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历皇帝朱翊钧(下)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春,万历皇帝命辽东巡抚张五典传旨朝鲜国王,令其自己招募士兵,加紧训练,修造军械、兵船,务求实用。五月,上谕吏部督察院:“年来议论混淆,朝廷优容不问,遂益妄言排陷,致大臣疑畏,皆欲求去,甚伤国体。自今仍有结党乱政者,罪不宥。”看得出来,到了万历后期,朝臣结党营私,互相攻击,导致很多人纷纷辞官。万历皇帝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训诫官员们停止互相攻讦的行为。九月,吏部尚书赵焕离职。

这一年春天,朝臣相继上疏请求万历帝让福王回封地,万历帝又宣布福王启程时间改为明年。不久万历帝忽然又传旨,福王的庄田没有达到四万顷就不就藩,朝廷上下一片哗然。首辅叶向高进言:“四万顷土地的要求没法满足,福王回封地遥遥无期,这样陛下的圣旨不就失信于天下了?这与祖宗制度是矛盾的,藩王久不回封地,这件事情只有在嘉靖年间发生过。当时的景王长期不去封地,您的父皇裕王一直不能安定,怎么能再效仿呢?”

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正月,总兵官刘綎平定建昌(今辽宁葫芦岛)叛乱。二月,万历帝生母慈圣皇太后驾崩。三月,深受万历偏爱的福王朱常洵终于就藩,封地在河南洛阳。“国本之争”的乌云终于散去!四月,以慈圣皇太后遗命,大赦天下。八月,叶向高致仕。叶向高在万历三十六年后,一人苦苦支撑内阁达七年之久,人称“独相”。不过这次的致仕,叶向高并没有真正退出历史舞台,不久后他再次被启用,但那已经是七年后的天启元年了。

这一年,万历帝派遣官员去申时行的故乡长洲慰问,诏书到了申府大门,申时行已经离世。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的”梃击案“发生。

五月初四的黄昏,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欲刺杀太子,击伤守门太监,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在前殿逮捕该男子。光天化日之下,手持木棍在皇宫里行刺,这件事情本身听起来就很怪异。万历帝立即命人审问,该男子叫张差,行为时而疯癫,时而清醒。随着审讯的进行,竟然牵出了惊天的阴谋,最后牵涉到了福王生母郑贵妃宫里的两个很低阶的太监。这件事情越来越指向福王和郑贵妃,一时舆论汹汹。郑贵妃向皇帝哭诉,说自己是被冤枉的,万历皇帝也觉得无法袒护,他命郑贵妃向太子朱常洛解释。太子的态度倒是很开明,当然也可能是没有选择,建议案件止于张差。万历帝对太子的表态很是满意。最后,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死,涉案的郑贵妃宫内的太监却没有被牵连。张差临死前曾说:“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 “梃击案”充满了太多的疑点,一种说法认为郑贵妃一派为了能够让福王登上太子宝座而铤而走险,另一种说法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的苦肉计。无论如何,经过这件疑案,郑贵妃的势力被削弱,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开始变得稳固。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三月,日食。京城、山东、河南、淮、徐发生大饥荒,朝廷分别给予赈济和减免田赋。六月,黄河祥符(河南开封)段决堤,淹没若干州县。七月,河套部落首领吉能率兵进犯高家堡,参将王国兴战败。当月,陕西大旱;江西、广东发生水灾;河南、淮、扬、常、镇大闹蝗灾;山东盗贼大起。十一月,隆德殿发生火灾。

