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賞千惠子,1941年6月29日生于東京的平民區。父親是東京都營電車公司的司機,母親在家操持家務,家境貧寒。在平民家庭中長大的倍賞千惠子,從小就知道幫助父母分擔家庭責任。倍賞千惠子在上國小的時候便灌制童謠唱片賺錢,父母後來又節衣縮食送她進了松竹舞蹈音樂學校深造;

1960年,倍賞千惠子以優異的成績從松竹舞蹈音樂學校畢業,進入松竹歌劇團。在參加舞劇《東京之舞》演出時獲得了新人獎,被被松竹制片公司中村登導演發現,在中村登導演的建議下,倍賞千惠子于1961年退出松竹歌劇團,進入松竹制片公司做了一名電影演員。
1961年,20歲的信賞千惠子以正式演員的身份首次在中村登導演的《班女》中扮演角色,她以自己樸實無華、純真動人的表演赢得了觀衆的好評。人們評價說,在日本的衆多年輕女演員中,最善于扮演貧苦女性角色的,還得說是倍賞千惠子。基于這一點,松竹公司也有意識地把她培養成專演貧苦女性角色的演員,使她與當時在松竹公司專演愛情故事的主角若尾文子相對照。
其實,倍賞千惠子人生最大的幸運,還是遇上了日本著名導演山田洋次;可以說,沒有山田洋次,我們将無法看到倍賞千惠子很多精彩的表演;
從電影《平民區的故事》開始,倍賞千惠子先後出演了山田洋次導演《寅次郎的故事》、《故鄉》、《家族》、《同胞》、《家庭》、《幸福的黃手帕》、《遠山的呼喚》等影片。
與山田洋次的合作給倍賞千惠子帶來了人生最大的機遇,1970年,憑借在電影《家庭》中的出色表演,倍賞千惠子榮獲了《電影旬報》最佳女演員獎、《每日電影》競賽最佳女主角獎,并且奪得了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她是日本影壇繼山田五十鈴、高峰秀子、三船敏郎三人之後,第四個榮獲文部大臣獎的人。倍賞千惠子成為譽滿日本影壇的紅星。
中國觀衆最熟悉和歡迎倍賞千惠子的《幸福的黃手帕》和《遠山的呼喚》等影片,八十年代中期中日電影文化交流讓人們認識了田中絹代、吉永小百合、倍賞千惠子、栗原小卷等日本影星,也從電影上了解了原本陌生的日本文化;
電影《遠山的呼喚》中倍賞千惠子的出色表演,讓人們終生難忘;也許情節過于簡單,但人們還是被深深地吸引進了影片當中。尤其是影片的最後,邙田、民子和田島耕作在車上相遇時的對話,讓人們感動得流下了淚水,堪稱日本電影史上的佳片;
1986年,榮獲《每日電影》頒發的第二屆“田中絹代獎”.她被認為是當今日本影壇最擅長表現平民女性的大明星,享有極高的聲譽。
已經年屆八旬的倍賞千惠子如今仍然活躍在日本影壇,她一生著作頗豐,先後主演或參與演出影視作品130餘部,是一位讓人們極為尊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