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民營院團長三角巡演,滬劇《早春》回到柔石故鄉

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

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承辦的“2021上海優秀民營院團紅色主題劇目赴長三角宣傳推廣巡演系列活動”于10月31日-11月10日在長三角地區舉辦。其間,上海4家民營劇團5部紅色劇目将在浙江甯海和江蘇常熟、太倉展開巡演,以此展示上海民營院團近兩年的創作和演出的新成果。

上海民營院團長三角巡演,滬劇《早春》回到柔石故鄉

上海民營院團長三角推廣專題交流會

今年适逢建黨百年,巡演活動是以都是上海獲得獎項紅色原創作品,其中有兩部紅色劇目将“尋根溯源”,回到故事發生地演出。巡演活動第一站就來到了浙江甯海,“左聯五烈士”之一柔石的家鄉。

11月1日,由上海文慧滬劇團以柔石為原型創作的滬劇《早春》在當地演出,開啟此次推廣巡演活動的首場演出。11月2日,在《蘆蕩火種》的故事發生地江蘇常熟,當年的新四軍革命根據地,上海新東苑滬劇團紅色經典滬劇《蘆蕩火種》将在常熟保利大劇院上演。

此外,從11月2日至10日,上海民營院團優秀劇目 “紅色主題展演周”還将在江蘇太倉舉辦。其間,《飛越七号橋》《早春》《銀杏樹下》《絕境》等劇目将集中在太倉大劇院演出。

在展演同時,“長三角地區民營院團交流座談會”今年也在甯海舉辦,該活動已成為每年重要内容,并越來越受到長三角地區相關部門和從業者的重視。10月31日,上海參與巡演的幾家代表性民營院團在交流座談會上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各自經驗,讓長三角地區的觀衆和同行對上海民營劇團的生存模式和創作方式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交流會上,上海文慧滬劇團團長王慧莉對作品能來到柔石家鄉演出十分感慨,她也介紹了劇團創作演出《早春》的曆程, “這次‘尋根溯源’,回到了英雄柔石的故鄉甯海,我不禁心潮澎湃。甯海是一座有着悠久曆史的古城,地處東海之濱,縣境多山且景色優美。正是此般人傑地靈之地,孕育了作家、革命家柔石。此刻站在英雄故土,那位沖破封建束縛、勇敢投身革命的柔石仿佛伫立眼前,向吾輩展現了一條通往新世界的革命路。”

上海民營院團長三角巡演,滬劇《早春》回到柔石故鄉

《早春》

上海新東苑滬劇團已經是第三年參與這一活動。今年,劇團的兩部紅色滬劇都會開展“尋根”之旅,造訪故事的發生地,其中《蘆蕩火種》除了将去“沙家浜”演出,以解放闵行七寶鎮曆史背景創作的《飛越七号橋》在太倉大劇院演出之後,還将前往本劇女主人公趙春梅的故鄉南通進行巡演。

團長沈慧琴在交流會上以“發掘本土紅色題材‘富礦’創作演出優秀的原創滬劇”為題,介紹了該團創作《飛越七号橋》及一系列原創滬劇作品的經曆,并介紹了劇團用上海鄉音鄉情“出好戲、排好戲、演好戲”的一貫傳統。

上海民營院團長三角巡演,滬劇《早春》回到柔石故鄉

《飛越七号橋》

此次長三角宣傳推廣巡演系列活動,上海勤苑滬劇團帶來了反映上海“鄉村振興”的新作《銀杏樹下》。該劇講述一名普通的村黨總支書記克服重重困難,打赢了拆除違章等一個又一個硬仗,帶領廣大群衆實作“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

一年平均演出400餘場的上海勤苑滬劇團團長王勤在交流會上講述了劇團作為一支“滬劇輕騎兵”的故事:“劇團成立20年,堅持以服務基層、服務農村為工作重點,上海郊區的村村落落幾乎都留下了足迹。不僅要站在商演的舞台上,還要為老百姓送上家門口的演出,每年要滿足全市近200家基層機關的文化配送需求。劇團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發展起來,靠着一個‘勤’字,‘勤苑人’奉行‘勤勞、勤儉、勤奮’的‘三勤’原則,取得了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已形成别具一格的‘勤苑模式’。”

上海安可藝術團的懸疑話劇《絕境》也将在太倉大劇院參與巡演,團長孫峰表示,上海對民營院團有很多政策上的扶持,大家也都創作頗豐,但在長三角地區,觀衆和市場對上海民營院團的作品還不夠熟悉了解,每年一度的巡演推廣活動,非常有利于上海民營院團開拓這一廣闊的市場。

每年11月份,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都會組織上海民營院團當年獲獎的優秀劇目赴長三角宣傳推廣演出,今年已是第四屆。上海演出行業協會會長韋芝表示,長三角地區是文化演藝活動最繁榮、最活躍、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其演出市場一直是互通的,也一直是全國演出市場發展趨勢的“風向标”。上海民營院團每年都有大量演出場次在長三角地區完成,尤其在江浙巡演占比很大。此次來到浙江甯海以及長三角地區舉辦紅色主題的演出,也是向長三角地區的觀衆彙報并接受檢驗。

上海市文旅局副局長金雷表示,近年來,在政府政策與資金的扶持、社會各界力量的幫助下,上海民營院團取得了長足發展。上海市文旅局重視并堅持主辦該項活動,目的是以此進一步擴大上海與長三角地區民營院團的交流,共同繁榮長三角地區的演出市場。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