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一網打盡的甯王一脈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個兒子,這些兒子除了長子朱标和最後一個夭折的兒子外都被封為了親王,各有各的封地,鎮守一方,如同衆星捧月般的保衛大明江山。

被一網打盡的甯王一脈

其中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被封為甯王,封地為大甯,他位列塞王之列,本人也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将,史稱“燕王善戰,甯王善謀”,而且他的兵力也大大超過幾位哥哥,“帶甲八萬,革車六千”,再加上所屬朵顔三衛騎兵,可以說是北方實力最強的藩王。

雖然朱權倍受朱元璋信任,而且本身功勳卓著,但他卻是朱元璋最倒黴的兒子之一,前半生被四哥欺騙,後半生有才不能施展,一直被打壓,隻能明哲保身裝孫子才能活下來,他的子孫也始終被皇帝一脈監控防備,但是甯王的後代卻不知道謹慎反而不但惹出各種事端,給皇帝已各種借口打壓,最後雙方終于撕破了臉,兵戎相見,但是已經沒有實力的甯王一脈最終敗在了四哥後代手中,子孫基本上被一網打盡,落了個白茫茫一片真幹淨。

建文元年,繼承爺爺皇位的朱允炆開始了他雄心勃勃的削藩大業,先後有五位叔叔被處理,接下來就是排行老四的燕王朱棣了。

被一網打盡的甯王一脈

朱權的封地靠近北平,而且兵力十分強悍,朱棣造反後,朱允炆十分害怕這位十七叔會和四叔聯手,于是他下旨讓朱權前往南京。

朱權本人對朱允炆迫害他兄弟的事很生氣,但是他并沒有造反之心,他隻想保住自己甯王的王位,是以他不想卷入四哥和侄子的大戰,甚至想看着四哥打敗侄子,是以拒絕了侄子。可是他沒想到不光是侄子惦記他,北平的四哥也惦記上了他,主要原因是他的兵馬。

燕王朱棣隻是一個藩王,隻有北平一座孤城,憑實力是無論如何也打不過坐擁天下的朱允炆的,是以他必須要擴充實力,可是他并沒有那麼大的實力,為此他想到了十七弟的兵馬。

當然直接要,朱權不給,搶打不過人家,于是朱棣使用了陰謀詭計,他謊稱自己打敗了來投奔朱權,希望朱權找侄子求情,然後趁朱權沒有防備一步步奪去了他手下的兵馬指揮權力,随後抓了朱權。

對于四哥這麼卑鄙的對待自己,朱權憤怒不已,朱棣為了安撫他于是給了他一張中分天下的空頭支票,朱權沒有辦法,自己已經是光杆司令,命都捏在人家手裡自己也沒有辦法,于是隻能上了四哥的“賊船”,随他一起去靖難。

經過四年的大戰,朱棣成功奪去了皇位,朱權自然知道中分天下是不可能了,于是希望四哥開恩改封蘇州,朱棣不同意,去杭州也不同意,最後朱棣把他送到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南昌。

被一網打盡的甯王一脈

朱權到了南昌,還沒有住習慣,馬上迎來了朝廷調查人員,原來有人舉報他詛咒皇帝,自然查無實據,但是朱權還是受到了一頓訓斥。不光是朱棣,隻要朱權活着,之後的皇帝無一不關注他,把他視為頭号大敵。朱高熾毫不留情拒絕了他改換封地的要求,朱瞻基讨厭他多說話,逼得他不斷上書謝罪,最後他明白了自己隻有低調才能活下去,于是隻能徹底完全寄希望于修道煉丹,從事文化研究,這樣他才安穩的在正統十三年去世。

被一網打盡的甯王一脈

讓朱權沒想到的是,他如此低調,就是希望自己這一脈能夠平安的生活下去,但是他的後代沒有體會到祖先的這番好意,他的這些後人一個個飛揚跋扈,最終使得甯藩不斷受到打擊,最終被廢。朱權死後,他的嫡長子早已去世,于是長孫朱奠培繼承了甯王王位,朱棣朱權都死了,但是他們的恩怨始終沒有結束,皇帝一脈始終不放過任何機會打壓甯王,甯王包括他們各支郡王幾乎都受到了皇帝各種懲罰。

首先爆發的是甯王朱奠配和弟弟弋陽王不和的事,弋陽王朱奠壏因為不滿朱奠培繼位,誣陷朱奠配謀反,牽連了六七百人,最後才不了了之。之後兩個人的後半生徹底被改變,朱奠培因為和南昌布政使崔恭不和,最後被崔恭抓到把柄,查處了不少不法的行為,最後被處以剝奪護衛的懲處。

朱奠培這個結局算是不錯的了,弋陽王朱奠壏更為倒黴,他因為得罪了錦衣衛指揮逯杲被誣陷和母親私通,在天順三年被處斬。

随後又爆發出了朱權次子臨川王朱磐煇父子互相舉報争奪王位的事,最後父子二人在天順五年被廢為庶人,王爵取消。

被一網打盡的甯王一脈

不久之後,朱奠培的弟弟石城王朱奠堵的孫子兄弟因為違法在弘治十二年被嚴厲懲處廢為庶人。

弘治十八年,鐘陵王也因為犯罪被廢為庶人。

這一次次打擊讓甯王朱宸濠身份不滿,他認為這是皇帝故意的,絲毫沒有想到是他的族人不斷惹事的原因,皇帝隻盯着他們甯王一系,有點過錯就處罰,是以他心中産生了造反的心思,他要報仇。于是他在南昌不斷通過各種手段,招攬人才,暗中擴充實力準備造反。

被一網打盡的甯王一脈

正德十四年,朱宸濠在南昌正式造反。不過這個時候不是朱棣靖難的時候,朱宸濠雖然準備了幾十年,但是他的實力根本比不上朝廷,而且朱宸濠這個人剛愎自用,戰略失誤,再加上碰到了王守仁,這次造反經過四十三天就失敗了,朱宸濠最後被生擒。

被一網打盡的甯王一脈

朱宸濠身為甯王,謀反證據确鑿,于是他還有他的兒子都被處死,甯王這個爵位被廢除,随後朝廷又開始處理追随甯王的其他各支朱權後人。

朱權第三子朱磐烑之前被封為宜春王,他的玄孫朱拱樤追随甯王朱宸濠,被賜自盡,王位被廢除。

朱奠培的弟弟朱奠墠之前被封為瑞昌王,他的曾孫朱拱栟追随甯王朱宸濠造反,被殺,子孫被關押到鳳陽高牆,王位被廢。

是以朱權的子孫隻剩下了朱奠培的弟弟石城王、樂安王、弋陽王(恢複王爵)和朱奠培的後代建安王這四支。

被一網打盡的甯王一脈

這四支從此在江西發展,但是沒有了甯王這個始封王的庇護,他們作為罪人的旁系過得十分艱難。

石城王一系在嘉靖年間因為郡王直系無子被廢除王爵,弋陽王一系也因為直系無子在萬曆年間被廢除王爵,最後隻剩下了樂安王和建安王兩支郡王和其他各直脈族人。這些朱權的後人再也不敢惹出什麼事了,因為他們已經上了皇帝的黑名單,是以他們隻能老老實實的過生活,最終平穩的随着明朝滅亡而徹底消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