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一代名相張居正是明朝萬曆時期的内閣首輔,同時又是明朝中後期的政治家、改革者,他輔佐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這場改革的手法既雷厲風行又大膽創新,對挽救大明當時岌岌可危的統治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作用。

倡導改革的張居正本可以通過推行“新政”而引領大明走向中興,可怎奈改革觸動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再加上漸漸長大的萬曆皇帝開始不斷收攏實權,種種客觀因素不但讓改革半途而廢,而且還讓改革者張居正未能得到善終。

當時,一些眼紅嫉妒、别有用心的人還故意編造出張居正與李太後有染的流言蜚語,想借此來抹黑、貶低張居正。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據明朝正史所載,張居正不僅才高八鬥、政績突出,而且本人風流雅逸、相貌俊美,即便年近五旬卻依然魅力無限。

樹大便開始招風,當改革出現了成效後,張居正便被其“高顔值”所累,成了宮廷绯聞男主角,可那些野史傳聞究竟是不是真的?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探尋曆史史實來一辨真僞吧。

萬曆皇帝的生母李氏:雖出身低微卻有幸成為大明太後

明穆宗朱載坖是大明的第12任皇帝,他在位時間短,36歲便因病辭世。明穆宗去世後,年僅10歲的太子朱翊鈞便匆匆登上了皇位,是為大明朝的萬曆皇帝。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穆宗早逝、主少國疑,而且身為朱翊鈞生母的李太後也隻是個毫無背景可倚且年僅25歲的普通女人,為了鞏固勢力、拉攏盟友,李太後便盯準了一直擔任太子老師的文臣張居正,希望他能忠心輔佐萬曆皇帝治國理政。

其後,文臣張居正、司禮監張寅太監馮保便與李太後形成了輔政鐵三角,對小皇帝朱翊鈞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導學,以期帝業得守、政務通達、皇權穩固。

李太後本是明穆宗的貴妃,她出生于公元1545年,野史記載李太後本名李彩鳳,出身微寒的她十幾歲就被父母賣給了裕王府為奴為婢。

幾年後,出落得清秀可人的李氏偶然間被時為裕王的朱載坖所臨幸,其後,李氏珠胎暗結,并順利地生下了後來的萬曆皇帝朱翊鈞。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後來,裕王朱載坖繼承了大明皇位,年輕貌美的李氏母憑子貴,入宮後便被冊封為當朝貴妃,過上了養尊處優的幸福生活。

短命皇帝朱載坖在世時的确做出了一定的政績,然而貪淫好色的毛病卻将他的身體搞垮了,明穆宗朱載坖僅僅在位5年便因病辭世。

公元1572年初夏,明穆宗薨,10歲的太子朱翊鈞即位稱帝,其母李氏随即就被朝臣尊奉為皇太後。眼見孤兒寡母人單勢孤,25歲的李太後不禁對自己和小皇帝的地位和未來開始默默擔憂。

明穆宗去世前,任命高拱、張居正、高儀為新一任皇帝的輔政大臣。身為三朝元老的高拱當時是首輔大臣,他資曆高、權勢重,而且穆宗在位時,高拱對李彩鳳母子并不十分友好。李氏當上太後之後,一直對權臣高拱持有戒心、提防不已。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為了自保和安全,李太後很快就開始暗中培植起自己的勢力,她十分看好張居正并成功地将他收攏到自己的黨羽之中,還重用心腹太監馮保,三人共同聯手施策,不但成功地将高拱趕出了朝堂,還利用各種機會排擠高儀,不久,高儀便因驚懼而緻病,很快郁郁而亡。

當朝中沒有了高拱和高儀這二位輔臣,才高八鬥的張居正就順理成章地成了首輔大臣,他繼續擔任皇帝的老師,每天出入内廷教小皇帝朱翊鈞書史典禮、為政之法,自然有機會與李太後會面密談、商議國事。

李太後生性謹小慎微,她希望兒子朱翊鈞早日成為賢達的明君,遂對萬曆皇帝讀書學習的事情一向特别嚴苛,在李太後的嚴格管束下、在張居正的諄諄教誨下,小皇帝朱翊鈞年漸長而學增進,學識功底非常深厚。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深受李太後和皇帝信重的一代名相張居正

