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史(隋唐)(九、楊玄感起義、重鑄瓦崗寨)

公元613年

楊玄感起義:名為起義實則造反

公元613年,楊玄感在黎陽發動兵變,舉兵反隋。

楊玄感是隋朝開國元勳楊素的兒子。楊素與隋文帝楊堅同族,在隋朝平定天下、掃除突厥威脅的過程中立有大功。楊素又幫助隋炀帝楊廣奪取太子之位,是以在隋文帝死後也位高權重。但是隋炀帝是個暴君,對楊素充滿猜忌,甚至說過如果楊素不死就要殺他全家這樣的話。

作為這樣一個大功臣的兒子,楊玄感非常有才華,擔任地方官的時候政績非常好;同時對隋炀帝感到恐懼,害怕有朝一日會被隋炀帝迫害。而且才華出衆的人往往有野心,楊玄感跟随隋炀帝楊廣征讨吐谷渾,回師途中就想趁士卒疲憊的時候襲擊隋炀帝,但是被叔父楊慎勸住了。

在隋炀帝第一次征高麗時,由于人民不堪重負,在山東、河北地區已經出現了農民起義。楊玄感此時又動了舉兵叛隋的心思。第二次征高麗,楊玄感被隋炀帝派去督運糧草,身處大軍後方重地。楊玄感故意耽誤糧草運送,想要疲敝大軍,同時召回自己的兩個弟弟,準備起事。

隋朝将領來護兒從海路出征平壤城,楊玄感僞稱來護兒造反,聲稱要前去平定反賊,起兵占據黎陽。接着在城内搜刮物資,征發民夫,還号召附近的州郡發兵來相助。

楊玄感的好友謀士李密此時趕到黎陽,成為楊玄感的謀主。李密提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北上占據幽州,截斷隋炀帝大軍的後路,讓大軍缺乏糧食,不戰自潰。中策向西進軍關中,占領長安,控制潼關,利用關中地區的有利地形對抗朝廷大軍。下策就近攻打洛陽,但是洛陽是隋朝統治的中心,打洛陽勝負難料。

楊玄感的看法與李密恰恰相反,他認為洛陽百官雲集,如果攻下洛陽,抓住百官家屬做人質,就能占據上風,是以楊玄策選擇了下策。

楊玄感起兵,是抓住了農民起義反抗隋炀帝暴政的時機,是以他也順應民意,提出自己是為了解救群眾、打倒暴政而起兵的。并且楊玄感開倉放糧,收買民心。是以很多老百姓信以為真,紛紛加入他的隊伍。在全國其他地方,受楊玄感的影響,在起兵的兩年中陸續出現大量的起義軍。随之隋朝統治集團内部也出現分裂,很多對隋炀帝不滿意的官僚也加入楊玄感的叛軍,比如開國元勳觀王楊雄之子楊恭道、韓擒虎之子韓世谔等。而隋炀帝知道楊玄感叛亂之後,趕緊從遼東撤軍,回來救援洛陽。

楊玄感進逼洛陽,遇到刑部尚書衛玄的軍隊。楊玄感喜歡親自帶隊沖鋒,反複和衛玄軍交戰,多次打敗衛玄軍。但是楊玄感的弟弟楊玄挺在戰鬥中被箭射死。随着隋朝援軍不斷抵達,楊玄感逐漸失利。而且此時楊玄感已經懶得再僞裝了,開始直接聲稱自己是為了當皇帝才起兵,又逐漸疏遠了李密等人,重用前來投靠的大貴族後代。本來戰局就不利,還不能利用老百姓的反抗心理,楊玄感逐漸走上了末路。

楊玄感放棄洛陽,準備前往關中。途中有老百姓告訴楊玄感,說附近有個弘農宮,囤積了很多糧食,應該攻打下來。楊玄感率軍攻打弘農宮,結果打了三天也沒打赢,被追兵追上。楊玄感在董杜原(今陝西西安附近)大敗,隻剩下十幾個騎兵護送楊玄感逃走。逃亡路上,楊玄感對弟弟楊積善說:“我已經失敗了,不想受辱,你殺了我吧!”于是楊積善殺死了楊玄感。接着楊積善自殺未遂,被抓住了。楊家遭到隋炀帝的清算,所有男性全部被殺,楊玄感被暴屍街頭,他老爹楊素的墳也被刨了。

楊玄感的野心失敗了,但是他的叛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隋朝境内出現很多響應楊玄感的起義軍,隋末的天下大亂已經不可避免。

結論:楊玄感起義沉重打擊了隋炀帝的統治,引起從江南到西北各處的全國大起義浪潮,敲響了隋王朝的喪鐘。

中國古代史(隋唐)(九、楊玄感起義、重鑄瓦崗寨)

