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曆皇帝朱翊鈞(下)

作者:說曆史的碼農QX

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春,萬曆皇帝命遼東巡撫張五典傳旨北韓國王,令其自己招募士兵,加緊訓練,修造軍械、兵船,務求實用。五月,上谕吏部督察院:“年來議論混淆,朝廷優容不問,遂益妄言排陷,緻大臣疑畏,皆欲求去,甚傷國體。自今仍有結黨亂政者,罪不宥。”看得出來,到了萬曆後期,朝臣結黨營私,互相攻擊,導緻很多人紛紛辭官。萬曆皇帝對此有清晰的認識,是以訓誡官員們停止互相攻讦的行為。九月,吏部尚書趙煥離職。

這一年春天,朝臣相繼上疏請求萬曆帝讓福王回封地,萬曆帝又宣布福王啟程時間改為明年。不久萬曆帝忽然又傳旨,福王的莊田沒有達到四萬頃就不就藩,朝廷上下一片嘩然。首輔葉向高進言:“四萬頃土地的要求沒法滿足,福王回封地遙遙無期,這樣陛下的聖旨不就失信于天下了?這與祖宗制度是沖突的,藩王久不回封地,這件事情隻有在嘉靖年間發生過。當時的景王長期不去封地,您的父皇裕王一直不能安定,怎麼能再效仿呢?”

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正月,總兵官劉綎平定建昌(今遼甯葫蘆島)叛亂。二月,萬曆帝生母慈聖皇太後駕崩。三月,深受萬曆偏愛的福王朱常洵終于就藩,封地在河南洛陽。“國本之争”的烏雲終于散去!四月,以慈聖皇太後遺命,大赦天下。八月,葉向高緻仕。葉向高在萬曆三十六年後,一人苦苦支撐内閣達七年之久,人稱“獨相”。不過這次的緻仕,葉向高并沒有真正退出曆史舞台,不久後他再次被啟用,但那已經是七年後的天啟元年了。

這一年,萬曆帝派遣官員去申時行的故鄉長洲慰問,诏書到了申府大門,申時行已經離世。

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的”梃擊案“發生。

五月初四的黃昏,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闖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欲刺殺太子,擊傷守門太監,太子内侍韓本用聞訊趕到,在前殿逮捕該男子。光天化日之下,手持木棍在皇宮裡行刺,這件事情本身聽起來就很怪異。萬曆帝立即命人審問,該男子叫張差,行為時而瘋癫,時而清醒。随着審訊的進行,竟然牽出了驚天的陰謀,最後牽涉到了福王生母鄭貴妃宮裡的兩個很低階的太監。這件事情越來越指向福王和鄭貴妃,一時輿論洶洶。鄭貴妃向皇帝哭訴,說自己是被冤枉的,萬曆皇帝也覺得無法袒護,他命鄭貴妃向太子朱常洛解釋。太子的态度倒是很開明,當然也可能是沒有選擇,建議案件止于張差。萬曆帝對太子的表态很是滿意。最後,以瘋癫奸徒罪将張差處死,涉案的鄭貴妃宮内的太監卻沒有被牽連。張差臨死前曾說:“同謀做事,事敗,獨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問。” “梃擊案”充滿了太多的疑點,一種說法認為鄭貴妃一派為了能夠讓福王登上太子寶座而铤而走險,另一種說法是太子朱常洛自導自演的苦肉計。無論如何,經過這件疑案,鄭貴妃的勢力被削弱,太子朱常洛的地位開始變得穩固。

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三月,日食。京城、山東、河南、淮、徐發生大饑荒,朝廷分别給予赈濟和減免田賦。六月,黃河祥符(河南開封)段決堤,淹沒若幹州縣。七月,河套部落首領吉能率兵進犯高家堡,參将王國興戰敗。當月,陝西大旱;江西、廣東發生水災;河南、淮、揚、常、鎮大鬧蝗災;山東盜賊大起。十一月,隆德殿發生火災。

這一年正月,五十八歲的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甯新賓西老城)即大汗位,建元天命元年,國号大金,史稱後金。

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二月,無雨,敕令群臣自省。五月,久旱不雨,萬曆帝令群臣修身檢討。六月,京師大鬧饑荒,當地官吏請求赈濟,未得到及時答複。