公元1525年,張居正出生在大明荊州府的一戶秀才家中,而在21年之後,有鳳鸾之命的大明太後李彩鳳也降生在了這個世界上。

其後的幾十年間,命運的輪盤悄然撥轉,張居正因讀書佳而入仕拜相,李彩鳳則因年輕貌美而成了皇家女眷。

公元1569年,内閣學士張居正因學識出衆而被明穆宗任命為太子朱翊鈞的老師,由此,時為貴妃、同時又是太子生母的李彩鳳便初次聽說了張居正這位才氣過人的文臣。與此同時,李貴妃對張居正的那份認同感和信賴感便油然而生。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等到朱翊鈞登上皇位後,48歲的張居正便想通過一些巧妙的方法将高拱和高儀二人排擠掉,然後通過獨得皇帝信任繼而成為實權在握的首輔大臣。

不得不說,張居正确實深谙為臣之道和一些權術伎倆,他緊緊抓住了萬曆皇帝欲自操權柄的獨立意識,在博得皇帝的信重後立刻審時度勢,大刀闊斧地施行了一番改革,史稱“萬曆新政”。

在張居正的努力改革下,萬曆皇帝親政的第一個十年裡,大明出現了一次短暫的中興之治。雖說這番中興是萬曆皇帝一生治國的唯一亮點,但這背後的一切勞心和勠力、汗水和智慧皆是出自于張居正。不得不說,忠心事主的大才子張居正可以說是曆史上少有的一代賢相。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人無完人,賢臣良相張居正雖說在輔政理事方面确實功高至偉,可在生活中,他的私德卻存在着2大為世人所不齒的污點,其一是貪腐奢靡,其二則是貪淫縱欲。

晚年時的張居正已然大權獨占,便開始放縱起自己的私欲,他為了能夠恣意玩樂、享受生活,便開始貪腐受賄,田産和錢财囤積到一定程度後,他還思起了淫欲。

除了7位有名有分的賢妻美妾,還在府中蓄養了大批美女寵姬,并定時四處收羅美女納入府中,生活作風極為腐化堕落。

張居正人到中年之時依然高偉俊美,氣度不減當年,很多嫉妒張居正與皇太後和皇帝關系密切的朝野同僚便開始明裡暗裡找機會對其加以編排、污蔑。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有人認為李太後之是以過于信賴和倚重張居正,是因為張居正倚仗着不凡的儀表對李太後進行了“獻媚”,再加上張居正晚年越來越好色的一系清單現,令張居正在野史上落下了“張居正,居正卻不正”的蔑詞。

從一則史實可以看出,張居正與李太後的暧昧绯聞純屬胡編

獨攬朝中大權數年、一手強勢推行新政的張居正既然選擇在政治圈裡翻浪折騰,就避免不了會得罪他人。長此以往,朝廷内外嫉妒他、痛恨他的人必然不少。

公元1582年,57歲的張居正被美色淫欲和政務操勞掏空了身體,在最後一次服下偏方丹藥後竟一命嗚呼、暴斃家中。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就在張居正去世後的第4天,七位朝廷重臣聯合上奏,彈劾了張居正旗下的數位心腹謀臣。

别看萬曆皇帝在張居正的葬禮上追封他為上柱國,加谥“文忠公”,而就在張居正下葬9個月後,皇帝朱翊鈞便在奏疏上親自批示,言及張居正生前不思盡忠報國,怙寵行私、有負恩眷。

萬曆十二年初夏,萬曆皇帝下令查抄張居正家産,張居正的子孫和家眷大都下場凄慘,10餘口張氏族人竟在浩劫之後被活活餓死。

據明史記載,萬曆皇帝下诏徹底查抄張居正的家産,李太後亦非常支援兒子的決定,那麼從這則史實就不難看出李太後與張居正之間并無暧昧關系,否則,李太後定然會顧念私情,對張居正的家族子孫袒護一二,或求情、或阻攔那場抄家滅族的浩劫。

李太後拉攏張居正,為權還是為色?張居正死後才明白最毒婦人心

李太後之是以面對皇帝下诏對張居正抄家一事如此冷酷無情,實際上也是在向旁人表明自己的清白。

看來,帝王禦下的權術實在是狠辣決絕——要任用臣子才能的時候便親密拉攏,而當不再需要能臣的時候便果斷棄子、除之而後快,毫無半分憐憫舊情之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