楊玄感之亂:一場沒有打好的"中心開花"式的戰争,著名的混戰之一

中國古代史(隋唐)(九、楊玄感起義、重鑄瓦崗寨)

公元617年

李密接掌瓦崗軍:重鑄瓦崗寨

611年綠林強盜翟讓在瓦崗寨聚衆反隋,不斷有起義者加入,實力是以壯大。後來,跟随楚國公楊玄感起起義的李密投奔了瓦崗寨。613年,起兵反隋的楊玄感兵敗。公元617年,李密被推舉為瓦崗軍首領,全面接掌了這支起義隊伍。

之後久,李密假意請翟讓和幾個翟讓的親信喝酒,在酒宴上請翟讓拉一張很好看的弓,翟讓轉身拉弓時,被李密事先安排的人從背後砍死。

李密為何要殺掉翟讓,這得從瓦崗軍的建立說起。瓦崗軍的前身是瓦崗寨,由翟讓創立。後來因為隋炀帝的暴政,不少農民起義軍加入到瓦崗寨,瓦崗寨才由一個強盜團夥發展成為一支農民起義軍。李密就是跟随農民起義軍加入瓦崗軍的。而他的到來,也改變了瓦崗軍的命運。

李密的身份與這些農民起義者不同。他出身高門上族,文武雙全,曾醉心于讀書而不願出來做官,後來跟随楊玄感起兵反隋。楊玄感兵敗後,李密跟農民起義頭領王伯當加入了瓦崗寨。因為是楊玄感逃将的關系,剛開始翟讓并不信任李密,一度把他關在軍營之外。後來李密通過王伯當為翟讓出謀劃策,翟讓才放了他,并且開始器重他。一次,荥陽通守張須陀率兵來讨伐翟讓,翟讓吓得想逃跑。李密覺得張須陀有勇無謀,可以用計戰之。李密讓翟讓帶兵詐敗,敵軍來追時,他領兵從樹林裡追殺出來,和翟讓前後夾擊張須陀,最終打敗了張須陀。這一戰之後李密的聲望迅速上升。加上他平時善于用财物收攬人心,是以很多人都願意為他賣力。

對于要把瓦崗寨發展成什麼樣子,翟讓并沒有明确的目标。李密給他指了一條明道,攻下荥陽(今河南荥陽)。因為荥陽不僅是軍事重鎮,附近還有個大糧倉——洛口倉。在亂世,能吃上飯就是最大的實惠,有糧就會有群眾跟随,有群眾就不用愁沒兵,有兵就能幹大事。

616年翟讓根據李密的建議攻下了荥陽,第二年又占領了了洛口倉。翟讓占領洛口倉後,立即開倉放糧,赈濟饑民,并趁機招募士兵,軍隊很快就發展到幾十萬人。不久越王楊侗派虎贲郎将劉長恭領兵2萬多人來讨伐瓦崗軍,結果被李密打敗。

此時,翟讓覺得李密的功勞、聲望、能力都超過了自己,于是把首領的位置讓給了李密,自己則帶着舊部獨自管理一營。名義上翟讓稱李密為魏公,李密則封翟讓為司徒。

翟讓沒有多大的野心,他把首領之位讓給李密,是因為他既想通過瓦崗軍撈好處,又不想冒太大風險。翟讓的思路還停留在打家劫舍階段,是以當有些瓦崗軍将領在戰争中得到一些金銀财寶時,他就要求分給他一部分。此外,翟讓始終覺得自己可以随時廢掉李密。

瓦崗軍在李密的掌管下發展勢頭很好,甚至有機會争奪天下,這讓翟讓的一些親信和他的哥哥分外眼紅。他們不甘心隻分得一點财寶,于是勸翟讓把李密的權力奪回來。翟讓覺得自己不适合掌權,就沒同意。

翟讓的哥哥翟弘是個大老粗,他覺得這種事不能便宜外人,弟弟不幹自己幹。翟讓沒當回事,一笑而過。可是這件事被李密知道了,加上翟讓平時肆無忌憚慣了,李密早就對他有了想法,于是李密立即展開了行動,這便有了開頭李密殺掉翟讓的幕。

殺掉翟讓後,李密對翟讓的舊部進行安撫。親自給徐世勣包紮傷口,獨自到翟讓的軍營中進行安撫,讓徐世勣和單雄信等人獨自領兵,暫時穩住了局面。之後,李密徹底掌管了瓦崗軍。

結論:李密全面接掌瓦崗軍後使瓦崗軍發展到了極盛,成為當時最強的三大義軍之一,但是李密殘殺翟讓的舉措使他寒了部下的心,盡管他當時穩住了局面,但瓦崗軍從此人心離散,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中國古代史(隋唐)(九、楊玄感起義、重鑄瓦崗寨)

成也李密 敗也李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