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八月,金國兵分兩路進攻大宋,其刀鋒直逼大宋都城——汴京。
宋靖康二年一月,金軍攻破汴京城,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兩位帝王被金人擄走,與其一并被金人擄走的還包括皇親國戚、朝廷近臣、能工巧匠在内的14000餘人,曆史上也将宋朝的這場浩劫稱之為“靖康之變”。
“靖康之變”是宋朝自建國以來蒙受的奇恥大辱,這場事變直接導緻了北宋王朝的覆滅,以至于在南宋建立後,南宋将領紛紛以“一雪靖康之恥”為人生目标!而在這些将領中嶽飛無疑是最為接近目标的那一個。

嶽飛雕像
公元1141年,就在嶽家軍将要“直搗黃龍府,一血靖康恥”的時候,朝廷一道聖旨将馬上就要大功告成的嶽飛變成了“蓄意謀反”的“亂臣賊子”。
公元1142年1月27日,大宋名将嶽飛在大理寺獄中含冤而死,直到20年後宋孝宗趙昚繼位,嶽飛的冤情才得以平反。
嶽飛死後其遺體被埋葬在了浙江省杭州市,後人為了紀念嶽飛自發地将嶽飛墓修建為“嶽王廟”供人參拜,并且特意在嶽飛墓前設立了5尊跪像。而奇怪的是如今在嶽飛墓前隻存有4尊跪像,第5尊跪像刻畫的究竟是誰?它到底又是因何消失的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前四尊跪像都是誰?</h1>
嶽飛墓前的四尊跪像刻畫的分别是奸相秦桧與其老婆王氏、佞臣萬俟卨與嶽飛手下的大将張俊,就是這四位沆瀣一氣,一手促成了嶽飛案這一千古奇冤。
秦桧,曆史上有名的佞臣、奸相,公元1115年進士及第在朝廷中出任太學學正,此後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于公元1131年拜為丞相。
秦桧拜相後其在金國的政治立場上顯得極為軟弱,他是第一個對金國主張“割地、稱臣、納貢、議和”的宋朝宰相,是出了名的“議和派”也是出了名的賣國賊。
公元1141年他為迎合君主的意圖,以“莫須有”的罪名殘害了民族英雄嶽飛,是嶽飛冤案的頭一号主謀。紹興二十五年,秦桧病逝,終年六十六歲缢忠獻
秦儈畫像
王氏是秦桧的妻子,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王氏的為人和秦桧一樣陰險毒辣。
當年秦桧正為手頭沒有真實證據證明嶽飛“意圖謀反”而發愁時,王氏走了出來與他說道:“抓虎容易,放虎難”。意思就是說,無論有沒有證據能夠陷害嶽飛,當務之急是将其“緝拿歸案”。
王氏此話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秦桧此後果真以“莫須有”的罪名将嶽飛打入了大牢,而王氏這樣一個陰險毒辣女人的結局史書上并沒有過多記載。
萬俟卨,南宋初年的宰相,公元1112年考中舉人,此後一直依附于秦桧。公元1114年時任監察禦史的他與秦桧沆瀣一氣,誣陷嶽飛“虛報軍情、逗留淮西延誤戰機”緻使嶽飛父子與張憲等人含冤入獄。
不僅如此,萬俟卨還極力打壓那些為嶽飛說情的朝廷官員。嶽飛下獄後,時任大理寺卿的薛仁輔、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等人聯名上書懇請聖上對嶽飛網開一面,此後不久他們便遭到萬俟卨彈劾。
與嶽飛私交甚好的劉洪道僅僅隻因聽聞嶽飛境遇後痛哭流涕便遭到了萬俟卨的彈劾,緻使仕途盡毀,淪為百姓;知宗正寺循王當年以自家百十口的性命為嶽飛作擔保,此後不久便遭到萬俟卨的彈劾,最後死在了流放途中。
就是這麼一個鏟除異己、殘害忠良的亂臣賊子最後竟然還能成為了宰相,公元1155年秦桧去世,萬俟卨進京為相,公元1157年去世,時年五十有七。
張俊 ,南宋“中興四将”之一,他本是與嶽飛、韓世鐘、劉光世齊名的戰将,最後因嫉妒嶽飛與秦桧等人聯手至其于死地。張俊年少從軍,十六歲便是軍中出類拔萃的弓箭手,此後多年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積累了不少戰功。
公元1116年張俊被封為“授承信郎”正式成為了一名武官。公元1126年張俊在主帥戰死的前提下帶領數百部下力克強敵,不僅突出重圍還砍下了500多枚金人的腦袋,此後張俊在軍中名聲大噪、嶄露頭角。
公元1141年張俊為迎合君主收複兵權之意與奸臣秦桧為伍推行乞和政策,并且利用自己與嶽飛的關系親手捏造僞證促成嶽飛含冤下獄。公元1154年張俊去世,終年六十九歲。
張俊(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第五尊跪像是何人?</h1>
明朝時期浙江指揮使李龍隆來到嶽飛墓前祭拜,可能是觸景生情聯想到一代民族英雄竟然慘死于佞臣賊子之手便心生怒氣。
于是他命人在嶽飛墓前做了四尊銅人,分别刻畫成秦桧夫婦、萬俟卨、張俊,讓他們四人赤身裸體、雙手反剪地跪在嶽飛将軍的墓前忏悔罪過,也讓前來祭拜嶽大将軍的後人唾棄這種賣國求榮、陷害忠良的奸佞小人。
多年來的遭人唾棄緻使這四個銅像到了萬曆年間時已是損毀嚴重、破敗不堪。清朝初期時不知道是哪位官員又在四尊銅像之中添加了一個羅汝輯,就這樣嶽飛墓前跪着的銅像就由原來的四個變為了五個。
羅汝輯(劇照)
那麼這個後加入的羅汝輯究竟是何許人也呢?他在當年那場冤案中又是一個什麼角色呢?
羅汝輯此人也是依附秦桧的一名官員,此人曾作過吏部尚書、龍圖閣學士,可以說是一位實權重臣,當年秦桧意圖誣陷嶽飛謀反,羅汝輯便是促成此事的元兇之一。
正是他的出謀劃策、推波助瀾才使得這樁看似大錯特錯的冤案成為了一樁證據确鑿的鐵案。
隻不過與秦桧、萬俟卨等人不同的是,羅汝輯在嶽飛去世後親自提審了“陳四冤案”,這讓他一時間被人們冠以了“清官”的頭銜,并且此後官運亨通。一生順遂。
清雍正年間,時任浙江總督的李衛來到了嶽飛墓前祭拜。
當他在銅像之列中看到羅汝輯的身影後,覺得他的身份連跪在嶽飛面前悔過的資格都沒有,于是便命人将羅汝輯的銅像撤掉,就這樣五尊銅像就又變回了四尊并且一直保留至今。
嶽飛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小結</h1>
時至今日嶽飛墓已經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如今的文明社會提倡文明旅遊,是以這四尊銅像身前明晃晃的豎立着一個“請勿吐痰”字樣的提示牌。
可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秦桧等人的身上至今仍留有清晰可見的痰迹,是以我想這可能就是人們對于賣國賊最真實的感情,隻不過這種感情宣洩的方式采用了最便捷、最直接的方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