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三月,後金努爾哈赤發兵進攻明軍。臨行之前,努爾哈赤書“七大恨”告天。四月十五日,後金步、騎圍攻撫順城,明軍遊擊李永芳投降,守城千總王命印戰死,撫順為後金兵所占據,全城遂陷,後金兵将城中居民盡驅趕到廣甯城。同月二十一日,明軍廣甯總兵官張承蔭率副将頗廷相、參将蒲世芳、遊擊梁汝貴等諸營兵援撫順。後金兵乘勝奮擊,張承蔭、蒲世芳力戰身死,頗廷相、梁汝貴突圍後見失主将,便奮戰陣亡。明軍将士死亡萬餘人,幸免者十無一二。消息傳到北京,舉朝震駭。七月,後金自赫圖阿拉(今遼甯新賓西老城)西南進入,圍攻清河堡城(今遼甯本溪),明軍戰敗,城陷。清河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居四山之中,東拒寬甸(今鴨綠江以北、丹東以上),南拒叆(ài)陽(今遼甯鳳城東北),北拒沈陽。清河一失,遼東由此而失屏障。在後金軍隊圍攻清河堡城時,萬曆帝下令調山海關、保定、鐵嶺、大同、廣甯、開原諸路兵赴援,又特賜遼東經略楊鎬尚方寶劍,可斬總兵以下官。

九月,守遼軍隊缺乏糧饷,官員奏請撥用各省稅銀,未得到及時答複。同月,加派天下田賦。

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二月,經略楊鎬在遼陽誓師,由于大雪迷路,各軍不能按原定日期分道進攻後金,而軍中機密則已經洩露出去。努爾哈赤得訊,相機以待,準備迎擊明軍的進攻。三月初一日,明軍西路總兵官杜松欲奪頭功,首先率軍渡渾河(遼河支流),連克兩小寨,遂乘勢冒進渾河南岸的薩爾浒山谷口。努爾哈赤得知消息,以精銳騎兵埋伏于谷口。待杜松軍入谷過半時,後金伏兵驟起,明軍損失嚴重,經過三天的激烈戰鬥,杜松部全軍敗沒,杜松戰死。緊接着,後金迅速回師擊明軍北路馬林一軍。馬林得悉杜松大敗,企圖結營自固,後金集大兵奮力攻擊,三月初二日,馬林又大敗。此時,遼東經略楊鎬以西、北兩路皆敗,急令東路劉綎(tīng,古代佩玉上的絲绶帶)和南路李如柏立即停止前進。李如柏奉命回師。而劉綎一軍已經深入三百裡地,明軍繼續英勇作戰,後金不能破。努爾哈赤遂施展計謀,指使明軍降兵持杜松令箭,詭稱杜松軍已經獲勝,誘劉綎軍直前深入,終于使之遭到後金的前後夾擊。三月初七日,劉綎力戰死,全軍覆沒。僅李如柏一軍得以撤回。這場戰争曆時僅五天,明軍三路喪師,文武将吏死亡三百餘人、士兵九萬人(一說四萬五千多人)、馬四萬匹,軍械不計其數。明軍失敗的消息傳到北京之後,朝廷内外一片震驚。有人上疏彈劾楊鎬、李如柏,萬曆帝不允。李如柏自殺。薩爾浒之戰,是明朝與後金之間極為關鍵的戰役,此戰以明軍大敗,後金全勝而告終。從此,遼東局勢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後金從防禦轉入進攻,為其後入關打下了基礎。

六月,努爾哈赤親自統兵四萬(另說一萬人,又一說六萬人)進攻遼東重鎮開原。明軍開原總兵官馬林不吸取薩爾浒之戰失敗的教訓,不知集兵守城,兵盡在四門之外,城中空虛,毫無防備,聞後金兵抵城,慌忙應戰,立刻潰敗。六月十六日,後金兵占領開原,總兵官馬林、副将于化龍等一批将吏戰死,士兵傷亡慘重。當時明軍鐵嶺衛派出三千人赴援,也為後金兵所敗。至七月二十五日鐵嶺亦被努爾哈赤攻陷。

九月,群臣跪于宮殿階下,奏請萬曆帝上朝處理政事,未得到答複。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四月,皇後王氏去世。當月,萬曆帝病發。七月,萬曆病重,在弘德殿召見英國公張惟賢,大學士方從哲,尚書周嘉谟、李汝華、黃嘉善、張問達、黃克缵,侍郎孫如遊,勉勵各位大臣勤政敬職。七月二十一日,萬曆帝駕崩,時年五十八歲。遺诏停止一切礦稅以及新增織造等。九月,追加尊号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廟号神宗,安葬于定陵。

