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都是馬家軍,自稱忠良之後的馬鴻逵為何看不起馬步芳

民國時期,不管軍閥混戰如何,西北始終牢牢地被馬家軍掌握在手中,是以軍政各界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西北姓馬。由于都姓“馬”,而且都來自河州,很多人以為各路馬家軍都是一家人,其實他們内部派系林立,并沒有想象中的團結,比如甯夏王馬鴻逵就看不起青海王馬步芳。

同樣都是馬家軍,自稱忠良之後的馬鴻逵為何看不起馬步芳

抗戰勝利後,馬鴻逵與馬步芳為西北軍政長官一職展開了較量,甯馬與甘馬家族幾代人的暗中角力也是以被挑到了明面上,尤其是馬鴻逵經常強調自己是忠良之後,與馬步芳不是一路人。

馬家軍的起源可追溯至同治年間左宗棠的陝甘平亂。受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西北也爆發了大規模的叛亂。左宗棠在修正了清政府以往民族政策,采取了”分化瓦解,以穆治穆“的政策,即招降叛軍中的軍事領袖,用他們來鎮壓宗教勢力。

同樣都是馬家軍,自稱忠良之後的馬鴻逵為何看不起馬步芳

河州叛軍首領馬占鳌宗教根基不深,但軍事才能卓越,是以被左宗棠選為朝廷在西北的代理人,是以馬占鳌又被稱為馬家軍的始祖。馬步芳的爺爺馬海宴是馬占鳌的心腹愛将,父親馬麒也追随馬占鳌父子多年,兩家關系匪淺。

馬鴻逵的爺爺馬千齡是河州地主富商,據說是馬占鳌的謀士,因為力勸馬占鳌向清軍投降,戰後被賜“蘭翎都司”一職。馬千齡留下的史料不多,很多學者猜測馬千齡可能是被裹挾進叛軍,并無反清意志,戰後主動脫離馬家軍就是最好的證明。

同樣都是馬家軍,自稱忠良之後的馬鴻逵為何看不起馬步芳

甘肅的叛亂平定之後,左宗棠善後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勸學興教,還專門為甘肅争取了額外的科舉名額。作為世俗地主,馬千齡為兒子們選擇的正是科舉之路,次子馬福祿、四子馬福祥均是武進士出身。

馬福祿

“光緒元年中武舉,六年中武進士,授衛守備,統帶京師神機營,旋以父病歸”

。回鄉後,馬福祿本想在馬占鳌兒子馬安良麾下謀一職位,不料被拒絕,隻能在家随馬千齡經營木材生意。

光緒二十一年,河湟地區再次發生叛亂,固原提督雷正绾命馬福祿在家組織團練,協助官軍剿辦。叛亂平定後,馬福祿獲記名總兵銜,部隊被編為“安甯軍”,随董福祥開赴京畿,甯馬家族從此崛起。

同樣都是馬家軍,自稱忠良之後的馬鴻逵為何看不起馬步芳

八國聯軍進北京時,馬福祿與英軍血戰正陽門,帶領敢死隊向敵人進攻時,不幸中彈犧牲,遺部由其弟馬福祥率領。慈禧太後西逃時,董福祥為随扈大臣,馬福祥為禦前侍衛。清廷與洋人議和後,馬福祥因護駕有功,賞給提督記名。

辛亥革命時,馬福祥趁機擴充了軍隊,但卻遭到了馬占鳌之子馬安良的打壓。馬安良繼承了父親馬占鳌的衣缽,利用清廷對西北控制了衰退的契機,一步步發展壯大,最終在民國初年成為赫赫有名的“西北天子”。

同樣都是馬家軍,自稱忠良之後的馬鴻逵為何看不起馬步芳

馬安良雖然是馬福祿、馬福祥兄弟的上司,但他顯然要防着這支非嫡系部隊。民國初年,馬福祥原本被任命為西甯鎮總兵,但在馬安良的操作之下,卻被馬步芳的父親馬麒頂替。

馬福祥改任甯夏鎮總兵,甯夏馬家軍的勢力由此開始,在馬福祥、馬鴻逵父子二人的苦心經營下,在抗戰勝利時達到頂峰。出任西甯鎮總兵的馬麒則和兒子馬步芳發展出了青海馬家軍。

同樣都是馬家軍,自稱忠良之後的馬鴻逵為何看不起馬步芳

相比于馬步芳家族“反清-降清”的招安路線,馬鴻逵家族走得卻是科舉正途,在講究出身的封建社會,馬鴻逵可謂根正苗紅,自然看不起馬步芳,又加之在民國中後期,青馬在各方面發展都壓甯馬一頭,馬鴻逵更是要在出身上找回優越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