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23歲的吳佩孚還是一個“瘾君子”。有一日他煙瘾大發,趕到煙館就想要吞雲吐霧一番。然而不巧的是,當天煙館座無虛席,“普通座”早已人滿為患。吳佩孚随即前往“雅座”,想向當地的豪紳翁氏讨一口煙抽。
不過,翁氏卻對這個年輕的煙鬼并無好感,他一腳将吳佩孚蹬出了房間。此事讓吳佩孚頗為郁悶,他随即召集了當地著名的“十虎”集團大鬧翁府,結果卻很快遭到了官府的緝拿。
明白自己闖禍的吳佩孚痛下決心戒掉了煙瘾。并且為了避免災禍,他還連夜逃向了北京,生活一度窮困潦倒。
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翁氏的一腳,竟然踢出了一個叱咤風雲的大軍閥。

(吳佩孚舊照)
吳佩孚于1874年生于山東省蓬萊縣。他自小便被父母送到私塾讀書,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1896年,吳佩孚參加了登州府科舉考試并奪得秀才,他後來“秀才将軍”的稱号便是由此而來。
在闖禍逃往北京後,吳佩孚曾一度以算卦、寫春聯為生,日子過得相當凄苦。
直到1901年,吳佩孚考入了開平武備學堂步兵班,這才正式開始了軍旅生涯。從學校畢業後,吳佩孚進入了北洋督練公所擔任參謀,後來他被袁世凱選中參加了日軍的諜報活動。盡管曾一度被俄軍俘虜,但吳佩孚卻拒不招供。在他被送往哈爾濱槍決的過程中,吳佩孚從列車上一躍而下,最終成功死裡逃生。
由于他的出色表現,吳佩孚被日本人推薦給清軍第三鎮統制曹锟,由此開啟了騰飛之旅。
在進入曹锟麾下後,吳佩孚憑借自己過人的才智和出色的能力,很快得到賞識。1912年,曹锟受袁世凱指使,假造第三鎮兵變,吓走了接袁世凱南下的使者,袁世凱遂以“北方不穩”為由,在北京稱帝。
計劃成功後,袁世凱論功行賞。在此次事件中發揮出色的曹锟,被封一等爵位,而吳佩孚也被提拔為第六旅少将旅長。
在之後近十年中,吳佩孚曾多次參與軍閥混戰,而他本人也因屢立戰功,被人們稱為“常勝将軍”。
(張作霖舊照)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争打響。吳佩孚率領十萬直軍部隊與張作霖的十二萬奉軍部隊血戰于山海關外,最終張作霖大敗而歸。
這場戰争後,吳佩孚手握重兵雄踞洛陽,其勢力已經影響了大半個中國。
1924年,美國《時代雜志》将吳佩孚登上封面,這也使得後者成為第一個登上《時代雜志》雜志封面的中國人。美國記者約翰·鮑威爾甚至認為,吳佩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
1926年,吳佩孚與張作霖在北京組建北京政府。
同年7月,廣東國民政府開始北伐,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攻占了武昌城。無奈之下,吳佩孚隻得逃向河南信陽。
次年,武漢國民政府又進行了二次北伐,吳佩孚遭遇兩面夾擊。他率領殘兵敗将逃向四川,得到了軍閥楊森的庇護。
(徐世昌舊照)
1932年,吳佩孚從四川回到北平。在下野期間,吳佩孚曾多次被日本人登門拜訪。日本人看好吳佩孚的能量,他們多次表示,想扶持吳佩孚,幫助他東山再起。
然而,盡管有巨大的誘惑,吳佩孚依然拒絕了日本人的幫助。在他眼中,中國人的事情,還輪不到日本人來指手畫腳。
實際上,吳佩孚已經不是第一次展現出愛國的一面了。巴黎和會的消息傳回中國之後,全國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當時皖系主張簽約,奉系不願表态隻和稀泥,唯有直系堅決反對。吳佩孚當時緻電大總統徐世昌說:“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鸩自殺也。”并且對于那些被逮捕的學生,吳佩孚也是主張“立即放人,否則衆怒難犯”。
1939年,吳佩孚在吃餃子時不慎被骨屑傷到牙龈,很快出現了發燒現象。為了有效解決病痛,吳佩孚不得不進入醫療效果先進的日本醫院進行治療。然而在治療期間,因為吳佩孚的愛國立場,日本牙醫受土肥原賢二訓示,暗中下手将吳佩孚殺害。
吳佩孚雖然是軍閥,幹了不少壞事。不過在愛國這一點上,他還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資料:《民國軍閥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