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鹹蛋黃的寶鬥糕
寶鬥糕呈正六方形,因形似賭具辇寶,又被閩南人稱為辇寶餅,相傳已有近百年曆史,是閩南傳統甜點,深受泉州人喜愛。
在石獅城隍街有一家賣寶鬥糕的老店,店主呂麗枝從13歲起就跟着父親學做寶鬥糕,今年54歲的她做這道糕點的手藝已經爐火純青。“别看它個頭小,工序挺複雜。”呂麗枝介紹,寶鬥糕以綠豆為餡,綠豆餡是她親手做的,要先将綠豆洗淨浸水三四小時,再放入沸水中煮兩小時至基本溶解。然後過濾出綠豆漿,往裡加入白糖、油,不斷攪拌直至成泥。
綠豆餡做好後,接着做外皮。由面粉、牛油、蛋糊搓成光滑的面團,再将面團分成小塊壓扁圓,包入豆沙餡和鹹蛋黃,然後放入平底油鍋中煎,期間要用鏟子将面團壓成小六方形塊狀。當面團呈現金黃色時,就可以出鍋了。
“寶鬥糕的做法是從太公那輩傳下來的。”呂麗枝回憶,父親很會做糕點,擅長做寶鬥糕、綠豆餅等二十多種糕點。30年前,父親在城隍街開起了這家小店,寶鬥糕一直是店裡的招牌。
呂麗枝制作了兩種口味的寶鬥糕,一種包鹹蛋黃和綠豆餡,另一種隻有綠豆餡。記者拿起一塊包了鹹蛋黃的寶鬥糕,入口皮酥酥嫩嫩,餡料沙沙甜甜,搭配上鹹香的蛋黃,好吃極了。
“現在一些糕點店的餡料都是用機器攪拌的,與手工制作的口感不同。”呂麗枝說,他們一直堅持手工制作,口感更綿柔,經營了30年店裡生意一直很好,有許多忠實“粉絲”。 家住城隍街附近的洪先生從小就喜歡吃寶鬥糕,他回憶,小時候一塊小小的寶鬥糕隻賣兩三角錢,當他取得好成績時,父母就會買寶鬥糕獎勵他。長大後,他也常常拿寶鬥糕當早餐或茶點,“這種閩南特色糕點,在省外是吃不到的。”
呂麗枝表示,店裡的寶鬥糕從不過夜,每次出爐的量不多,等賣得差不多了才會繼續做。除了本地顧客,每年都有不少華僑華人到小店購買寶鬥糕,有些人特地買回去送給海外的親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