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之洞克妻之名的由來:三任妻子都早亡,晚年隻納妾不娶妻

張之洞是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他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被後人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他緻力于創辦新式學堂,打造近代化工業,為當時積貧積弱的清朝自強求富做出了許多貢獻。做京官,他屬于“清流”,有敢言之名;做疆吏,他是能臣,有洋務之功。一代偉人也以“中國的重工業不能忘了張之洞”來稱贊他為國家工業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張之洞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全能型人才,從少年時期到進入官場,他一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12歲那年刊刻了名為《天香閣十二齡草》的詩文集,13歲以前,就已經學完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還同時學習了史學、文學、經濟學、兵學相關的名篇著作,十六歲時候他還考中了順天府解元,可以說年紀輕輕就已經成為天之驕子了。

張之洞克妻之名的由來:三任妻子都早亡,晚年隻納妾不娶妻

在他27歲的時候,考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也正式開啟了他的官場之路。他前後任教習、侍讀、侍講、内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務,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為官以後,他在教育、政治、工業發展方面齊頭并進。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三江師範學堂、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廣雅書院等。政治上,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上先後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處處開花的他也順理成章地成為當時朝廷重用之臣。

張之洞克妻之名的由來:三任妻子都早亡,晚年隻納妾不娶妻

但就是這樣一位能臣,婚姻上卻并不圓滿,他先後娶了三位妻子,都因病逝世。張之洞的原配為石氏,是貴州都勻知府石煦的女兒。鹹豐四年,18歲的張之洞在他人撮合下與石氏成親,組成了自己的家庭。石氏是一個溫柔賢惠的女子,進門後孝敬公婆,疼愛丈夫,把家裡家外都操持得很好,具備一切封建婦女的美好品德,她還擁有極高的琴藝,婚後兩人感情極為要好,生活也十分幸福。據史料記載,結婚後張之洞常常與石氏一起彈琴吟唱,笑看人間風雨。兩人共同度過了十一年時光後,石氏病逝,為張之洞留下一雙兒女,石氏早逝讓張之洞傷心至極。

張之洞克妻之名的由來:三任妻子都早亡,晚年隻納妾不娶妻

失去原配妻子五年後,張之洞才又娶了自己的第二位夫人唐氏。唐氏的父親叫唐樹義,他曾任湖北按察使,唐氏的哥哥也不是等閑之輩,他叫唐炯,曾任雲南巡撫。出身世家的唐氏在與張之洞同心度過兩年的生活後,也因病去世,給張之洞留下了一個一歲半的兒子。

張之洞克妻之名的由來:三任妻子都早亡,晚年隻納妾不娶妻

光緒二年,已經39歲的張之洞這才娶了第三任夫人,也就是四川龍安知府王祖源的女兒王氏。王氏是張之洞好友王懿榮的妹妹,與張之洞此前就相識,唐氏病重離世後,張之洞到四川任學政,與王氏重逢,也在其好友王懿榮的撮合下,與王氏結成良緣。王氏溫文賢淑,知書達理,才華出衆,是名副其實的才女,也是張之洞的賢内助,二人成婚後一直恩愛有加。但好景不長,三年後,王氏病故。王氏去世之後,張之洞再沒有續娶妻子,然而面對妻子早逝,兒女年幼,孤苦的張之洞還要承受世人說他“克妻”的無端指責。

張之洞克妻之名的由來:三任妻子都早亡,晚年隻納妾不娶妻

說起張之洞“克妻”,不得不提傳說中他早年間的一樁奇遇。張之洞年輕時曾遇到一位自稱是袁天罡後人的相面先生,他對張之洞說,你的面相非比尋常,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三庭平等,五官端正,将來必定飛黃騰達。但你的婚姻不會順利,是以你這一生隻能納妾不能娶妻。張之洞聽了以後很納悶,追問為什麼不能娶妻?相士搖搖頭說,茫茫天數,不可洩露。

相面先生一事,不知是确有其事還是為張之洞三個妻子的接連離世杜撰的理由,總之,張之洞再也沒有迎娶過正妻,而是在友人的推薦下納了李氏、秦氏兩個妾室,雖然他與二人之間的感情也不錯,但張之洞一直都沒有把她們扶為正室。

張之洞克妻之名的由來:三任妻子都早亡,晚年隻納妾不娶妻

閱讀是最美的時光

— 曆史控 —

出品人:曆史君

讀書先讀史

正史、野史,人生、故事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