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寄情山水”的甯王朱權

正德十四年,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中“對穿腸”的頂頭上司,動不動就要發飙的那位甯王朱宸濠終于反了。

曆來造反都需要找一個借口,從周伐商開始,荒淫無道就是一個很好的借口。比如皇帝喜歡喝酒,那就是沉迷酒色,荒淫無道,需要改朝換代,皇帝和老婆感情太好,你侬我侬,那還是沉迷酒色,荒淫無道,需要改朝換代。是以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皇帝是一份十分危險的職業,經常身不由己的沉迷酒色、荒淫無道。

一堆聖人頭銜的皇帝畢竟也不是真正的聖人,總有一點小愛好。“荒淫無道”四個字,就是對這些小愛好的概括總結。

從朱宸濠的角度來看,天性歡脫的明武宗朱厚照就是一個很好的借口。于是正德十三年還被朱宸濠山呼“吾皇英明”的朱厚照,在正德十四年突然就荒淫無道了。

事情來得突然,去得也突然。僅僅四十三天,甯王便變成了朱厚照的階下囚,于是荒淫無道的朱厚照形象頓時又光輝了起來,變成了“吾皇英明”的聖人皇帝。然後光輝正義一方的皇帝朱厚照,砍死了邪惡混亂一方的甯王朱宸濠,也為甯王系和皇帝系幾十年沖突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号。放在今天,按照朱厚照的性格,可能最後還要來上一首《歡樂今宵》烘托一下歡快的氛圍。

回到沖突的起點。從甯王的稱号明顯的可以看出來,其封地根本不可能在八竿子打不着的南昌。洪武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朱元璋谕馮勝以納哈出據金山數侵擾遼東,宜于大甯諸邊隘,分兵置衛,以控制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捕魚海之戰後,有大批降人居大甯都司,因邊将市馬,拂其所欲,即叛而去。故元左丞相失烈門、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遼王阿劄失裡、會甯王塔賓帖木兒等相繼叛明,明太祖于東北置甯王、遼王、沈王、韓王震懾其地。

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比建文帝朱允炆還要小上一歲,年僅十三歲的朱權被封為甯王。

從小朱權就與一衆兄弟們學習文韬武略,為将來就藩做準備。受父親朱元璋的影響,手足兄弟共同守衛大明江山的思想,在朱權的腦海裡紮下了根。

大甯是比北平,比長城還要再往北的地方,直抵蒙元邊境,是抵禦蒙元入侵的最前沿。這無疑是朱元璋對朱權最好的肯定。

青春的荷爾蒙是按捺不住的,16歲的朱權迫不及待地前往封地就藩了,是當時邊塞藩王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而甯王封地隔壁不遠的地方,就是燕王,也就是今後的明成祖朱棣的地盤。而且,以後大名鼎鼎的“朵顔三衛”,此時是歸朱權轄制。

朱權派頭很足,所謂“帶甲八萬,革車六千”。就藩這幾年,朱權時常聯合四哥朱棣共同展開軍事行動,與四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時人稱之為“燕王善戰,甯王善謀”。回過頭來再看朱宸濠,比之其先祖朱權,擁有同樣“Y"基因的人,差别也可以是天上地下。

朱權22歲的時候,老爹朱元璋撒手人寰,比他大一歲的侄子朱允炆登基稱帝。屁股還沒坐熱,朱允炆就開始否定自己親生的爺爺定下的封藩制度。朱允炆先拿弱小的藩王開刀,柿子專撿軟的捏,朱允炆利用或有或無的罪名,采取行動,先把周王朱橚(1361—1425年)拿下,他是第一個倒台的,接着另外四個王子也被整垮了,他們是:代王朱桂(1374—1446年);湘王朱柏(1371—1399年);齊王朱榑(1364—1428年);以及岷王朱楩(1379—1450年)。

然後劍指燕王朱棣。接着朱棣就反了。朱允炆當然擔心其他周邊藩王支援朱棣,于是明旨令遼王朱植、甯王朱權返京。

但朱權始終覺得自己老爹朱元璋制定的屏藩帝室的政策是對的,而且由于其他幾個兄弟的下場,朱權選擇了抗旨不從,沒有傳回南京。但他也沒有燕王的反抗精神,雖然自己目前境況不得意,但還是不想做反賊的。甚至于在朱棣進入自己屬地後,還指令自己的軍隊做好準備,如果朱棣不講規矩,他也準備給這位四哥好好上一課。

善于謀劃的朱權在這個時候優柔寡斷了,注定了自己乃至自己幾代子孫的悲劇。

想給朱棣上課的朱權反過來被朱棣上了一堂心理教育課。

朱棣起兵後,很快就解決了朝廷派出的第一任平叛主帥耿炳文,得知朝廷派出的第二任主帥是紙上談兵的李景隆時,朱棣覺得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會會這個十七弟了。

