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北京偶爾談吃之爆肚兒

老北京偶爾談吃之爆肚兒

通常概念的爆肚

爆肚兒應該算北京的獨特吃食了。所謂“肚兒”其實就是胃,爆肚就是用滾開的水把羊肚兒或者牛肚兒抄熟了,就着麻醬調料吃。這種小吃一定是清真的,是以對清真飲食禁忌不太熟悉的人要注意,不要在爆肚兒店裡鬧笑話。

肚兒的吃法很多,例如很多清真小吃店買早點的時候都會有“雜碎湯”,其中會有一點點肚兒,剩下一般是肺或者肝兒。順便多說一句,在我印象中,清真小吃有很多稱謂和漢教的不一樣,例如對内髒,清真店稱為“雜碎”,漢教店稱為“下水”。例如馄饨,漢教成為馄饨,清真店裡則似乎稱為“菱角湯”。因為有一次我去某個小吃店看到有賣馄饨,我就點了一碗。服務員是個快五十的北京大叔,沖我一翻眼睛:“我們這兒不賣馄饨。”我說:“那個不是麼?”他老人家說:“爺們兒,那叫菱角湯。”

還有一種吃法就是羊肚兒或牛肚兒湯,就是把羊肚兒或牛肚兒洗淨以後,切成條兒,下鍋熬湯。我感覺應該是先把湯做好,最後下肚兒,跟爆肚兒似的,扔進去一滾就好,把麻醬和好倒在裡面,西裡呼噜的一喝,通氣還香。有的做法在做湯的時候還放一點兒牛奶,我不愛喝奶,是以一般不擱。

另外,有一道清真菜叫“芫爆散丹”。所謂“散丹”實際上就是羊肚兒,“丹”字要讀輕音。所謂“芫”就是“芫荽”,小名叫——香菜。很多清真飯店都有這道菜,水準麼,也許有人會覺得差距很大,對我來說則都差不多。

老北京偶爾談吃之爆肚兒

芫爆散丹

爆肚兒是個統稱,據說一個羊肚兒可以分為散丹、肚仁兒、肚領兒、食信、蘑菇頭兒、肚闆兒等好多部分,吃主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單吃各個部位。有時候想想也不能怪爆肚兒的一份兒不多給,一個羊才多大的胃啊,就算它倒嚼(讀島教,意為反刍)長了四個胃,再分成這麼多部位,您說一份能有多少?您要來二斤爆肚兒還不得賠進去好幾隻死羊?

我比較喜歡吃散丹和肚仁兒,主要是因為嫩,爆完了好吃。爆肚兒要把散丹切成條兒,擺在盤子裡像一朵花兒一樣,黑白分明,嚼着也有咬勁兒,但是并不是嚼不動。而不是像某些火鍋店裡那樣片成片兒,過水以後就蜷縮在一起。關鍵是火候而問題,有一些老字号的爆肚兒店雖然也兼營涮肉,但是點爆肚兒的時候還都是爆好了端上來。偶爾也有自認為會吃的吃主兒要求自力更生,但是我看到過好幾次老闆婉拒這類要求的情況,估計是對自己手藝很珍惜。而諸如蘑菇頭兒、肚闆兒等則偏硬,非得有好牙口不可。曾經在爆肚兒店看到一大爺,牙口可能不老給力了。點了一盤蘑菇頭,蘸了作料在嘴裡癟咕了快一刻鐘,然後吐了。倒也怡然自得,估計就好唆拉味兒。

老北京偶爾談吃之爆肚兒

肚仁兒

北京賣爆肚兒的店很多,說說在我看來比較有意思的幾家吧。

前文所說的“金生隆”就是其中之一,人家原來也叫“爆肚兒馮”,就是賣爆肚兒起家的。據說爆的肚兒有十多種,雖然也賣涮肉,但是涮肉料和爆肚兒料是分開的。端上來看都差不多,吃的時候就能感覺出有點不一樣。具體有多不一樣,我也說不出來,因為我對吃實在是不在行。不過奉勸大家,如果想去吃,一定要早去。您要是晚上六點下班,再離得遠趕上堵車,那就算了吧,等您到了估計就剩下葫蘆頭兒了。

廊坊頭條的爆肚兒馮我也吃過一次,好像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個時候我剛工作,有一天跟即将著名的戲曲活動家周凱一起去大栅欄兒。遊曆一番之後就到飯點兒了,周凱提議去吃“爆肚兒馮”,穿過逼仄的胡同,在一個很有八十年代風味的老門臉門口停了下來。我印象中旁邊似乎是月盛齋,我們還買了點醬肉。當天還下着雪,不一會兒天就快黑了。我跟周凱對坐在店鋪門口旁邊的大窗子下,就着窗外有些清揚的雪花和昏黃的燈光,“扇”了一個火鍋,點了一盤爆肚兒。印象中确實比較好吃,但具體味道記不清了,因為我吃的比較少,基本都被周凱吃了,完事兒還是我買的單。後來“爆肚兒馮”搬走了,我也再沒去過新店。

老北京偶爾談吃之爆肚兒

當時的前門一帶應該是這樣的

“爆肚兒張”,這家店已經很有名了。因為他在後海的湖邊,遊人很多。最初後海的道路還沒有改造的時候,這家店就在銀錠橋東側數十米,視窗離水面也就不到兩米。那真是牖殘檐破,門敗樞斜。如果不是從窗戶裡看到有顧客在吃,跟剛騰完待拆遷的房子沒什麼差別。屋裡也是窄不容身,也就三兩張桌。曾經請劉連群先生小酌,邀盧子明先生作陪,就在此處。一開始二位先生都不相信這裡是一家飯店。待爆肚兒端上來以後,頓時令人刮目相看。劉先生連連稱贊,并且事後跟我說,這種夕陽西下,街邊小館,二三同仁,小酌怡情的氛圍他特别喜歡。

後來劉先生還提議想去那裡,我隻好對他說:“那地方拆了。”劉先生頗顯失望。慶幸的是未過多久,這家店在原址東側不遠重張了,原址變成了一片空地。雖然窗明幾淨,牆上多是文人題詠。但是總少了一些當初的市井之趣。我曾經又在這裡遇到過一次平劇名家石曉亮先生,看他吃的特别投入,又有箱籠在側,想必是行色匆匆,我便沒好意思打擾。

在廣渠門立交橋的東北角,曾經有一處特别破敗的小房子,從外邊看跟違建似的。但是爆肚兒真是不同凡響。不過估計現在已經夷為平地了。

爆肚兒應該算很平民化的吃食,最早的時候都是路邊擺攤,人們随來随吃,随吃随走。屬于“吃着玩糊弄嘴”的零食。現在多為某些小吃店的特色,但是牛羊肉價格不低,是以爆肚兒一般來說價格不菲,想吃過瘾了,估計得幾百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