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清代陸以湉 ,字薪安,一字定圃,号敬安。浙江桐鄉縣人。在《冷廬雜識》中說: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杭州最著。清時期是從書本上了解資訊,自然也模糊,全國到底有多少名或改名換姓叫西湖的,沒有過真實統計,名氣最大當然是杭州西湖,其次是揚州瘦西湖,再者是惠州西湖。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霞彩曲橋,一派吉祥瑞和色彩。

西,方向名詞之一,最早漢字形象在甲骨文字造形像鳥巢,會形識意了解是鳥入巢栖息,這個意思後來寫作“栖” 。夕陽西下,鳥兒覓食紛紛歸巢。故《說文解字》,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鳥〔⿰木妻〕,故因以為東西之西。凡西之屬皆從西。《詩經·大雅·桑柔》:自西徂東,靡所定處。《史記·曆書》:日歸于西,起明于東,月歸于東,起明于西。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夕陽西下,鳥兒覓食紛紛歸巢。

西,在佛教《阿彌陀經》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西方三聖是指阿彌陀三尊,中間是阿彌陀佛,右邊觀世音菩薩,左邊為大勢至菩薩組成。是淨土宗專修對象,阿彌陀佛是表示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功德;觀音菩薩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勢至菩薩是代表喜舍。是以就很好了解,為什麼有很多地方取名叫西湖。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晚秋夕陽,紅光照着玉塔顯出古樸生機勃勃。

惠州西湖形成東晉元年前,《惠州府志》記載:興建龍興寺于湖上。可見當時已成湖了,而已故廣東省文史館副館長張友仁考證,在東漢時期:“東漢時,湖上猶有狼虎居之,無所謂湖也。”北宋政治家,“慶曆四谏官”之一的餘靖在《開元寺記》寫:“重山複嶺,隐映岩谷,長谿帶幡,湖光相照”。當時還沒有叫西湖。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最早經營改造惠州西湖的是北宋官員陳偁,他是福建沙縣城西勸忠坊人。他在曆史上口碑,以治行聞,善于惠政聞名在史,嘉祐五年從蔡州(今河南汝南)通判轉任惠州知州,惠州與沙縣地理氣候環境差别不大,治理也就熟練,《廣東通志》記載:宋英宗治平三年,惠州知府陳偁于城西築北堤200餘丈,使之成廣袤十裡豐湖,湖之潤溉田數百頃,葦藕蒲魚之利歲數萬。“施于民者豐”,當時就叫豐湖。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餘晖映彩,落日晚霞橋孔廊亭色彩鮮豔。

縱情中國曆史家喻戶曉“網紅”之最,一是唐朝李白,二是宋朝蘇轼。隻要是他倆路過之地,定有賦予故事傳說,就拿我老家來說,有個村叫蘇家來,傳說是蘇東坡路過此地,進村讨了碗茶喝,就改名叫蘇家來村,以表對這位大文人尊敬與愛戴。宋哲宗紹聖元年十月,蘇轼到來惠州,改變了當時默默無聞的名氣。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殘陽彎橋,一縷一縷陽光鋪在古橋面。

仿佛曾遊豈夢中,欣然雞犬識新豐。吏民驚怪坐何事,父老相攜迎此翁。蘇武豈知還漠北,管甯自欲老遼東。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蘇轼借助劉邦,為父親仿建家鄉村子解鄉愁,又嘲自己無官一身輕松,蘇武、管甯長期住地方習慣了,也可當隐身之地,何況乎,此地四季如春怡人天氣。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亭台弄水,碧波泛濫綠水動靜相交。

古代文人雅緻,獨身進深山老寺,訪友,探隐者,尋仙人之蹤;湖畔泛舟,三五成群,攜眷,喝酒,醉卧草房陋亭。蘇轼知道附近有隐居煉丹仙山一座,羅浮山,也許不知道這裡有潭小湖,叫豐湖,到了後方知有此湖。予嘗夜起登合江樓,或與客遊豐湖,入栖禅寺,叩羅浮道院,登逍遙堂,逮曉乃歸。蘇轼(并引)《江月五首》。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秋水古寺,紅霞照耀下湖水寺院風光無垠美。

此時還不叫西湖,蘇轼在杭州任通判是有實權,作用來監督各地知州,他可以用行政權修挖杭州西湖,築了一條南北走向的堤壩,後人就把它叫蘇堤。在嶺南正是他人生低潮時期,一些官僚、達貴、富商都躲着他,隻能靠自已人格魅力,為了友善百姓來往又倡議修築堤壩。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湖濱漁歌,劃舟唱詞悠然自得。

蘇轼“助施犀帶”帶動下,他的弟婦史氏又捐出“黃金錢數千助施”, 在西村與西山之間築堤建橋,友善兩群眾走親訪友,栖禅院僧希固主持築壩建橋,先築進兩岸為堤,石鹽木在堤上架橋,取名西新橋。《兩橋詩,并引 其二 西新橋》其中寫道:昔橋本千柱,挂湖如斷霓···炎州無堅植,潦水輕推擠···嗟我久閣筆,不書紙尾鹥···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那知陵谷變,枯渎生茭藜。後來勿忘今,冬涉水過臍。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古虬照影,蒼茫大樹對水自賞。

惠州百姓們為了紀念蘇轼築堤,将其命名為蘇公堤,與杭州西湖一樣都簡稱蘇堤,也是惠州西湖八景之一,詩意美名為蘇題玩月。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閣亭觀鳥,人們散步聊天共享和諧。

蘇轼在惠州三年半時間,最為出名的詩要數脍炙人口:“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惠州一絕》詩。而我喜歡這個時段寫的另一首《再用前韻》: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紛紛初疑月挂樹,耿耿獨與參橫昏···麻姑過君急掃灑,鳥能歌舞花能言。酒醒人教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

傳說惠州西湖,因蘇轼而改名

白鹭歸宿,鹭鸶在霞光中翩翩起舞

紹聖二年九月,蘇轼在《贈昙秀》:白雲出山初無心,栖烏何必戀山林。 道人偶愛山水故,縱步不知湖嶺深。 空岩已禮百千相,曹溪更欲瞻遺像···人間勝絕略已遍,匡廬南嶺并西湖。 西湖北望三千裡,大堤冉冉橫秋水···留師筍蕨不足道,怅望荔子何時丹。把豐湖喻為西湖,這位大“網紅”一呼出,西湖之名也就成了此西湖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