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作者:燦爛海灘

本期的三國戰争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八十八回,發生在諸葛亮“三擒孟獲”期間,相關人物分别為諸葛亮、孟獲和孟優。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諸葛亮第二次生擒孟獲,孟獲依然不服。孟獲認為自己的失利僅僅是因為部下的出賣,認為隻要能進行一場堂堂正正的決戰,一定能擊敗諸葛亮。諸葛亮答應了孟獲的要求,第二次将其釋放。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在釋放孟獲前,諸葛亮特意帶着孟獲參觀自己的軍營,向孟獲展示了自己的糧草、兵器。諸葛亮告訴孟獲,自己不僅擁有精兵強将,且糧草充足,孟獲想打敗自己實屬癡心妄想。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孟獲回到自己的營寨後,立即将董荼那和阿會喃處死,又派兵趕往夾山峪與馬岱交鋒。誰知此時馬岱早已離開,夾山峪空無一人。孟獲想出一個計策,讓弟弟孟優以獻禮為名前往諸葛亮營寨,企圖裡應外合刺殺諸葛亮。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得知孟優前來獻禮,諸葛亮立刻意識到這是孟獲的計策,但卻不動聲色,将孟優等人安排在營寨休息。此時,馬谡也察覺出孟獲居心不良,便來到諸葛亮的大帳。諸葛亮讓馬谡将看法寫在紙上,結果與諸葛亮的判斷完全一緻。諸葛亮是以哈哈大笑,并當着馬谡的面進行了戰前部署,就等孟獲中計。此後,諸葛亮又召見孟優,答應了他提出的孟獲将親自前來獻禮的請求。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孟優回到孟獲大營後,将與諸葛亮見面的情況一一告知。孟獲大喜,以為諸葛亮被自己迷惑,于是率領三萬精兵偷襲諸葛亮大營。誰知等孟獲進入大營後才發現,營寨裡空無一人。此時,早已埋伏在一旁的蜀漢大軍突然殺出,将叛軍擊敗。孟獲在逃跑途中被馬岱抓獲。至此,孟獲第三次被諸葛亮生擒。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提到,小說描述的“七擒孟獲”的故事在曆史上似有似無。沒有這方面記載的史料中甚至連孟獲的名字都不曾提及,有這方面記載的史料中也就僅僅是一筆帶過。是以,即便曆史上真的有“七擒孟獲”,後人對于這個故事的了解程度也很少。故此,小說中出現的這些故事情節隻能是小說作者的虛構而已。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那麼,在史料的有限記載中,孟獲的族屬是哪裡呢?他的籍貫又在哪裡呢?到目前為止,這兩個問題都是一筆糊塗賬。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問題:孟獲的族屬。關于孟獲的族屬,史料中的說法就有兩種:漢和少數民族說。按照《華陽國志》的記載,漢末三國期間,南中地區共有八個大姓,其中就包括孟姓,他們的族屬都是漢而非少數民族。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在史料當中,區分漢和少數民族族屬時,都有專門的詞彙。族屬為漢稱為“民”,少數民族稱為“夷”。《資治通鑒》中,孟獲曾對諸葛亮表示:“明公, 天威也。邊民長不為惡矣。”有學者根據這段記載得出結論,認為孟獲的族屬是漢而非少數民族。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不過,持孟獲為少數民族看法的也不在少數。元代張道宗《紀古滇說集》中提到:“時孟獲僭為蠻王,誘扇諸夷,牂牁、越嶲皆應。孟獲其人,素為夷、漢所服,占據昆明、東川、武定……其中數萬。”明代諸葛元聲《滇史》中更是明确記載:“雍闿者,益州大姓也,為郡耆帥,恩信頗著。其部下有孟獲者,建甯蠻也,素有勇略,闿恃之。”時至今日,有關孟獲族屬的争議依然存在,至今尚無定論。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至于說到孟獲的籍貫,更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究其緣由,問題出在《華陽國志》上,是以在該書中有兩段截然不同的記載。《華陽國志•南中志》稱:“益州夷複不從阖,阖使建甯孟獲說夷叟。”如果按照這個記載,孟獲應該是建甯人。

遭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究竟屬于哪個民族,籍貫又是哪裡

不過,在《華陽國志•南中傳》中還有一段記載:“(諸葛亮)收其俊傑建甯爨習,朱提孟琰及(孟)獲為官屬。”如果按照這個記載,孟獲則應該是朱提人。孟獲的籍貫究竟是建甯還是建甯呢?與其族屬一樣,這個問題至今仍存在巨大争議。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