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何隻有徐茂公一個人求情?前言徐茂公與單雄信交情莫逆單雄信忠誠度不高單雄信差點殺掉李世民

作者:朝文社老張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何隻有徐茂公一個人求情?前言徐茂公與單雄信交情莫逆單雄信忠誠度不高單雄信差點殺掉李世民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6">前言</h1>

在李世民身邊,有很多敵軍陣營的降将,比如尉遲敬德、程咬金、徐世勣、張公瑾等等,雖說他們都是後來投奔的李世民,但都對其忠心耿耿、别無二心,李世民對他們也是厚待有加。

史料記載“及洛陽平,世言雄信骁健絕倫,請盡輸已之官爵以贖之,世民不許。世固請不能得,涕泣而退。”

然而,單雄信也在兵敗後投降了李世民,可是,這次李世民一反常态,嚴令要殺掉單雄信,單雄信的好友徐世勣前來求情,甚至要用自己的官位來換取單雄信一條生路,李世民沒有給徐世勣面子,還是殺掉了單雄信。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何隻有徐茂公一個人求情?前言徐茂公與單雄信交情莫逆單雄信忠誠度不高單雄信差點殺掉李世民

單雄信在李密陣營、王世充陣營都待過,理論上應該有不少人為他求情,為何隻有徐茂公一人為其求情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徐茂公與單雄信交情莫逆</h1>

在演義中,單雄信是九省綠林總瓢把子,綽号赤發靈官,不僅朋友遍布天下,而且為人行俠仗義,是一位綠林好漢。而在正史中,單雄信并沒有那麼大的号召力,也不是什麼大俠,隻是一位武藝高強的将領。

公元616年,翟讓在瓦崗寨落草為寇,單雄信、徐世勣投奔了翟讓,單雄信馬上功夫了得,擅使長矛,徐世勣也同樣有勇有謀,雙方應該是在此時結識的。與此同時,李密由于楊玄感叛亂失敗,也投奔了翟讓。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何隻有徐茂公一個人求情?前言徐茂公與單雄信交情莫逆單雄信忠誠度不高單雄信差點殺掉李世民

隋末亂世,危機四伏

李密能力出衆,翟讓自愧不如,便将頭把金交椅給了李密,此後,李密設定官署,由于單雄信、徐世勣表現出色,分别任命為左武侯大将軍、右武侯大将軍。

在隋末亂世,危機重重,要想有立足之地,就需要不停地擴充勢力,戰事必定極為頻繁,在這種環境下,單雄信和徐世勣,結成了深厚的戰友情。

李密極為自負,在屬下的撺掇下,殺掉了恩人翟讓,原本李密也想殺掉徐世勣,而王伯當和單雄信苦苦求情,單雄信甚至跪下哀求李密,李密才放了徐世勣一馬。換言之,單雄信救過徐世勣一命,救命之恩,恩同再造,徐世勣之後為單雄信說清,也就說得通了。

史料記載“乃割股肉以啖雄信,曰:使此肉随兄為士,庶幾不負昔誓也!”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何隻有徐茂公一個人求情?前言徐茂公與單雄信交情莫逆單雄信忠誠度不高單雄信差點殺掉李世民

徐世勣像

單雄信被李世民俘虜後,李世民要殺他,徐世勣給單雄信求情,李世民不許。單雄信臨死之前,徐世勣割下大腿上的肉,讓單雄信吃下,也算是報了單雄心的恩情,除此之外,在單雄信死後,徐世勣盡心照顧單雄信家人,可謂知恩圖報。

正是由于徐世勣十分講義氣、重兄弟,而且軍事才能出衆,才被李世民重用,而在李世民眼中,單雄信和徐世勣不同,或許單雄信也比較講義氣,但忠誠度不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8">單雄信忠誠度不高</h1>

作為帝王,李世民最看重的就是忠心,這也是作為臣子的基本原則。每一個來降的将領,李世民都會仔細考察一番,出身無所謂、降将也沒問題,但如果是牆頭草,那是絕對不能留的。

單雄信原本是翟讓的将領,而李密暗殺翟讓後,單雄信馬上就投入李密麾下。史料記載“彥藻以雄信輕于去就,勸密除之;密愛其才,不忍也。”

房彥藻曾勸說李密殺了單雄信,原因呢,就是單雄信倒戈得太迅速了,翟讓剛被殺,單雄信就磕頭求饒,既然他能背叛老主,那就很可能背叛新主人,任用這樣的人風險系數太高。

雖說李密清楚單雄信為人,但礙于單雄心的才幹,李密沒舍得殺,留了他一命,想必這跟李密的自負有關。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何隻有徐茂公一個人求情?前言徐茂公與單雄信交情莫逆單雄信忠誠度不高單雄信差點殺掉李世民

“好兄弟”

原本徐世勣是想跑的,李密殺翟讓,這是明顯的忘恩負義,也不是明主的做派,想必徐世勣委身于此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之後,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單雄信二次投奔了王世充,活在亂世,生存的确很難,但單雄信這般颠三倒四,一直搖擺不定,是難以讓李世民信任的。

單雄信和徐世勣關系好,但不一定和其他将領關系好,而李世民要殺的人,誰敢阻攔呢?如果搞不好,還得把自己搭進去。是以,沒有人給單雄信說情,也是可以了解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9">單雄信差點殺掉李世民</h1>

之是以李世民被稱為千古一帝,很大程度來源自其高超的馭人之術,如果此人不能為我所用,那就是一個潛在的隐患,除此之外,單雄信在戰場上,可是差掉殺了李世民。

李世民不是個記仇的人,在玄武門之變前,魏徵還是太子集團的人,為了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位,魏徵建議先下手幹掉李世民,對于這一點,李世民是清楚的,但最後魏徵還是受到了重用,而且他和李世民的很多故事,還被傳為千古佳話。

史料記載“秦王圍東都,雄信拒戰,槍幾及王,徐世勣呵之曰:「秦王也!」遂退。”

李世民打仗,喜歡身先士卒,常常僅帶數騎親自偵查敵情,以至于多次犯險,在李世民率兵進攻洛陽之時,單雄信率軍抵抗,由于其武藝高強,差一點就殺了李世民。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何隻有徐茂公一個人求情?前言徐茂公與單雄信交情莫逆單雄信忠誠度不高單雄信差點殺掉李世民

戰場之上各為其主,死人是難免的,但單雄信的兇狠給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世民看人很準,或在戰場上交鋒的那一刻,他就能看透單雄信的為人,或許單雄信對李世民充滿着敵意,于是李世民判斷,單雄信不可用。

和單雄信一同被殺的還有十幾個人,其中一位名叫朱粲,朱粲死後,百姓對其極為痛恨,紛紛拿起磚頭砸向他的屍體。

我們推測,單雄信和其他一些王世充的将領,在洛陽城内,必定是幹了什麼虐待百姓的醜事,以至于百姓對其恨之入骨。單雄信在臨死之前,也對徐世勣說過一句“我固知汝不辦事。”由此可見,李世民殺單雄信,也可能另有原因。

李世民處死單雄信,為何隻有徐茂公一個人求情?前言徐茂公與單雄信交情莫逆單雄信忠誠度不高單雄信差點殺掉李世民

對于一個曾經差點殺掉己方君主的敵方将領,還有什麼可同情的嗎?如果還要為單雄信求情,是不是會被李世民懷疑呢。将領的想法應該沒有李世民那麼複雜,如果單雄信真的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好漢,想必應該有很多人為其求情吧。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第一百八十九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