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衍:野草

作者:陋室鴻儒白丁

導言: 《野草》這篇精勁凝練的散文名篇,是夏衍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為在桂林出版的進步雜文刊物《野草》撰寫的發刊詞,它另有一個标題《種子的力》。作品創作的當時,日本侵略者步步進逼,國民黨采取不抵抗主義,步步退讓,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之秋。

夏衍:野草

《野草》這篇作品,借用植物種子的極其頑強的生命力,作為人民大衆愛國抗戰的偉大力量的象征和托喻,激勵人民增強自信心,依靠自身的頑強堅毅的拼搏,堅持長期抗戰,争取國家民族解放的最終勝利。

夏衍:野草

作品中先講了兩個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人們争論世界上什麼東西力量最大,結果許多答案都不對,接着文章才點出: 力量最大的是植物的種子。何以見得呢?

夏衍:野草

于是又講了第二個故事: 學者用盡了一切辦法都分解不開的人的頭蓋骨,種子在一定的條件下卻能把它完整地分開。

夏衍:野草

在這兩個故事的基礎上,作者又把他的意思延伸開去,舉出了竹筍和小草沖破艱難險阻頑強生長的情景,進一步說明種子力量之大。下文更進一層地指出這種力量的性質是生命力,而生命力是不可阻擋的力,它是一種 “長期抗戰” 的力,具有彈性,能屈能伸,有堅強的韌性,不達目的決不止息。

夏衍:野草

這裡就用同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在無形中把種子的生命力與目前中國人民抗日鬥争的堅韌的力聯在了一起,表達了作者對抗戰群眾的崇敬和熱愛。作者最後特意指出: 種子唯其不落在肥土而落在貧瘠的瓦礫中,生命開始的一瞬間就需要為生存而艱苦奮鬥,它才會有這樣堅韌頑強的生命力,它也才能對溫室裡的花朵表示自己的驕傲和自豪。文章意蘊的表達,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引人聯想,發人深思,既生動又深透,表現出強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夏衍:野草

作品以野草為頌揚對象,其蘊含是十分深刻的。古往今來,頌花者多,贊草者少。古代隻有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最為脍炙人口,但仍不免有凄婉之情。

夏衍:野草

夏衍這篇《野草》 以循循善誘的筆法,深刻地向讀者揭示了一條真理: 抗日戰争的勝利,中華民族的得救,中國人民的前途,靠那些達官貴人是不行的,他們是玻璃棚中的盆花,經不起任何輕微的風暴; 而隻能寄希望于“野草”,也就是在艱苦中磨煉成長,具有百折不回的頑強生命力的、深深紮根于大地的億萬普通勞動者。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中國的脊梁和未來的希望,是危難中的中流砥柱。

夏衍:野草

這篇散文,叙述有序,議論精當,語言精練,想象豐富,思想深刻,高揚愛國主義的情感!

夏衍:野草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問: 世界上什麼東西的氣力最大? 回答紛纭的很,有的說“象”,有的說“獅”,有人開玩笑似的說: 是“金剛”,金剛有多少氣力,當然大家全不知道。

夏衍:野草

結果,這一切答案完全不對,世界上氣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種子。一粒種子所可以顯現出來的力,簡直是超越一切,這兒又是一個故事。

夏衍:野草

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緻密與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者用盡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出來,都沒有這種力氣,後來忽然有人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種子放在要剖析的頭蓋骨裡,給它以溫度與濕度,使它發芽,一發芽,這些種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了,植物種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夏衍:野草

這,也許特殊了一點,常人不容易了解,那麼,你看見筍的成長嗎?你看見過被壓在瓦礫和石塊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成嗎? 他為着向往陽光,為着達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塊如何重,石塊與石塊之間如何狹,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來,它的根往土壤鑽,它的芽望地面挺,這是一種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結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種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

夏衍:野草

沒有一個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無比。這種力,是一般人看不見的生命力,隻要生命存在,這種力就要顯現,上面的石塊,絲毫不足以阻擋,因為它是一種 “長期抗戰” 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夏衍:野草

種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決不會悲觀和歎氣,因為有了阻力才有磨煉。生命開始的一瞬間就帶了鬥争來的草,才是堅韌的草,也隻有這種草,才可以傲然地對那些玻璃棚中養育着的盆花哄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