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瓦崗寨和翟讓

亂世滑州之瓦崗寨風雲錄(01)翟讓上瓦崗

滑州之名,始于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581年,楊堅在長安稱帝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從此自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終于結束。由于南北朝時期的大動亂,中國的行政區劃相當混亂,583年(開皇三年),隋朝将原來的州、郡、縣三級地方管理改為州、縣兩級。589年,在滑台城設定杞州,七年後杞州改為滑州,下轄白馬、靈昌、衛南、濮陽、封丘、匡城、胙城、韋城、離狐九縣。606年(大業二年)隋炀帝登基後的第二年滑州改稱兖州。607年兖州又改稱東郡。

隋炀帝楊廣登基後,開始大展“宏圖”。605年不到一年的時間,楊廣就修建好了東都洛陽,605-610年又開鑿大運河,611年楊廣迫不及待的發動第一次遠征高句麗的戰争,但卻遭到慘敗。

吃了敗仗的隋炀帝楊廣不服氣,613年又一次遠征高句麗。這一次眼瞅着勝利在望,誰知後院起了大火,開國元老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在黎陽(今浚縣)反了,楊廣得不得不趕緊傳回來“滅火”。自此大隋江山震動不斷,天下大亂了!其實在東郡瓦崗這塊地方早有群人豎起了反隋大旗。

瓦崗以前是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在瓦崗寨成名之前,史書上關于瓦崗的記載隻有這一件事:公元前520年夏天,當時齊國去攻打魯國,魯國向晉國求援,晉國遵守承諾如期趕到會盟地點。魯國人對晉國的救援非常感激,于是就在兩國會盟之地修建亭子以示紀念。這個亭子就叫瓦亭,可是老百姓覺得此亭建在土崗之上,叫瓦崗更恰當,遂以瓦崗叫開,流傳于世。除此之外瓦崗地界也沒有啥值得稱道的,論人口這裡人煙稀少,論富足這裡沒有什麼特産,論險要這裡也談不上,論地盤這裡除了密林和黃土嶺外也沒什麼可贊的。

不過隋炀帝開通大運河後,瓦崗這個地方不一樣啦!往北臨近黃河白馬渡,往南又與通濟渠相望。這裡對于盜賊到成了一塊陸上寶地,進可搶奪河上來往船隻,退可迅速藏于山林以保自身。翟讓就是看上了瓦崗這一點,選擇在這裡安營紮寨、落草為王的。

瓦崗寨和翟讓

翟讓

翟讓,字子謙,隋末東郡韋城(今滑縣東南妹村)人,少時父母雙亡, 讀書不多,卻練就一身好武藝,骁勇有膽略,還教了不少徒弟,愛打抱不平,在百姓中威望很高,官府為利用他的武藝和威望,邀他在東郡(郡治在白馬)衙門裡當法曹(管理刑獄的小吏) 。他為人忠厚, 交有不少知心朋友。但是翟讓不知什麼緣故犯了死罪被關押在大牢,獄吏黃君漢認為他不是尋常人,“可救生民之命”,便不顧跟人安危,夜裡偷偷把他放了。翟讓一路南奔,走到瓦崗附近停了下來。感覺這個地方地勢不錯,幹脆叫上大哥翟弘、侄兒摩候、街坊王儒信等一些青壯年在瓦崗(距離家鄉40裡)舉起義旗。那時候是大業七年(611年)。

瓦崗寨和翟讓

初建團隊

後來翟讓的同郡人徐世勣(即李勣)、單雄信、故縣吏邴元真、善于占蔔的賈雄也來投奔。翟讓便以賈雄為軍師,邴元真為書記,徐世勣、單雄信為領兵将校,所部多齊、濟間漁獵手,以瓦崗寨為根據地建立起了瓦崗軍,不成想發展不到半年的時間,已擁兵數十萬,占據了中原大部分地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