对红军造成巨大损失的李德,最后结局如何?

尽管历史已经逝去,但教训却依旧存在,无论是哪个时期,实事求是永远都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无完人,只靠人的主观意识容易带来思想的局限,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不断发展。

参考资料:《皮亚特尼茨基给格伯特的电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