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到北京遊運河必吃“水爆肚”

北京美食保留草原遺風的當數涮羊肉。據傳說,乾隆開千叟宴,為了保證上千位老年人吃上熱熱乎乎的禦膳,就在每人面前擺上精緻的小火鍋,千叟宴上涮羊肉,老人們吃得不亦樂乎。

現在一說涮羊肉,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是“東來順”。其實,涮羊肉盛行于京師,倒是“正陽樓”開風氣之先。早在公元17世紀,清代宮廷冬季的膳食單上就有羊肉火鍋的記載。清鹹豐四年(1854),正陽樓開業,切肉師傅切出的羊肉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清稗類鈔》記載:“京師冬日,酒家沽飲,案辄有一小釜,沃湯其中,熾火于下,盤置雞魚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俟熟而食。”“人民無分教内教外,均以涮羊肉為快。”民國初年,東來順羊肉館不惜重金把正陽樓切肉師傅挖來,專營涮羊肉,從選羊到切肉,從調料配置到涮肉器具的使用,都煞費苦心,進行研究改進,由此,名聲遠播。

與涮羊肉異曲同工的是水爆肚,但誰能說清楚“涮”與“水爆”的差别?說水爆,尤勝于涮。其妙處在于操作,根據個人口感,須自吃自“爆”。所爆的原料又分肚兒領、肚兒仁、肚兒闆兒、肚兒葫蘆等,爆的時間長短要根據原料不同而定。筷子尖夾住肚絲,入沸水時間長短全憑經驗,隻一刹那的感覺,便樂在其中了。

吃水爆肚應豪情滿懷,來不得半點斯文,要的就是爆肚絲在嘴裡咯吱咯吱嚼動而後囫囵咽下的快感。吃水爆肚,除了操作得法,還要根據個人愛好選配小料,以增滋助味,醬油、香醋、麻醬、香菜、辣油等基本蘸料不可或缺。正所謂:“入湯頃刻便微溫,佐料齊全酒一樽。齒鈍未能都嚼爛,囫囵下咽果生吞。”北京水爆肚以爆肚馮、爆肚滿、爆肚張等為代表獨步天下,較之涮羊肉更具地方特色,更加貼近北京老百姓的性格。

到北京遊運河,您要是沒吃涮羊肉水爆肚,就隻能是飽了眼福,缺了口福。

來源: 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