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北京偶尔谈吃之爆肚儿

老北京偶尔谈吃之爆肚儿

通常概念的爆肚

爆肚儿应该算北京的独特吃食了。所谓“肚儿”其实就是胃,爆肚就是用滚开的水把羊肚儿或者牛肚儿抄熟了,就着麻酱调料吃。这种小吃一定是清真的,所以对清真饮食禁忌不太熟悉的人要注意,不要在爆肚儿店里闹笑话。

肚儿的吃法很多,例如很多清真小吃店买早点的时候都会有“杂碎汤”,其中会有一点点肚儿,剩下一般是肺或者肝儿。顺便多说一句,在我印象中,清真小吃有很多称谓和汉教的不一样,例如对内脏,清真店称为“杂碎”,汉教店称为“下水”。例如馄饨,汉教成为馄饨,清真店里则似乎称为“菱角汤”。因为有一次我去某个小吃店看到有卖馄饨,我就点了一碗。服务员是个快五十的北京大叔,冲我一翻眼睛:“我们这儿不卖馄饨。”我说:“那个不是么?”他老人家说:“爷们儿,那叫菱角汤。”

还有一种吃法就是羊肚儿或牛肚儿汤,就是把羊肚儿或牛肚儿洗净以后,切成条儿,下锅熬汤。我感觉应该是先把汤做好,最后下肚儿,跟爆肚儿似的,扔进去一滚就好,把麻酱和好倒在里面,西里呼噜的一喝,通气还香。有的做法在做汤的时候还放一点儿牛奶,我不爱喝奶,所以一般不搁。

另外,有一道清真菜叫“芫爆散丹”。所谓“散丹”实际上就是羊肚儿,“丹”字要读轻音。所谓“芫”就是“芫荽”,小名叫——香菜。很多清真饭店都有这道菜,水平么,也许有人会觉得差距很大,对我来说则都差不多。

老北京偶尔谈吃之爆肚儿

芫爆散丹

爆肚儿是个统称,据说一个羊肚儿可以分为散丹、肚仁儿、肚领儿、食信、蘑菇头儿、肚板儿等好多部分,吃主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单吃各个部位。有时候想想也不能怪爆肚儿的一份儿不多给,一个羊才多大的胃啊,就算它倒嚼(读岛教,意为反刍)长了四个胃,再分成这么多部位,您说一份能有多少?您要来二斤爆肚儿还不得赔进去好几只死羊?

我比较喜欢吃散丹和肚仁儿,主要是因为嫩,爆完了好吃。爆肚儿要把散丹切成条儿,摆在盘子里像一朵花儿一样,黑白分明,嚼着也有咬劲儿,但是并不是嚼不动。而不是像某些火锅店里那样片成片儿,过水以后就蜷缩在一起。关键是火候而问题,有一些老字号的爆肚儿店虽然也兼营涮肉,但是点爆肚儿的时候还都是爆好了端上来。偶尔也有自认为会吃的吃主儿要求自力更生,但是我看到过好几次老板婉拒这类要求的情况,估计是对自己手艺很珍惜。而诸如蘑菇头儿、肚板儿等则偏硬,非得有好牙口不可。曾经在爆肚儿店看到一大爷,牙口可能不老给力了。点了一盘蘑菇头,蘸了作料在嘴里瘪咕了快一刻钟,然后吐了。倒也怡然自得,估计就好唆拉味儿。

老北京偶尔谈吃之爆肚儿

肚仁儿

北京卖爆肚儿的店很多,说说在我看来比较有意思的几家吧。

前文所说的“金生隆”就是其中之一,人家原来也叫“爆肚儿冯”,就是卖爆肚儿起家的。据说爆的肚儿有十多种,虽然也卖涮肉,但是涮肉料和爆肚儿料是分开的。端上来看都差不多,吃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有点不一样。具体有多不一样,我也说不出来,因为我对吃实在是不在行。不过奉劝大家,如果想去吃,一定要早去。您要是晚上六点下班,再离得远赶上堵车,那就算了吧,等您到了估计就剩下葫芦头儿了。

廊坊头条的爆肚儿冯我也吃过一次,好像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我刚工作,有一天跟即将著名的戏曲活动家周凯一起去大栅栏儿。游历一番之后就到饭点儿了,周凯提议去吃“爆肚儿冯”,穿过逼仄的胡同,在一个很有八十年代风味的老门脸门口停了下来。我印象中旁边似乎是月盛斋,我们还买了点酱肉。当天还下着雪,不一会儿天就快黑了。我跟周凯对坐在店铺门口旁边的大窗子下,就着窗外有些清扬的雪花和昏黄的灯光,“扇”了一个火锅,点了一盘爆肚儿。印象中确实比较好吃,但具体味道记不清了,因为我吃的比较少,基本都被周凯吃了,完事儿还是我买的单。后来“爆肚儿冯”搬走了,我也再没去过新店。

老北京偶尔谈吃之爆肚儿

当时的前门一带应该是这样的

“爆肚儿张”,这家店已经很有名了。因为他在后海的湖边,游人很多。最初后海的道路还没有改造的时候,这家店就在银锭桥东侧数十米,窗口离水面也就不到两米。那真是牖残檐破,门败枢斜。如果不是从窗户里看到有顾客在吃,跟刚腾完待拆迁的房子没什么区别。屋里也是窄不容身,也就三两张桌。曾经请刘连群先生小酌,邀卢子明先生作陪,就在此处。一开始二位先生都不相信这里是一家饭店。待爆肚儿端上来以后,顿时令人刮目相看。刘先生连连称赞,并且事后跟我说,这种夕阳西下,街边小馆,二三同仁,小酌怡情的氛围他特别喜欢。

后来刘先生还提议想去那里,我只好对他说:“那地方拆了。”刘先生颇显失望。庆幸的是未过多久,这家店在原址东侧不远重张了,原址变成了一片空地。虽然窗明几净,墙上多是文人题咏。但是总少了一些当初的市井之趣。我曾经又在这里遇到过一次京剧名家石晓亮先生,看他吃的特别投入,又有箱笼在侧,想必是行色匆匆,我便没好意思打扰。

在广渠门立交桥的东北角,曾经有一处特别破败的小房子,从外边看跟违建似的。但是爆肚儿真是不同凡响。不过估计现在已经夷为平地了。

爆肚儿应该算很平民化的吃食,最早的时候都是路边摆摊,人们随来随吃,随吃随走。属于“吃着玩糊弄嘴”的零食。现在多为某些小吃店的特色,但是牛羊肉价格不低,所以爆肚儿一般来说价格不菲,想吃过瘾了,估计得几百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