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棣起兵借走了朱權的8萬人馬,朱棣成功登基後,是如何回報的?

作者:磁力文化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起兵造反向來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一個人就能做到的事情,朱棣從1380年就藩北平開始,就有了取太子朱标而代之的想法。

不過那個時候欲望還沒有那麼強烈,他隻是先收了姚廣孝、袁珙兩位謀士,然後訓練自己數量不多的士兵,結交當地的文武官員,積極培植自己的力量。

等到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他心中對于二太子朱允炆的不滿,以及對于朱元璋的怨憤達到了極緻,1399年以“朝無正臣,内有奸逆,必舉兵誅讨,清君側之惡”為由開啟了長達4年的造反之旅。

朱棣起兵借走了朱權的8萬人馬,朱棣成功登基後,是如何回報的?

朱棣從沒想過自己能赢,雖然朱允炆本身實力不行,但朱允炆背後是整個明朝,朱棣能用擁有的助力實在是太少了,起事之初他的基本盤就是:“令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等帥壯士八百人入衛。”

沒辦法,于是他就一心想着:“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十分之悲觀,但悲觀之餘,都把自己架在火上了,這時候投降也于事無補,他就籌謀着看能不能拉到一些人。

他看上的就是甯王朱權,朱元璋的第17個孩子,自己的弟弟,手中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的弟弟,為此還和諸将感慨:“要是能獲得大甯(甯王封地),便大事可成啊!

朱棣起兵借走了朱權的8萬人馬,朱棣成功登基後,是如何回報的?

他能想到的朱允炆當然也能想到,朱權就變成夾心餅幹中的夾心,這邊朱允炆連夜派人召他回京,要把他的兵權拿了,另一邊朱棣抄小路前往大甯,和朱權賣慘。

朱權正聽他哭呢,完全不知道朱棣這時候讓他的精銳部隊埋伏在城外,官兵也入城勾結了他的三位部長,等一切事成後,朱棣假意告辭,讓朱權在郊外送行。

一行人走到郊外指定地點,朱棣的人趁此機會挾持了他,号令其諸軍隊,一幹人等全都到了朱棣的北平,朱棣就這麼獲得了強大的軍事支撐,那時候朱棣的話說的很好聽:“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朱棣起兵借走了朱權的8萬人馬,朱棣成功登基後,是如何回報的?

事實上呢?想也知道朱棣不可能真的和他平分天下,還進一步把他給軟禁了起來,因為從這件事之後,史料上就再也沒有朱權領兵作戰的消息,甚至碑刻、圹志、傳記都沒有,他也就幹些文書工作。

等到1403年朱棣已經成為大明的皇帝,一切塵埃落定,朱棣才放他出來,朱權覺得自己兇多吉少,于是打算給自己謀一個能好好活着的地方,大甯雖然又重建立設起來了,但他是不敢要了。

他想要蘇州,結果朱棣說:“不行。”他想要錢塘,朱棣又說:“不吉利。”此後全都被拒,朱棣非得讓他選建甯、重慶這些地方,朱權隻能略施小計,才獲得了一個南昌。

朱棣起兵借走了朱權的8萬人馬,朱棣成功登基後,是如何回報的?

南昌那時候民生凋敝,狼藉不堪,朱權一見南昌被允許了之後,心中也徹徹底底明白自己的仕途這輩子是完了,就不再掙紮,開始醉心于學術,和一些文士往來。

他編撰了《通鑒博論》二卷、《家訓》六篇、《甯國儀範》七十四章、《漢唐秘史》二卷、《史斷》一卷,《文譜》八卷,《詩譜》一卷,真真是文武雙全,朱元璋起義初步目的——給朱家掃盲,達成。

同時他還是位道學家,每天研習道典,弘揚道教義理,突然之間就覺得以前的自己太俗,朱棣也樂于看他這個樣子,還給他造的道觀賜匾“南極長生宮”。

朱棣起兵借走了朱權的8萬人馬,朱棣成功登基後,是如何回報的?

就是這樣一副不管政治的模樣,朱權才安安穩穩活到了公元1448年,活到了明仁宗時期,活了整整71歲高齡,那些戎馬北上,刀劍相鳴,意氣風發的日子,好像是一場做了半生的夢。

不過朱權自己頓悟,自己的放棄,不代表就能說明朱棣的恩德,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事情朱棣還是做了,而且還是對自己本身并無錯處,隻是一心為了大明的兄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