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國風
太史伯陽,提前10年預言了西周的滅亡,提前50年預言了鄭國稱霸,提前500年預言了天下動蕩的格局。
我就不懂了,一個小小的太史,他怎麼可以這麼厲害?
一切的故事,源自一場地震。
那是公元前780年,周幽王剛繼承王位的第二年。那一年是不消停的一年,西周都城鎬京發生了地震。
“大王,岐山守臣有要事啟奏!”
“宣!”
“大王!岐山,我大周的祖山,發生地震。同一天,泾水、黃河、洛水三條大河全部斷流。”
“山崩地震,這都是小事,告訴我幹什麼?這值得我去親自處理嗎?”
這時候周幽王剛剛登上王位,處于整個國家食物鍊的頂端,他每天沉迷于酒色,忙得很。天災雖大,但不會讓他的享受打折,是以岐山守臣很快就被他趕走了。
但是這場地震,卻讓西周的太史伯陽坐不住了。他知道,天災發生之後,如果君王不重視,就很有可能會釀成民變。岐山崩塌,洛水、泾水、黃河斷流,就意味着周邊千裡沃野顆粒無收、數不勝數的黎民百姓沒有水喝、沒有飯吃。
太史伯陽想來想去,他去找來自己的好朋友趙叔。
“趙兄啊,這些日子,我萬分擔心。跟大王說吧,他任用虢石父,又決計不會聽我的,是以我隻能跟您說啊!”
“伯陽兄盡管道來!”
“當年,伊水和洛水斷流,夏朝滅亡了;黃河水幹枯,商朝滅亡了。而如今……”
“那麼,我大周還有多少年?”
“以先王的遺德,最多10年。”
10年後,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
再來說鄭伯。鄭伯是周幽王的叔叔,被周幽王任命為卿士,執掌主管民事的司徒之職,這相當于後世的内閣大臣兼戶部尚書。
鄭伯是太史伯陽的好朋友,兩人無話不談。
鄭伯雖然官高,但是不敵虢石父,虢石父把持朝政胡作非為,關鍵是周幽王隻聽虢石父的。
岐山地震,三水斷流之後,虢石父制造的人禍又雪上加霜,鄭伯雖然整日奔忙,竭力采取措施,但是無力回天。
可他實在不甘心讓家人和百姓庶民去陪葬,他想起了在侄子繼位的第二年,地震的時候,太史伯陽曾經發出的警告。鄭伯決定去拜會這位智者。
“我想舉國向南遷徙,以避亡國之災。請太史公指點!”
“不不不,你再想想。”
鄭伯萬萬沒想到,自己的這個提問竟然開啟了一個關于後來500年曆史大劇的預言。太史伯陽依靠自己深不可測的智慧精确地對未來做出了驚世駭俗的預言,而這些預言,在未來一一被驗證了。
太史伯陽侃侃而談,他先為鄭伯逐一分析了四方諸侯和蠻狄的情況,否定了鄭伯向南方遷徙的念頭。因為南方的楚國将來若興盛起來,必會是個強鄰。是以,要遠離楚國,離得越遠越好。
“竊以為您可以遷往荥陽一帶。你将會有兩個鄰國,一個是虢國,一個是郐(讀音快)國。他們都是小國,而且國君都特别貪财,很好買通。一旦周王室有變,虢國、郐國的君主将會立刻背叛周王朝,不過不要怕。那時,您帶領軍隊以勤王之名讨伐這兩個國,就能輕松地滅了他們,于是,這兩個國家的土地也将會成為您的國土。如果您能修德安民,您的子孫就能守護好這片土地,沒有誰能動得了您了。”
“那周王室會衰敗嗎?”
“能夠有智慧包容一切,協調一切,平衡一切,這是和。但做不到這些,隻喜歡那些順着自己的話說話的人,也不管自己是說得對不對;隻容得下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的人,也不管自己的心意有沒有錯,那就是同。和是順應天道,同則會毀滅自己。你覺得如今的周天子是和還是同呢?”
“那麼您看,未來周王室還有幾年的天命?”
“現在被廢的王後和太子宜臼逃回了申國,大王想殺了他們,申侯卻庇護他們。如果大王真的去攻打申國,申候就會聯合西戎打敗大王。我猜不出三年,我們就會看到大周的滅亡。”
“那王室若衰敗,諸侯誰能興盛?”
“楚、晉、秦、齊四國。”
太史伯陽說,這四個諸侯國分别位于中原的南、北、西、東四方,他們都面向中原,背靠邊疆。他們進可攻,退可守,邊疆就是他們未來的發展空間。而中原列國則沒有什麼發展空間,必然衰落。
後來500年裡,鄭國果然第一個成為小霸,中原列國陸續衰亡,晉、楚、齊、秦都曾次第興盛,被太史伯陽一一言中。
太史伯陽怎麼這麼厲害呢?
首先,太史伯陽掌握天下有效資訊。周代的太史,是史官與曆官之長,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曆法、祭祀諸事,可以說,國家的資訊命脈就掌握在他的手裡。
其次,太史伯陽家學淵源。太史這個官職在家族内部父子相傳。一代又一代的太史以傳承天道,為生民立命為自己的使命,他們不畏王權,始終保持着獨立的思考,是以有普通人根本不可企及的洞察力和精準的預見力。
第三,讀史使人明智。太陽底下就沒有新鮮事,讀懂曆史,就是讀懂了人性,太史伯陽就是在讀曆史、寫曆史的過程中,預言了曆史。
可惜的是,這位唯一能對當時天下形勢和身後五百餘年曆史走向做出精準預測的太史伯陽沒有被周幽王重用,且沒有留下太多的痕迹。但即便如此,僅憑雪泥鴻爪,這位大智者仍然能彪炳史冊。
和他相比,即便是後來“未出茅廬,定三分天下”的諸葛亮,想來也是不能不服。
參考資料:《國語》、許兆昌:《太史伯陽學術思想試探》、徐富海:《一場地震引起的五百年亂世争鬥》、公明水泊:《三代最後的預言》
拓展連結:
利用火星運作規律搶占C位的古代謀略大咖
權謀大師李泌:一人之力解決陝州叛亂,“三言兩語”擺平吐蕃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