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隋朝瓦崗軍始末

隋朝瓦崗軍始末

李密

瓦崗軍是隋朝末年農民起義中戰鬥力最強的隊伍,曾給隋朝以重創,但是最後并未能奪取政權,而是軍隊潰散,投降了李淵上司的唐軍。

大業七年,即公元611年,東郡韋城縣人翟讓因為犯罪而被下獄,監獄的獄吏黃君漢私自釋放了他,翟讓逃亡到了瓦崗寨,聚衆起義,同郡的單雄信、徐世績也都紛紛加入,實力增強。他們在永濟渠沿岸劫擄來往船隻,以“緻資用豐給,附者益衆”,起義隊伍逐漸擴大起來。

大業十二年,即公元616年,貴族出身的李密在參加楊玄感起兵失敗後,投奔瓦崗軍。李密較有政治眼光,他建議翟讓積極發展勢力擴大影響。翟讓重視李密的建議,首先攻取了荥陽。荥陽是中原地區的戰略要地,向東是一片平原,向西是虎牢關。虎牢關以西的鞏縣就是隋朝的大糧倉洛口倉。取得洛口倉不僅可以得到大量的糧食,而且還可以逼近東都洛陽。奪取荥陽是瓦崗軍發展勢力的重要一步。

面對強大的瓦崗軍,荥陽太守楊慶無可奈何,隋炀帝特别派出稱号為名将,威震東夏的張須陀為荥陽通守,鎮壓瓦崗軍。李密認為張須陀有勇無謀,就建議翟讓與張須陀正面對壘,然後佯裝敗走,向北逃亡。李密率領精兵埋伏在荥陽以北的大海寺附近,張須陀緊跟翟讓十餘裡,大軍行至大海寺以北的林間時,李密伏兵四起,随軍陷入包圍之中。張須陀本來掉以輕心,突如其來的強兵使他措手不及,戰敗被殺。此戰,隋軍主力被重創。瓦崗軍的勝利是對隋炀帝政權沉重的打擊。

大業十三年,即公元617年二月,瓦崗軍攻取了洛口倉,随後開倉濟貧,貧困農民大量參加起義軍。隋朝在洛陽的越王楊侗派遣虎贲中郎将劉長恭率軍2.5萬人鎮壓瓦崗軍。翟讓、李密預先偵查到了隋軍的動向,做了周密的部署。劉長恭對瓦崗軍的情況則一無所知,看到瓦崗軍表面上人數不多,就麻痹大意起來。瓦崗軍趁着隋軍初來乍到,立足未穩,又饑又餓、疲憊不堪時,大舉進攻,緻使隋軍被殺得大敗。死者十之五六,劉長恭倉皇逃回東都。瓦崗繳獲大量資重器械,力量壯大,聲威大震。

隋朝瓦崗軍始末

翟讓

同年四月,瓦崗軍逼近東都城郊,攻破回洛倉(今河南洛陽東北),緻使東都糧食不濟,陷入困境。九月,瓦崗軍又攻破黎陽倉,開倉放糧、救濟平民,起義軍增加到了二十多萬人。這時的瓦崗軍不論是在軍隊數量還是控制的地區上來看,都達到了鼎盛時期。瓦崗軍還公開宣布了隋炀帝的十大罪狀,明确表示要徹底推翻隋炀帝的政權。

因為李密在屢次作戰中所發揮的作用十分突出,其在軍中的威望也越來越高,翟讓就主動将上司權交給了李密。後來,翟讓的哥哥翟弘以及王儒等人又勸說翟讓奪回上司權。如此一來,瓦崗軍内部沖突日益激化,以緻最後李密不得不殺了翟讓。

公元618年六月,宇文化及率領江都的隋軍北上,瓦崗軍雖然在應對宇文化及的作戰中取得勝利,但也損失慘重。九月,東都隋軍趁機發動進攻,瓦崗軍全面失敗,李密走投無路,于十月奔赴長安,向李淵投降。

瓦崗軍雖然失敗了,但由于它是當時最強大的一支農民起義軍隊伍,在中原消滅了大量的隋軍,隔斷了江都與洛陽的聯系,迫使隋炀帝陷入江都孤島,不能控制全國,間接地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最後總結,正當瓦崗軍日益強大的時候,上司集團内部的沖突激化,争權奪勢,軍隊被無形分裂,自我力量削弱,最終将自己逼上了末路。

隋朝瓦崗軍始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