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紙上談兵的馬谡,為何會得到諸葛亮的重用?是私心還是為國選才

馬谡有沒有真才實學?馬谡是參軍,以前一直是做參謀的職位,從來沒有獨當一面的當主将帶一路兵馬。參謀和主将這兩個角色有巨大的差别,類似創意總監和總經理的差别,作為幕僚出謀劃策不需要負最終責任和考慮具體執行問題,也不需要管理團隊和管理具體項目執行,而前線主将不僅要管理巨大的團隊,還需要對每一個戰役戰鬥方略做具體的項目管理,還需要頂着敵人近距離的壓迫冒着親身風險對所有決策的後果負責,是以主将的要求是極高的。

紙上談兵的馬谡,為何會得到諸葛亮的重用?是私心還是為國選才

馬谡對比郭嘉,郭嘉一直都是作為曹操的幕僚行動,從未單獨作為主将統率一路兵馬。馬谡在街亭帶兵遇到張郃,一方面眼高手低,具體執行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軍中威望不夠,難得士卒死力,更重要的是第一次親臨前線,與後方的運籌帷幄大大不同,前線的慘烈讓他這個菜鳥主将吓破了膽,故此棄軍而逃,犯下死罪。是以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馬谡是有真才實學的,是個好參謀,但個體素質上不适合當主将,諸葛亮把他破格提拔到他不能勝任的位置上,是諸葛亮的用人失察,要負上司責任。

紙上談兵的馬谡,為何會得到諸葛亮的重用?是私心還是為國選才

諸葛亮為什麼要破格提拔馬谡做主将守如此重要的街亭?恐怕還是因為蜀國人才凋敝,無人可用,加上諸葛亮對馬谡的謀略評價很高,而一直在後方做參謀,臨敵膽小這樣的缺點很難暴露出來,是以諸葛亮對馬谡的綜合能力判斷也有一定誤差。如果當時帳下有關雲長張翼德在,肯定不會淪落到啟用馬谡守街亭。

紙上談兵的馬谡,為何會得到諸葛亮的重用?是私心還是為國選才

馬谡的任務不是守城,更不是殲敵而是阻擊。延緩張郃的進軍速度,使其沒法增援祁山,給諸葛亮攻打上邽、隴西郡和南安郡争取時間。一整個祁山被漢軍攻克,張郃的增援就變成了攻堅而且是仰攻。馬谡兵敗就意味着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失敗,同時蜀漢國内派系林立局面錯綜複雜,諸葛亮奉行公平法治的原則,馬谡犯下此等錯誤如果不嚴懲,那以後全國上下就沒人服諸葛亮。

紙上談兵的馬谡,為何會得到諸葛亮的重用?是私心還是為國選才

馬谡選擇在關鍵地點因不聽訓示而敗,責任肯定不同于趙雲的戰敗,程度不一樣,至于叛逃究竟是之前還是之後,我更傾向于之前,原因還是根據諸葛亮的性格,好好認錯再加上派系保護,更有機會存活,之是以在定罪前逃因為剛剛打敗仗後六神無主,自我壓力過大是以出了昏招。從對馬谡的描述來看,這人聰明,但性格有缺陷,事前冒失,事後畏禍,這種人不适合領軍。而打仗敗了以後,他這個樣子已經不可能服衆,再也不可能拿出來領軍,是以等于廢了。

紙上談兵的馬谡,為何會得到諸葛亮的重用?是私心還是為國選才

留着毫無意義,隻有殺了穩定軍心。馬谡和那種一輩子打出來的将軍不一樣,那種将軍首先能打出來自然有其過人之處。其次一般來說已經有了人脈,有了團結的夥伴下屬,是以一次失敗兩次失敗都不會有根本的傷害。他核心團隊還在就總有起來的那一天,或者說還能用,還有用。馬谡這種人大概隻在文人世家圈子裡有點人脈,在軍士中根本沒人聽他的,是以不行了。

紙上談兵的馬谡,為何會得到諸葛亮的重用?是私心還是為國選才

第一次北伐是最後的機會,因為曹魏也知道夷陵之戰以後季漢基本上廢了,隻放了一個草包夏侯楙守西路,如果季漢一鼓作氣拿下雍涼地區,不僅能拿到珍貴的馬場,還能利用絲綢之路繞開曹魏賣蜀錦,兩礦打八礦就會變成四礦打六礦,未嘗沒有統一的機會。但是可惜沒有如果,第一次北伐打起來之後曹魏馬上換人,曹真郭淮司馬懿哪個都比夏侯楙強太多。後面幾次北伐就隻能起到一點騷擾效果,沒辦法從根本上威脅曹魏,季漢也就沒有了任何統一天下的機會。

讀《三國志》,了解更多三國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