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棣起兵後跟弟弟約定共分天下,事成後竟反悔,還把後者軟禁起來

明成祖朱棣起兵之初,為了拉攏盟友,便把希望放在異母弟、甯王朱權的身上。朱權是朱元璋第十七子,以骁勇善戰、極富謀略著稱,不僅如此,他的封國裡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尤其是麾下的騎兵團-朵顔三衛,更是天下極為精銳的部隊。對于朱棣來講,若能把朱權拉攏過來,作用不言而喻。

朱棣起兵後跟弟弟約定共分天下,事成後竟反悔,還把後者軟禁起來

朱棣起兵之初,勝算很小

對于朝廷來講,既然要集中精力解決朱棣,最适宜的政策應該是籠絡朱權,讓他在背後牽制、騷擾朱棣,以起到兩面夾擊的效果。然而建文帝的謀臣們卻蠢不可及,竟然建議皇帝召朱權進京,在後者遲遲未到的情況下,又削奪他的三名護衛,無形中把後者也推向敵對陣營。

(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顔三衛騎兵皆骁勇善戰。權數會諸王出塞,以善謀稱...建文元年,朝議恐權與燕合,使入召權,權不至,坐削三護衛。見《明史·卷一百一十七》。

朱權挨罰的消息傳至北平後,朱棣欣喜若狂,就此決定把他“拉下水”。建文元年(1399年)九月,江陰侯吳高進攻永平,朱棣前往營救并擊敗朝廷的軍隊,但是在戰後,他卻率領小股部隊冒充被打敗的殘兵,一路直奔到大甯,并“哀求”朱權予以收留。朱權不知是計,便邀請哥哥單騎入城,并對他誠懇相待。

朱棣起兵後跟弟弟約定共分天下,事成後竟反悔,還把後者軟禁起來

朱權善戰多謀、手握精兵,是朱棣争取的對象

就在朱棣停留城中數日時間裡,燕軍的精銳已經悄悄地埋伏在大甯城外,而朱棣的心腹們也喬裝打扮混入城中,暗中收買朵顔三衛的長官及守城諸将(“居數日,疑洽不為備。北平銳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陰結三衛部長及諸戍卒。”引文同上)。而所有這一切,朱權絲毫沒有察覺。

數日後,朱棣以朝廷退兵為由向朱權告辭,後者出城為他送行,結果剛到達郊外沒多久,燕軍伏兵盡起,将朱權等人團團圍住。朱權見情況危急,便急召朵顔三衛入援,結果卻發現自己這支“王牌軍”竟投降了朱棣。朱權稍作抵抗後,便被燕軍擒獲,連同王府妃妾、世子等人一起,被挾持到北平。

朱棣起兵後跟弟弟約定共分天下,事成後竟反悔,還把後者軟禁起來

建文帝朱允炆

等到達北平後,朱棣鑒于朱權的名望,便極力加以籠絡,不斷地給他灌“迷魂湯”,承諾一旦自己奪得皇位,必将與他平分天下。就這樣,在朱棣恩威并施之下,朱權上了“賊船”,不僅時常為朱棣草拟檄文,還跟随朱棣參與多次會戰,為奪得“靖難之役”的最終勝利立下大功。

燕王辭去,權祖之郊,伏兵起,擁權行。三衛彍騎及諸戍卒,一呼畢集。守将朱鑒不能禦,戰殁。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關,歸北平,大甯城為空。權入燕軍,時時為燕王草檄。燕王謂權,事成,當中分天下。引文同上。

燕軍的戰鬥力本來便極強,如今增添朵顔三衛這支精悍之師,攻擊力更是沒的說。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軍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建文帝朱允炆在縱火焚燒皇宮後,下落自此不明。至此,立時4年的“靖難之役”結束,朱棣篡位稱帝。

朱棣起兵後跟弟弟約定共分天下,事成後竟反悔,還把後者軟禁起來

朱棣登基後,違背當初對朱權的承諾

按照當初的約定,朱棣應當與朱權平分天下,可此君剛進入南京城,便絕口不提此事。朱權知道哥哥無賴慣了,是以也沒有提這件事,隻是請求把封地改在蘇州即可。沒想到朱棣以蘇州屬于畿内為由,予以斷然拒絕。朱權接着又提出請求,想要移封到錢塘,但同樣遭拒,最終他得到的封地,隻是南昌城。

跟蘇州、錢塘比起來,無論是經濟水準,還是文化昌明程度,當時的南昌都差得很遠,對于喜好繁華的朱權來講,無異于流放。不僅如此,朱棣為了限制朱權,還命其以當地布政使的官署作為王宮,不許擴建加蓋,并且派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形同幽禁。

朱權深知兄長對自己猜忌甚深,是以為了避禍,便終日韬光養晦,并建造書齋一間,在其中彈琴、讀書,以顯示自己并無異心。朱棣見弟弟很識時務,就此減緩對他的戒備之心(“自是日韬晦,構精廬一區,鼓琴讀書其間,終成祖世得無患。”引文同上)。

朱棣起兵後跟弟弟約定共分天下,事成後竟反悔,還把後者軟禁起來

朱權終日韬光養晦,在家彈琴、讀書

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朱權郁郁而終,終年71歲,谥号為獻。甯王的世系傳至朱權的玄孫朱宸濠時,正趕上明武宗在位期間,後者的胡作非為給他制造了洗刷祖先所受欺騙、屈辱的良機。正德十四年(1520年)六月,朱宸濠舉兵反叛,結果僅過了43天時間,便被南贛巡撫王守擊敗。最終,朱宸濠被明正典刑,甯藩被廢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