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話般的人物諸葛亮能借東風,為何沒預料到上方谷的大雨呢?

作者:春秋老師聊曆史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神一樣的人物,他會奇門遁甲、排兵布陣、天文八卦,甚至還能做法借東風,就是這樣一位奇人卻在上方谷之戰中遭受挫敗。

神話般的人物諸葛亮能借東風,為何沒預料到上方谷的大雨呢?

《三國演義》第四九回描寫了諸葛亮于仲冬時節作法,借三日三夜東南風,幫助周瑜火攻大破曹軍。

那個故事中,諸葛亮與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營的計劃。但連日來江上一直刮西北風,用火攻不但燒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會燒到自己。

周瑜為東風之事悶悶不樂,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知道後,給周瑜開了個藥方,周瑜打開一看,隻見上面寫着:

欲破曹兵,宜用火攻。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周瑜承認自己的心事被諸葛亮猜中,便問諸葛亮有何辦法。諸葛亮便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己在壇上做法。

諸葛亮通曉天文地理,通過勘察地态和生物的變化,早已經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東南風,是以自己到七星壇上裝模作樣地比劃了幾下。到了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天空果然起了東風。

諸葛亮和周瑜聯手策劃的火攻之計精妙絕倫,最終一把大火燒得曹操割須棄袍狼狽逃竄,大火中重生,“三分天下”的格局由此奠定。

神話般的人物諸葛亮能借東風,為何沒預料到上方谷的大雨呢?

後來,北伐時,諸葛亮一直沒能成功,除了各種外部因素外,還因為遇到了一個強有的敵人——司馬懿。

有一次,諸葛亮和司馬懿對峙于渭水,司馬懿認為上方谷必是蜀軍的“糧倉“,為了破掉蜀軍的糧道,他決定進行全力一擊。

司馬懿于是與兩個兒子,帶領魏國大軍向上方谷殺去。諸葛亮派大将魏延把司馬懿大軍引進了上方谷。

上方谷也叫“葫蘆谷”,入口窄,腹地闊,兩邊高,中部低,形如葫蘆,入口卻僅通得過一人一騎,司馬懿大軍進了上方谷後,就像進了死胡同。他這時才知入上當,然而,為此已晚。

諸葛亮用少數的兵力封住谷口,又用大火燒向司馬懿父子和魏國大軍。司馬懿自歎父子三人都必死于此,不由淚如雨下。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天空突然降下大雨,澆滅了上方谷大火。司馬懿見狀大喜,立馬重振精神,率殘兵奮力沖出了谷口。

而諸葛亮見狀,隻好發出了8字感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和奇門遁甲,他在赤壁之戰時還能借東風。那麼,他又為什麼沒有算到了火燒上方谷時會下雨呢?

其實,這真不是諸葛亮漏算了,而是上方谷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上方谷兩邊高,中部低,入口窄,極不利于空氣流通。

谷内一旦起火,氣溫上升後,貼近地面的空氣迅速受熱膨脹上升,上層及周圍冷空氣則收縮下沉,形成強烈對流的山谷風,是以出現了狂風大作的現象。

同時,當谷底大量熱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空氣中的水汽又因氣溫降低而凝結成雲霧,再加上柴草燃燒所産生的大量煙塵随空氣上升到天空後,又為水汽凝結提供了理想的凝結核,進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

這些雲霧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體積就會逐漸變大,最終導緻大雨傾盆的局面,澆滅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馬懿和兒子,以及魏國大軍才得以脫險。

諸葛亮在上方谷這次戰鬥後,情緒大變,抑郁成疾,最終病逝五丈原,誠為可悲可歎也。

神話般的人物諸葛亮能借東風,為何沒預料到上方谷的大雨呢?

這樣說來,聰明如神人諸葛亮也有失算的時候,更何況是你我平凡之人 。

總得來說,《三國演義》拔高了諸葛亮,而且前後沖突。 是以,以後還是要多看正史《三國志》等信史,不要被藝術小說騙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