縱觀萬曆皇帝一生,執政的最初十年裡依靠張居正的輔佐,對帝國進行了一場自上而下,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改革不僅深刻地影響了明帝國的後期走向,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财富。到張居正去世時,帝國的吏治,财政, 軍事均煥然一新。萬曆帝親政時,曾經一度躊躇滿志,然後現實中的種種限制掣肘讓他逐漸明白,皇帝也無法決定一切。當他發現無法按照自己的喜好寵幸嫔妃,也無法将皇位傳給自己最深愛的兒子時,其内心是充滿挫折的。是以,在執政生涯的後期,萬曆帝用一種不合作的态度和代表封建道德标準的朝臣對抗。在這期間,萬曆帝指揮了三場影響深遠的戰役,雖然全部獲勝,但代價高昂,帝國的腳步變得越來越沉重。在萬曆帝禁閉深宮時,女真迅速崛起,薩爾浒之戰的失敗使得明朝在山海關之外的版圖幾乎全部丢失,帝國北方的防務門戶洞開。萬曆帝已經不會知道,在他離世的二十四年後,大明帝國灰飛煙滅!以《明史》對萬曆的評價作為結束:“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于神宗,豈不諒欤。”

【後記】

談到萬曆皇帝,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其将近30年不上朝的傳奇經曆。是以對于萬曆,我一直很好奇,他之是以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他可以在大部分時間不上朝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成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以,我決定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對其一生進行學習和探索。研究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所做的事情。《明史》和《明神宗實錄》是了解萬曆皇帝的兩套非常好的書籍,前者按照年份将萬曆年間所有相關的重要事件詳實記錄,閱讀起來比較友善;後者相對來說可讀性較差,可以作為核實的對比資料。《明史》中除了《本紀卷二十 》和《本紀卷二十一》之外,嫔妃、朝臣以及宦官的列傳也是了解萬曆帝的很好補充。另外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也是了解萬曆皇帝以及明朝政治的一本很好的書籍。

萬曆帝從小受到了系統而嚴格的訓練,這些訓練為其執政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在繼位後的前十年中,萬曆依然處于邊學邊做的階段,國家的重要抉擇均有張居正為首的内閣決定。張居正去世後,萬曆帝走向了曆史的前台。對張居正及其盟友馮保的清算,基本上更多地是在于樹立自己的權威。

對于獨立執政所經曆的一些考驗,萬曆皇帝也作出了自己的回應,三大征全部獲勝。尤其是入朝抗倭的戰争,基本上是萬曆一人全盤指揮,運籌帷幄,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可能已經是最好的選擇和結果了!當然,《明史》中處處可見“不報”的字眼,說明萬曆帝對于自己不認可的事情,往往選擇直接忽略,這對于朝臣的積極性的打擊是相當緻命的。在萬曆執政的後期,大量官員離職,曾經整個内閣隻有葉向高一人苦苦支撐。對于錢财,萬曆帝甚至通過增加礦稅為自己攫取财富,而擔任各地礦監的宦官無惡不作,導緻很多的悲劇。對于立儲的問題,偏愛三子而忽視長子的做法,使得國本不固;整個朝廷因為太子的人選,陷入了長期的辯論和對抗,極大地浪費了行政的資源。皇太子朱常洛在長期的壓力下,繼位29天即神秘逝去,16歲的天啟帝接任皇位。女真的崛起,也使得萬曆王朝的頹勢快速被放大。甚至在經曆了薩爾浒之戰的失利後,萬曆帝依然拒絕上朝,任由帝國滑向無盡的深淵。是以《明史》認為明朝的滅亡是從萬曆開始的。

我們經常會為曆史增加一些假設,以期讓那些不好的結局得到改變。假如萬曆帝很早确立太子,更早對太子進行系統的訓導,即使他30年不上朝,那麼太子繼位後是不是不會那麼急不可待地放縱自己?三十九歲的朱常洛,至少從年齡上,看起來會不會比他那個酷愛木工的十六歲兒子更可靠一些?

萬曆帝曾經回複他的朝臣不上朝的原因是因為腿疾。300多年後,萬曆帝長眠的定陵被發掘,現場人員發現其右腿呈蜷縮狀,左腿明顯比右腿要長。這也許的确是他多年不上朝的原因之一吧!

【萬曆皇帝朱翊鈞(下)完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