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子出生在一個小鎮,從國小到國中我幾乎沒離開過。去縣城的機會也是很少,能吃到的小吃也很局限。我記得有一次因為調皮受傷,媽媽帶我去縣城醫院看完傷出來,就在醫院大門口有一個阿姨推着一個小車正在叫賣。因為沒有吃早飯,媽媽給我買了一個,那是我第一次吃“熨鬥糕”,外殼香脆 裡面的糕心又燙又嫩滑。
後來到了縣城上高中,每周的學校外出時間,我一定會去買上一份。對我來說那是緊張的高中生活中最放松最開心的時候。以至于後來的很多年,我覺得心情不好或是緊張時都想要去買上一份。也是後來長大了才知道這個小吃很多地方都有,而且都各有特色。重慶很多地方也可以買到,也許人越長大越想念小時候,才會對那個時候的東西特别偏愛。
我老家的熨鬥糕據說是自民國十六年,由蓬溪縣一個叫夏其宣的人仿照甜熨鬥糕經過調整配方而成的。是以它和大多數地方的熨鬥糕不同,它主要是以鹹香為主。主料還是大米,輔料以豆豉、豬油、雞蛋、香蔥、豆芽等烤制而成。外殼顔色棕黃色,外酥内嫩、老少鹹宜。
做法:
1、200g大米浸泡4小時後瀝幹,100g糯米蒸至5分熟和泡好的大米拌勻,加少量清水磨成米漿後加5g酵母發酵。
2、2g小蘇打加清水溶化,分次加入米漿中攪拌均勻後再加入2個雞蛋清、豬油、豆豉、豆芽等。
3、模具加熱刷油,倒入米漿,烤到兩面棕黃後撒少量蔥花就可以了。
這是根據民間手藝人轉述的,至于家庭版的操作方法麥子還沒有實驗過。大家如果有可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