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棣起兵后跟弟弟约定共分天下,事成后竟反悔,还把后者软禁起来

明成祖朱棣起兵之初,为了拉拢盟友,便把希望放在异母弟、宁王朱权的身上。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以骁勇善战、极富谋略著称,不仅如此,他的封国里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尤其是麾下的骑兵团-朵颜三卫,更是天下极为精锐的部队。对于朱棣来讲,若能把朱权拉拢过来,作用不言而喻。

朱棣起兵后跟弟弟约定共分天下,事成后竟反悔,还把后者软禁起来

朱棣起兵之初,胜算很小

对于朝廷来讲,既然要集中精力解决朱棣,最适宜的策略应该是笼络朱权,让他在背后牵制、骚扰朱棣,以起到两面夹击的效果。然而建文帝的谋臣们却蠢不可及,竟然建议皇帝召朱权进京,在后者迟迟未到的情况下,又削夺他的三名护卫,无形中把后者也推向敌对阵营。

(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权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建文元年,朝议恐权与燕合,使入召权,权不至,坐削三护卫。见《明史·卷一百一十七》。

朱权挨罚的消息传至北平后,朱棣欣喜若狂,就此决定把他“拉下水”。建文元年(1399年)九月,江阴侯吴高进攻永平,朱棣前往营救并击败朝廷的军队,但是在战后,他却率领小股部队冒充被打败的残兵,一路直奔到大宁,并“哀求”朱权予以收留。朱权不知是计,便邀请哥哥单骑入城,并对他诚恳相待。

朱棣起兵后跟弟弟约定共分天下,事成后竟反悔,还把后者软禁起来

朱权善战多谋、手握精兵,是朱棣争取的对象

就在朱棣停留城中数日时间里,燕军的精锐已经悄悄地埋伏在大宁城外,而朱棣的心腹们也乔装打扮混入城中,暗中收买朵颜三卫的长官及守城诸将(“居数日,疑洽不为备。北平锐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阴结三卫部长及诸戍卒。”引文同上)。而所有这一切,朱权丝毫没有察觉。

数日后,朱棣以朝廷退兵为由向朱权告辞,后者出城为他送行,结果刚到达郊外没多久,燕军伏兵尽起,将朱权等人团团围住。朱权见情况危急,便急召朵颜三卫入援,结果却发现自己这支“王牌军”竟投降了朱棣。朱权稍作抵抗后,便被燕军擒获,连同王府妃妾、世子等人一起,被挟持到北平。

朱棣起兵后跟弟弟约定共分天下,事成后竟反悔,还把后者软禁起来

建文帝朱允炆

等到达北平后,朱棣鉴于朱权的名望,便极力加以笼络,不断地给他灌“迷魂汤”,承诺一旦自己夺得皇位,必将与他平分天下。就这样,在朱棣恩威并施之下,朱权上了“贼船”,不仅时常为朱棣草拟檄文,还跟随朱棣参与多次会战,为夺得“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立下大功。

燕王辞去,权祖之郊,伏兵起,拥权行。三卫彍骑及诸戍卒,一呼毕集。守将朱鉴不能御,战殁。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权入燕军,时时为燕王草檄。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引文同上。

燕军的战斗力本来便极强,如今增添朵颜三卫这支精悍之师,攻击力更是没的说。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建文帝朱允炆在纵火焚烧皇宫后,下落自此不明。至此,立时4年的“靖难之役”结束,朱棣篡位称帝。

朱棣起兵后跟弟弟约定共分天下,事成后竟反悔,还把后者软禁起来

朱棣登基后,违背当初对朱权的承诺

按照当初的约定,朱棣应当与朱权平分天下,可此君刚进入南京城,便绝口不提此事。朱权知道哥哥无赖惯了,所以也没有提这件事,只是请求把封地改在苏州即可。没想到朱棣以苏州属于畿内为由,予以断然拒绝。朱权接着又提出请求,想要移封到钱塘,但同样遭拒,最终他得到的封地,只是南昌城。

跟苏州、钱塘比起来,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文化昌明程度,当时的南昌都差得很远,对于喜好繁华的朱权来讲,无异于流放。不仅如此,朱棣为了限制朱权,还命其以当地布政使的官署作为王宫,不许扩建加盖,并且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形同幽禁。

朱权深知兄长对自己猜忌甚深,所以为了避祸,便终日韬光养晦,并建造书斋一间,在其中弹琴、读书,以显示自己并无异心。朱棣见弟弟很识时务,就此减缓对他的戒备之心(“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引文同上)。

朱棣起兵后跟弟弟约定共分天下,事成后竟反悔,还把后者软禁起来

朱权终日韬光养晦,在家弹琴、读书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权郁郁而终,终年71岁,谥号为献。宁王的世系传至朱权的玄孙朱宸濠时,正赶上明武宗在位期间,后者的胡作非为给他制造了洗刷祖先所受欺骗、屈辱的良机。正德十四年(1520年)六月,朱宸濠举兵反叛,结果仅过了43天时间,便被南赣巡抚王守击败。最终,朱宸濠被明正典刑,宁藩被废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