这一年正月,五十八岁的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老城)即大汗位,建元天命元年,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二月,无雨,敕令群臣自省。五月,久旱不雨,万历帝令群臣修身反省。六月,京师大闹饥荒,当地官吏请求赈济,未得到及时答复。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三月,后金努尔哈赤发兵进攻明军。临行之前,努尔哈赤书“七大恨”告天。四月十五日,后金步、骑围攻抚顺城,明军游击李永芳投降,守城千总王命印战死,抚顺为后金兵所占据,全城遂陷,后金兵将城中居民尽驱赶到广宁城。同月二十一日,明军广宁总兵官张承荫率副将颇廷相、参将蒲世芳、游击梁汝贵等诸营兵援抚顺。后金兵乘胜奋击,张承荫、蒲世芳力战身死,颇廷相、梁汝贵突围后见失主将,便奋战阵亡。明军将士死亡万余人,幸免者十无一二。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骇。七月,后金自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老城)西南进入,围攻清河堡城(今辽宁本溪),明军战败,城陷。清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居四山之中,东拒宽甸(今鸭绿江以北、丹东以上),南拒叆(ài)阳(今辽宁凤城东北),北拒沈阳。清河一失,辽东由此而失屏障。在后金军队围攻清河堡城时,万历帝下令调山海关、保定、铁岭、大同、广宁、开原诸路兵赴援,又特赐辽东经略杨镐尚方宝剑,可斩总兵以下官。

九月,守辽军队缺乏粮饷,官员奏请拨用各省税银,未得到及时答复。同月,加派天下田赋。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二月,经略杨镐在辽阳誓师,由于大雪迷路,各军不能按原定日期分道进攻后金,而军中机密则已经泄露出去。努尔哈赤得讯,相机以待,准备迎击明军的进攻。三月初一日,明军西路总兵官杜松欲夺头功,首先率军渡浑河(辽河支流),连克两小寨,遂乘势冒进浑河南岸的萨尔浒山谷口。努尔哈赤得知消息,以精锐骑兵埋伏于谷口。待杜松军入谷过半时,后金伏兵骤起,明军损失严重,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杜松部全军败没,杜松战死。紧接着,后金迅速回师击明军北路马林一军。马林得悉杜松大败,企图结营自固,后金集大兵奋力攻击,三月初二日,马林又大败。此时,辽东经略杨镐以西、北两路皆败,急令东路刘綎(tīng,古代佩玉上的丝绶带)和南路李如柏立即停止前进。李如柏奉命回师。而刘綎一军已经深入三百里地,明军继续英勇作战,后金不能破。努尔哈赤遂施展计谋,指使明军降兵持杜松令箭,诡称杜松军已经获胜,诱刘綎军直前深入,终于使之遭到后金的前后夹击。三月初七日,刘綎力战死,全军覆没。仅李如柏一军得以撤回。这场战争历时仅五天,明军三路丧师,文武将吏死亡三百余人、士兵九万人(一说四万五千多人)、马四万匹,军械不计其数。明军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朝廷内外一片震惊。有人上疏弹劾杨镐、李如柏,万历帝不允。李如柏自杀。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之间极为关键的战役,此战以明军大败,后金全胜而告终。从此,辽东局势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后金从防御转入进攻,为其后入关打下了基础。

六月,努尔哈赤亲自统兵四万(另说一万人,又一说六万人)进攻辽东重镇开原。明军开原总兵官马林不吸取萨尔浒之战失败的教训,不知集兵守城,兵尽在四门之外,城中空虚,毫无防备,闻后金兵抵城,慌忙应战,立刻溃败。六月十六日,后金兵占领开原,总兵官马林、副将于化龙等一批将吏战死,士兵伤亡惨重。当时明军铁岭卫派出三千人赴援,也为后金兵所败。至七月二十五日铁岭亦被努尔哈赤攻陷。

九月,群臣跪于宫殿阶下,奏请万历帝上朝处理政事,未得到答复。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四月,皇后王氏去世。当月,万历帝病发。七月,万历病重,在弘德殿召见英国公张惟贤,大学士方从哲,尚书周嘉谟、李汝华、黄嘉善、张问达、黄克缵,侍郎孙如游,勉励各位大臣勤政敬职。七月二十一日,万历帝驾崩,时年五十八岁。遗诏停止一切矿税以及新增织造等。九月,追加尊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安葬于定陵。

