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哲學家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我告訴你為什麼

什麼是“哲學”?“哲學”是一個名詞,名詞,就是事物的名稱,可以簡稱為“名”吧!那麼,“哲學”這個名詞是什麼意思?也就是問,這個名詞的實際所指的内容是什麼?實際所指,可以簡稱為“實”吧!如此說來,要回答“什麼是哲學”這個問題,就要先弄清“名”和“實”的關系!

哲學家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我告訴你為什麼

研究“名”和“實”的關系,也是一門學問,就是“名學”,研究“名學”的人,就是“名家”,注意這裡的“名家”和現代漢語語境下的“著名人物”不是一回事!如果名家所說的話直抵事物的精髓要義,就是“至理名言”,許多著名人物所說的話,往往很有道理,他們的著名言論,也被稱為“至理名言”,這就悄悄地給這些著名人物植入了“名家”的背景。

哲學家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我告訴你為什麼

從這裡的對比可以看出,“哲學”和“名學”有很大的重合,不錯,這就是人類步入文明之後必然産生的對世界的考問,是以,“哲學”就是“考問之學”,這個“詞”來源于西方,但這個“學”卻并非隻有西方一個來源,公認的哲學三大發祥地為古中國、古印度和古希臘,不同地域的人,朝着不同的方向做出了不同的解讀,古希臘解讀出了“哲理”,古印度解讀出了“佛理”,古中國解讀出了道理。

哲學家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我告訴你為什麼

宣講道理的人,就是道家,道家和“名家”在春秋戰國時期十分地活躍,與他們同時期的還有許多其他學派,也産生了許多各個學派的著名人物,我們把他們以及他們的學術派系統稱為“諸子百家”。“道家”比“名家”更有名氣,影響更大,加之學派意義上的“名家”被現代漢語語境下的“名家”這個詞所侵擾,以至于“名家”淡出了許多人的視線,也有一些人由于對名家了解的片面進而産生了曲解,比如,有人就認為名家就是“詭辯家”,其實,那時候的諸子百家,善辯的不唯名家,其他諸家也不乏善辯之士。試舉例如下:

哲學家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我告訴你為什麼

惠(子)施和公孫龍(子)是名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惠子以“合同異”著稱,公孫龍子以“離堅白”著稱。莊子的道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齊物”是莊子的主張之一,這一點和惠子的“合異同”接近,但他們在具體事物上的認識還是有差異的。

哲學家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我告訴你為什麼

莊子和惠子一同遊覽濠水,在濠水橋上,莊子看着河裡的小魚,說“多麼快樂的小魚啊!”惠子說:“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很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很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是以我可能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不是魚,是以你也不可能知道魚的想法(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哲學家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我告訴你為什麼

莊子說:“等會兒,咱再捋一捋,你開始怎麼說的?你問我,我怎麼知道魚很快樂?你問我怎麼知道的,這句話就告訴我,你已經判斷出我知道魚很快樂了,否則你不會這麼問,現在我告訴你我怎麼知道的,我是在濠水橋上知道的!”惠子質疑的是莊子知道的這件事情,莊子給惠子分析起了句子的結構,這是邏輯上的偷換概念!可見,莊子也詭辯。

公孫龍給平原君作門客期間,秦國面對其他各國說,誰敢打我?趙國說,我敢打你!秦國說,誰敢打咱倆?其他各國都不敢吱聲!于是秦國和趙國訂立了盟約,咱倆合作,吊打各國!秦國去打魏國,魏國給趙國寫了一篇軟文,趙國于是就去救魏國。

哲學家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我告訴你為什麼

秦國很不爽,就派人去責問趙國:咱說好了的,互助聲勢,互相幫助,你怎麼毀約了呢?我去打魏國,你應當助我啊,怎麼還就上了呢?問得趙王挺不好意思,就去問平原君,怎麼給秦國回話!公孫龍就去給趙勝出主意:趙國也可以派使臣去責問秦國:我們正要幫助魏國搞基建,你們秦國應當幫助我,和我們一起幫魏國搞基建,你們不幫助趙國助力魏國,就已經違約了,怎麼招呼也不打一聲,還幹上了?你們先毀約,怎麼反倒責問我們了呢?公孫龍有這樣拿着不是當理說的詭辯行為,人們把名家看成“詭辯家”也就不奇怪了。

哲學家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我告訴你為什麼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先秦的諸子百家,已經在研究思維和存在的關系了,這是典型的哲學思維範疇,隻不過先秦的思想家不這麼叫,給予了各自的名稱,比如道家叫“道理”,名家叫“名學”,或許,上面的例子還不夠直覺,我們再看一個公孫龍的學術例子。

公孫龍的主張是“正名實”,就是把具體的實物和抽象的名字之間的關系理順了,“正”就是“理順”的意思,讓其名、實相符。名字,是抽象的,是思維的結果,實物,是具體的,是客觀的存在,一個動物,你給它命名為“狗”,如果再給它取個昵稱叫“貓咪”,那就混淆了兩種動物的界限,是郭德綱研究的響聲範疇,不是“名學”領域。

哲學家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我告訴你為什麼

比如說“馬”,馬的定義是具有馬的特征的所有動物總和,而“白色”是對一種顔色的定義,白色和馬不是一回事,它們是從不同角度對事物進行的界定,如果“白色”是一個集合,“馬”是一個集合,它們的交集才是“白馬”,白馬是子集,“馬”是全集,“子集”是“全集”嗎?既然子集不是全集,那麼“白馬”不是“馬”的道理,不就很明顯了嗎?

同樣的道理,石頭的堅硬和白色,也不是一回事,白色和堅硬是兩個概念,應該加以差別,分開解讀,這就是“離堅白”。公孫龍的“白馬非馬”和“離堅白”的觀點,是對“合名實”的诠釋。附帶說一句,公孫龍是先秦時期,邯鄲的著名思想家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