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就在曆史書上了解到,蔡倫作為造紙術的改進者,不僅發明了“蔡侯紙”,而且對人類文化傳播和世界文明程序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影響人類曆史程序的100名人”中,蔡倫位列第七。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天才發明家一生到底經曆了什麼,而最後他又為何選擇自殺 ,則更是鮮有人知。

蔡倫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永平末年被選中入宮當了宦官,年僅13歲。蔡倫雖然年幼但卻很早熟,自打進宮的那一天起就處處小心、事事留意,是以深得内廷總管的賞識。第二年他便升為小黃門,不久之後又被提拔為黃門侍郎,其重要工作就是負責宮裡宮外諸事的傳達及引導、安排人朝見皇帝等工作。這個工作的好處就是他能經常接觸到王公大臣及後宮嫔妃,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好處,讓他卷入了後宮的明争暗鬥,為他後面的殺身之禍埋下伏筆。
要知道在古代皇帝的後宮當中,妃嫔們要想不失寵,最好的辦法就是給皇帝生個兒子,正所謂“母以子貴,子以母貴”,二者相輔相成。那時漢章帝的皇後窦氏因為不能生育,是以凡是有嫔妃生下皇種,就會遭到她的嫉恨,暗地裡是想方設法地将這些嫔妃扳倒,以維護自己後宮之主的地位。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窦皇後也是多方培植力量,聰明機靈的蔡倫自然而然地就被窦皇後注意到了。
蔡倫迫于窦皇後的淫威成為了她的幫兇,為了殺一儆百,她第一個下手的就是太子劉慶的母親宋貴人。于是窦皇後訓示蔡倫誣陷宋貴人通過一些歪門手段蠱惑皇帝,宋貴人被廢黜,太子劉慶遭受牽連,被廢為清河王。後來窦皇後又威逼梁貴人,把尚在襁褓之中的劉肇認作自己的兒子,并讓皇帝立劉肇為太子。
蔡倫因為協助窦皇後拔了其眼中釘、肉中刺,一時間深受窦皇後的喜愛,不僅給他加官進爵,還在漢章帝駕崩、自己獨攬大權後,更是将蔡倫委以重任,讓他負責陪伴小皇帝,必要時可以參與國家大事。
蔡倫造紙
然而好景不長,永元9年,窦太後去世,蔡倫隻得依附于新的主子——劉肇的皇後鄧綏。由于鄧皇後是一個喜歡吟詩作賦的才女,是以她需要一個比帛紙質地更好的紙張來寫字作畫。蔡倫察覺到了這點,他在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和造紙技術,大膽革新造紙工藝,改進了造紙術,發明了“蔡侯紙”,蔡倫一時間成為了名人,他也受到了鄧皇後的高度贊揚。
就在蔡倫還沉浸在自己發明的喜悅當中,一個噩耗傳來,漢和帝劉肇英年早逝,隻留下了鄧皇後和不滿兩歲的幼帝。可禍不單行的是,鄧皇後的幼帝不幸夭折。在古代封建王朝中,講究一個“國不可一日無君”,既然幼帝夭折,那就必須再選一人出來繼承皇位。在一番精挑細選後,鄧太後決定立自己的皇侄子劉祜為太子。這個劉祜就是當年窦太後和蔡倫陷害的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宋貴人之孫,消息一經傳出,頓時給蔡倫吓個半死。好在此時的朝政大權還牢牢掌握在鄧太後的手中,劉祜僅僅隻是個擺設而已。
彼時的蔡倫因為鄧太後的賞識一時獨得恩寵,雖然劉祜被立為太子的既定事實讓他吓了一跳,也還是仍然過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舒坦日子。後來他還被敕封為“龍亭候”,這也是為什麼他改進的造紙術被後世尊稱為“蔡侯紙”的原因。不僅如此,鄧太後還封他為“長樂太仆役”,在太後無暇處理公務的時候,蔡倫有權代其處理,一時風頭無兩。
就在蔡倫的人生志得意滿的時候,卻傳來一個對于他來說堪比地震式的噩耗,鄧太後病卒。安帝劉祜親政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清算,為自己的父親和奶奶出口惡氣。主謀窦太後早已不在人世,那麼自然要有人來承受皇帝的怒火,而蔡倫剛好就是那個最合适的人選。于是蔡倫便被革職查辦,皇帝還下令讓他自己到廷尉那裡認罪。蔡倫自知死罪難逃,為了體面地死去,他選擇了服毒自盡。
縱觀蔡倫的一生,作為一個驚才絕豔的發明家,人類文明曆史程序的締造者之一,卻參與了後宮之中的政治角逐,最後成為政治鬥争當中的犧牲品,落得一個慘淡收場的結局。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所做出的巨大曆史貢獻也必将載入史冊,為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