纵观万历皇帝一生,执政的最初十年里依靠张居正的辅佐,对帝国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明帝国的后期走向,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到张居正去世时,帝国的吏治,财政, 军事均焕然一新。万历帝亲政时,曾经一度踌躇满志,然后现实中的种种限制掣肘让他逐渐明白,皇帝也无法决定一切。当他发现无法按照自己的喜好宠幸嫔妃,也无法将皇位传给自己最深爱的儿子时,其内心是充满挫折的。所以,在执政生涯的后期,万历帝用一种不合作的态度和代表封建道德标准的朝臣对抗。在这期间,万历帝指挥了三场影响深远的战役,虽然全部获胜,但代价高昂,帝国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在万历帝禁闭深宫时,女真迅速崛起,萨尔浒之战的失败使得明朝在山海关之外的版图几乎全部丢失,帝国北方的防务门户洞开。万历帝已经不会知道,在他离世的二十四年后,大明帝国灰飞烟灭!以《明史》对万历的评价作为结束:“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后记】

谈到万历皇帝,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其将近30年不上朝的传奇经历。所以对于万历,我一直很好奇,他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他可以在大部分时间不上朝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成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所以,我决定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对其一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研究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所做的事情。《明史》和《明神宗实录》是了解万历皇帝的两套非常好的书籍,前者按照年份将万历年间所有相关的重要事件详实记录,阅读起来比较方便;后者相对来说可读性较差,可以作为核实的对比资料。《明史》中除了《本纪卷二十 》和《本纪卷二十一》之外,嫔妃、朝臣以及宦官的列传也是了解万历帝的很好补充。另外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也是了解万历皇帝以及明朝政治的一本很好的书籍。

万历帝从小受到了系统而严格的训练,这些训练为其执政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在继位后的前十年中,万历依然处于边学边做的阶段,国家的重要抉择均有张居正为首的内阁决定。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走向了历史的前台。对张居正及其盟友冯保的清算,基本上更多地是在于树立自己的权威。

对于独立执政所经历的一些考验,万历皇帝也作出了自己的回应,三大征全部获胜。尤其是入朝抗倭的战争,基本上是万历一人全盘指挥,运筹帷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已经是最好的选择和结果了!当然,《明史》中处处可见“不报”的字眼,说明万历帝对于自己不认可的事情,往往选择直接忽略,这对于朝臣的积极性的打击是相当致命的。在万历执政的后期,大量官员离职,曾经整个内阁只有叶向高一人苦苦支撑。对于钱财,万历帝甚至通过增加矿税为自己攫取财富,而担任各地矿监的宦官无恶不作,导致很多的悲剧。对于立储的问题,偏爱三子而忽视长子的做法,使得国本不固;整个朝廷因为太子的人选,陷入了长期的辩论和对抗,极大地浪费了行政的资源。皇太子朱常洛在长期的压力下,继位29天即神秘逝去,16岁的天启帝接任皇位。女真的崛起,也使得万历王朝的颓势快速被放大。甚至在经历了萨尔浒之战的失利后,万历帝依然拒绝上朝,任由帝国滑向无尽的深渊。所以《明史》认为明朝的灭亡是从万历开始的。

我们经常会为历史增加一些假设,以期让那些不好的结局得到改变。假如万历帝很早确立太子,更早对太子进行系统的训导,即使他30年不上朝,那么太子继位后是不是不会那么急不可待地放纵自己?三十九岁的朱常洛,至少从年龄上,看起来会不会比他那个酷爱木工的十六岁儿子更可靠一些?

万历帝曾经回复他的朝臣不上朝的原因是因为腿疾。300多年后,万历帝长眠的定陵被发掘,现场人员发现其右腿呈蜷缩状,左腿明显比右腿要长。这也许的确是他多年不上朝的原因之一吧!

【万历皇帝朱翊钧(下)完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