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将至,大家是不是已經高興得無心工作了呢?雖然還有一些人因為疫情而不得不選擇就地過年,但紅紅火火的氣氛還是要搞起來。比如已經成為新年俗的掃五福集五福活動,肯定得積極參與,咱不在乎最後分到多少錢紅包,反正福是要都集齊的。今天就給大家展示清代幾位皇帝自帶貴氣的手書福字,掃到敬業福不在話下。
福的淵源
“福”是“福、祿、壽、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福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祈盼祝願的一種精神文化依托。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福字。不過,那時的福字造型有很多,也并不完全一樣,有的描繪的是“用手舉酒祭天”,有的是“向祭壇獻酒”,當然其最根本的含義都是用酒祭祀,祈求安康。
我們現在用手機掃的五福是愛國福、富強福、和諧福、友善福、敬業福,你知道真正的“五福”又指的是哪些嗎?《尚書》中記述:“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福開始有了精神和物質上的意義。
天下第一福
來北京遊玩的人,都說要“到故宮沾沾王氣,到長城沾沾霸氣,到恭王府沾沾福氣”。恭王府的這個福氣,指的就是康熙禦筆親題、加蓋有“康熙禦筆之寶”印玺的福字碑。康熙皇帝喜愛書法,但題字卻并不多,其禦筆手書也是曆代皇帝中相對流傳較少的,是以也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
這個福字,數得上是皇帝手書福字中最有名氣的,其中的說道也不少。據說在1673年,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後60歲大壽将至,本來是非常喜慶的大事,不料孝莊卻突然染上了重病,禦醫們都束手無策。無奈之下,康熙決定“請福”為祖母祛病,便一氣呵成寫了這個福字。而孝莊太皇太後的病就此也神奇地好了,之後便命人将福字刻在石碑上永久儲存。
恭王府的福字碑
除卻傳說故事的光環,這個福字本身也非常奇妙。首先字形是瘦長的,不像我們通常寫的福字那麼方正,是以也被稱為是“長瘦(壽)福”。此外,福字的右上部分像一個“多”字,右下部分是個沒有封口的“田”字,整個右半邊合起來看像是一個“壽”字;左半邊看起來是既像“才”又像“子”字,是以也就寓意着“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是以這個蘊含着“福壽合一”“無邊之福(田字未封口)”等美好寓意的福字也被稱為是“天下第一福”。
據說,恭王府花園建築上共有9999隻蝙蝠,加上福字碑,正好湊上了10000個福字,是以又稱“萬福園”。
皇帝的福字
和民間一樣,在春節期間,清宮也要貼春聯福字。臘月初一開始,皇帝們就會用“賜福蒼生”筆在龍箋上書寫第一個福字貼在乾清宮,再寫十餘幅貼在其他的宮中,同時還會将一些福字賞賜給大臣們。
康熙皇帝是一位明君,統治期間,文治武功,收複台灣,驅逐沙俄,開創了康乾盛世。他還是唯一懂得天文、數學、地理等自然科學的皇帝。康熙皇帝喜好書法,由王羲之到顔真卿,從蘇轼至米芾,他都學習臨摹過,尤其喜愛董其昌的書法,也形成了帶有董書精髓的字迹。
康熙皇帝禦筆福字
雍正皇帝在位13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改革。他還設立了秘密建儲制,就是将已標明的太子姓名裝在匣内,放置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防再次出現康熙朝“九子奪嫡”的事件。雍正皇帝治國有方,也為乾隆朝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雍正皇帝禦筆福字
乾隆皇帝最令人稱道的恐怕就是“農家樂”審美和寫詩達人名号了。乾隆皇帝一生作詩有四萬二千多首,數量堪比《全唐詩》;還成下令編纂《石渠寶笈》《西清古鑒》和《四庫全書》等書。文藝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是以乾隆皇帝不僅是中國曆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而且也是實際執政時間最久的皇帝。
乾隆皇帝禦筆福字
康乾盛世之後,清朝開始逐漸走向了衰落。但嘉慶皇帝仍稱得上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最為人熟知的一件大事就是抄了大貪官和珅的家。
嘉慶皇帝禦筆福字
道光皇帝可以說是清朝最節儉的一位皇帝,褲子破了舍不得換新,打了更新檔繼續穿。其他吃穿用度上,也都節省開支。皇帝節約,臣子們自然一窩蜂效仿,都要穿破舊衣服來上朝,之後竟導緻京城的舊衣服賣得比新衣服還貴。
道光皇帝禦筆福字
看了以上幾位皇帝的福字,大家覺得誰的字最入你的眼呢?皇帝寫的福字,可和咱們普通百姓家的不一樣,首先寫字的筆上要刻“賜福蒼生”,寫字的紅紙上還要有由畫師們一筆一筆描繪的龍紋。寫好的福字呢,也不能随便用漿糊貼到牆上、門上,而是要裱糊在闆子上,然後挂在需要的地方。
故宮壽康宮後殿的福字和春聯
在乾隆朝有一位名叫王際華的大臣,官至戶部尚書,在任職的三十一年間,他一共收集了皇帝賜的24個福字,擺在自己的家裡,并起名叫做二十四福堂。和我們現在集五福也很相似了。中國人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皇帝禦筆福字賞賜出去,老百姓們家家貼福字,我們掃福集福,都是一種美好的精神祈盼。
以上福字還不夠?那還有這些書法大家手書的福字,趕緊來掃敬業福吧!
《曹全碑》
懷仁集王羲之《三藏聖教序》
柳公權《玄秘塔碑》
褚遂良 《雁塔聖教序》
顔真卿《多寶塔碑》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千字文》
宋徽宗 趙佶《千字文》
趙孟頫《仇鄂墓碑銘》
趙孟頫《千字文》
黃庭堅《黃文節梵志詩》
歐陽修《三希堂法帖》
曾鞏 《局事帖》
王铎《臨集字聖教序》
鄭闆橋
藝術商業編輯部
編輯:xuxu
圖檔提供:故宮博物院、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