從北平到大甯必須要經過易守難攻的松亭關,攻打松亭關費時費力不算,還會驚動大甯守軍。于是,朱棣果斷決定從小路繞過松亭關,直接襲取大甯。

朱棣迅速控制了大甯局勢,并派人通知松亭關守将陳亨等人,陳亨等人的家眷親屬都在大甯,得知大甯被襲,且又都曾經是朱棣老部下,便決定率部歸降了。

料理完這些,朱棣馬上去見了朱權。朱權自從抗旨拒絕進京後,就被朝廷削了護衛,對大甯已經失去了控制權。在局勢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朱權免不了被朝廷監視,日子也不會好過。

大甯城破了,但朱棣鐵了心要給朱權上一堂心理課。先是“按兵不動,打槍的不要”,單槍匹馬進城。見到朱權以後就開始訴苦,諸如四哥我也不想造反,但咱們的大侄子非要趕盡殺絕,又諸如四哥我的一家老小都在北京,兄弟你要是不幫我向朝廷求求情,赦免我造反的罪過,你的嫂子和幾個大侄子馬上就要完蛋了。

朱權的了解在朱棣深情地訴說下,開始出現偏差。他甚至覺得面前這個最強藩王,以前經常一起叱咤塞外的四哥,也不過是個軟蛋,“靖難”靖到一半就準備投降了。當然,兄長的忙還是要幫的,嫂子和大侄子也是要救的,朱權當即手書一份謝罪表,請求建文帝能夠寬恕燕王朱棣的罪行,并且派人送往南京。

上課鈴一響,心理學教授朱棣老師的課,不到下課就再也絕無可能走出教室。

朱棣就這麼在甯王府住了下來,每天拉着朱權一起吃吃喝喝,回憶過去,比如你小時候四哥還幫你把過尿之類的。絲毫沒有拉攏朱權進自己造反隊伍的意思。

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始終缺乏曆練,順風順水的朱權更是缺少社會的毒打。在朱棣的親情攻勢下,自己甯王府的三護衛全部被朱棣重金收買的事也毫不知情。

終于,朱棣借口戰事緊急,要回去處理事務。朱權當然高興,雖然是親兄弟,但親兄弟成了反賊,還是要趕緊送走,劃清界限,保持距離。當然自己也不能太過表露出來,于是朱權假意挽留了幾句,見實在挽留不住,便提出自己要親自送行,至少要把四哥送到城外,略表自己作為弟弟的心意。

然後,剛出城的朱權就被自己的四哥朱棣給綁了。但是朱權不急,畢竟是自己的地盤,但剛想喊援兵時,發現自己的手下全部變成了四哥的手下,家眷也全部被親愛的四哥挾持了。

“兄弟,跟着四哥我一起靖難吧。”朱棣笑的很開心。

朱權仍想掙紮,“兄弟本事低微,怕是幫不上什麼忙。”

“你隻需借給我一點東西就行了,他日天下平定,你我兄弟二人平分天下,豈不快哉!”朱棣笑得更加燦爛。

如此“多謀”的朱權,自然明白時局,如今人為刀殂我為魚肉,隻得将8萬精兵借與朱棣,而自己的四哥朱棣,也不含糊,事成之後,你我平分天下。說罷,還不忘囑咐手下貼心的将甯王妃世子等家眷,寶物一應運到了北平城。

朱棣最終是勝了。此時的朱權,當然知道朱棣當初 畫的平分天下的大餅不可能實作。但随朱棣征戰多年,出謀劃策,撈一個好點的封地應該沒有問題。

事實證明,朱權還是太年輕,想的太簡單。先是想去蘇州,被朱棣以京畿重地的理由拒絕了。退而求其次想去錢塘,朱棣又說這個地方風水不好,幾任吳王都不了了之,作為哥哥的我怎麼能忍心看你去受苦。要不哥哥我給你做主,挑選一個風水寶地?

公元1403年,朱權到了南昌。身為兄長的朱棣還親自出城送行,感情真摯。“兄弟啊,當年你送我出城,大家一起打下了這個天下。如今做哥哥的我也要好好送送你。”朱棣被自己感動的都要哭出來,甚至情不自禁地給朱權寫了一首送别詩。最後還非要送給朱權一隊人馬,保護朱權。

面對朱棣如此的深情厚誼,朱權當然無法拒絕,也沒有辦法拒絕。

到南昌以後,萬丈雄心的朱權隻能“寄情山水”,甚至還跑到龍虎山,拜了張天師為師,開啟了新的豐富多彩的生活。著書立說、習醫制藥、鼓琴弄笛、書法繪畫、DIY香爐瓦硯、賞歌聽曲、栽花品茗、遊藝騎射、養鶴飼龜,集所有文人雅士愛好于一身,并在多個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在良好家風傳承下,明清時期其子孫後代還出了一個名人“朱耷”,皆大歡喜(朱宸濠:我是誰?我在那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