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史伯阳:比诸葛亮还牛,预言了后世500年格局

作者:朝文社老张
太史伯阳:比诸葛亮还牛,预言了后世500年格局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国风

太史伯阳,提前10年预言了西周的灭亡,提前50年预言了郑国称霸,提前500年预言了天下动荡的格局。

我就不懂了,一个小小的太史,他怎么可以这么厉害?

一切的故事,源自一场地震。

那是公元前780年,周幽王刚继承王位的第二年。那一年是不消停的一年,西周都城镐京发生了地震。

太史伯阳:比诸葛亮还牛,预言了后世500年格局

“大王,岐山守臣有要事启奏!”

“宣!”

“大王!岐山,我大周的祖山,发生地震。同一天,泾水、黄河、洛水三条大河全部断流。”

“山崩地震,这都是小事,告诉我干什么?这值得我去亲自处理吗?”

这时候周幽王刚刚登上王位,处于整个国家食物链的顶端,他每天沉迷于酒色,忙得很。天灾虽大,但不会让他的享受打折,所以岐山守臣很快就被他赶走了。

但是这场地震,却让西周的太史伯阳坐不住了。他知道,天灾发生之后,如果君王不重视,就很有可能会酿成民变。岐山崩塌,洛水、泾水、黄河断流,就意味着周边千里沃野颗粒无收、数不胜数的黎民百姓没有水喝、没有饭吃。

太史伯阳想来想去,他去找来自己的好朋友赵叔。

“赵兄啊,这些日子,我万分担心。跟大王说吧,他任用虢石父,又决计不会听我的,所以我只能跟您说啊!”

“伯阳兄尽管道来!”

“当年,伊水和洛水断流,夏朝灭亡了;黄河水干枯,商朝灭亡了。而如今……”

“那么,我大周还有多少年?”

“以先王的遗德,最多10年。”

10年后,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再来说郑伯。郑伯是周幽王的叔叔,被周幽王任命为卿士,执掌主管民事的司徒之职,这相当于后世的内阁大臣兼户部尚书。

太史伯阳:比诸葛亮还牛,预言了后世500年格局

郑伯是太史伯阳的好朋友,两人无话不谈。

郑伯虽然官高,但是不敌虢石父,虢石父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关键是周幽王只听虢石父的。

岐山地震,三水断流之后,虢石父制造的人祸又雪上加霜,郑伯虽然整日奔忙,竭力采取措施,但是无力回天。

可他实在不甘心让家人和百姓庶民去陪葬,他想起了在侄子继位的第二年,地震的时候,太史伯阳曾经发出的警告。郑伯决定去拜会这位智者。

“我想举国向南迁徙,以避亡国之灾。请太史公指点!”

“不不不,你再想想。”

郑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个提问竟然开启了一个关于后来500年历史大剧的预言。太史伯阳依靠自己深不可测的智慧精确地对未来做出了惊世骇俗的预言,而这些预言,在未来一一被验证了。

太史伯阳侃侃而谈,他先为郑伯逐一分析了四方诸侯和蛮狄的情况,否定了郑伯向南方迁徙的念头。因为南方的楚国将来若兴盛起来,必会是个强邻。所以,要远离楚国,离得越远越好。

太史伯阳:比诸葛亮还牛,预言了后世500年格局

“窃以为您可以迁往荥阳一带。你将会有两个邻国,一个是虢国,一个是郐(读音快)国。他们都是小国,而且国君都特别贪财,很好买通。一旦周王室有变,虢国、郐国的君主将会立刻背叛周王朝,不过不要怕。那时,您带领军队以勤王之名讨伐这两个国,就能轻松地灭了他们,于是,这两个国家的土地也将会成为您的国土。如果您能修德安民,您的子孙就能守护好这片土地,没有谁能动得了您了。”

“那周王室会衰败吗?”

“能够有智慧包容一切,协调一切,平衡一切,这是和。但做不到这些,只喜欢那些顺着自己的话说话的人,也不管自己是说得对不对;只容得下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的人,也不管自己的心意有没有错,那就是同。和是顺应天道,同则会毁灭自己。你觉得如今的周天子是和还是同呢?”

“那么您看,未来周王室还有几年的天命?”

“现在被废的王后和太子宜臼逃回了申国,大王想杀了他们,申侯却庇护他们。如果大王真的去攻打申国,申候就会联合西戎打败大王。我猜不出三年,我们就会看到大周的灭亡。”

“那王室若衰败,诸侯谁能兴盛?”

“楚、晋、秦、齐四国。”

太史伯阳说,这四个诸侯国分别位于中原的南、北、西、东四方,他们都面向中原,背靠边疆。他们进可攻,退可守,边疆就是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而中原列国则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必然衰落。

后来500年里,郑国果然第一个成为小霸,中原列国陆续衰亡,晋、楚、齐、秦都曾次第兴盛,被太史伯阳一一言中。

太史伯阳:比诸葛亮还牛,预言了后世500年格局

太史伯阳怎么这么厉害呢?

首先,太史伯阳掌握天下有效资讯。周代的太史,是史官与历官之长,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诸事,可以说,国家的信息命脉就掌握在他的手里。

其次,太史伯阳家学渊源。太史这个官职在家族内部父子相传。一代又一代的太史以传承天道,为生民立命为自己的使命,他们不畏王权,始终保持着独立的思考,所以有普通人根本不可企及的洞察力和精准的预见力。

第三,读史使人明智。太阳底下就没有新鲜事,读懂历史,就是读懂了人性,太史伯阳就是在读历史、写历史的过程中,预言了历史。

可惜的是,这位唯一能对当时天下形势和身后五百余年历史走向做出精准预测的太史伯阳没有被周幽王重用,且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但即便如此,仅凭雪泥鸿爪,这位大智者仍然能彪炳史册。

和他相比,即便是后来“未出茅庐,定三分天下”的诸葛亮,想来也是不能不服。

参考资料:《国语》、许兆昌:《太史伯阳学术思想试探》、徐富海:《一场地震引起的五百年乱世争斗》、公明水泊:《三代最后的预言》

拓展链接:

利用火星运行规律抢占C位的古代谋略大咖

权谋大师李泌:一人之力解决陕州叛乱,“三言两语”摆平吐蕃大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