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有這樣一個人,他父親是國民黨左派領袖,極力推行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他母親也是國民黨左派的主要人物,解放戰争後期參與建立了民革,建國後擔任過副國級職務;
而他自己先是入了國民黨,在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毅然退出,接着成為一名共産黨員,參與了長征,在新中國成立後,他也擔任過副國級職務。并且由于父輩的關系,他與蔣經國是至交好友,他為推動兩岸友好合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的名字叫廖承志。

廖承志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東京,他的父親是廖仲恺,母親是何香凝。他父母有多牛呢?我們看看頭銜就知道。
廖仲恺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中華民國政府财政部總長、中國共産黨的摯友、黃埔的慈母等等。
孫中山确定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就有廖仲恺的出力。廖仲恺是國民黨一大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他也參與了黃埔軍校的籌建,該校成立後,他擔任的是黨代表,地位和威望與蔣介石都不相上下。
他也緻力于同共産黨建立起親密的合作,并支援工農革命運動。可惜的是他在1925年被國民黨右派刺殺。
如果廖仲恺不死,國民黨左派不會被打壓得這麼厲害,蔣介石斷然不敢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革命還是有希望的。是以,非常可惜。
何香凝則是國民黨左派的傑出代表、著名畫家、女權運動的先驅、民革主要創始人等等。
她早年也跟随孫中山先生左右鬧革命,丈夫犧牲後她依然多次出聲支援共産黨,并且敢于公開演講号召廣大革命黨員打倒蔣、汪之流的反革命派。
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何香凝就多次聲讨蔣介石,希望後者能繼承孫中山的遺志,聯共抗日。後來她也一直反對蔣介石的賣國、獨裁、内戰政策,1948年,她與李濟深、宋慶齡等人共同建立了民革,積極從事反蔣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何香凝擔任過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副國級的幹部。
父母都是如此傑出,對孩子當然也寄予了厚望,之是以起名為“承志”,就是想讓兒子繼承革命先輩的志向,為國家的獨立自由而奮鬥。
在這樣的背景下,廖承志從小就跟着父母四處奔走,視野非常開闊。1924年8月,廖承志加入中國國民黨,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堅決退黨。沒多久便去往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高等學院學習。
廖承志一生都堅定地走正确的道路,為此還多次入獄:1928年,日本在中國制造了濟南慘案,還在早稻田大學讀書的廖承志公開聲讨,被日本當局抓捕,不久後驅逐出境。
回國後他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此後數年他受中共派遣去過德國、莫斯科、荷蘭,積極發展身在國外的中國海員參加革命。
1932年回國後廖承志擔任全國海員總工會中共黨團書記,次年3月在開展工作之時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
好在廖承志的家世優越,反動派沒多久就将他釋放了,因為已經被國民黨特務盯上了,是以他不再适合做地下工作,1933年9月參加紅軍,擔任川陝蘇區省委常委。
1933年,廖承志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他堅決反對張國焘的錯誤路線,結果就被張國焘強加上了“特務”的罪名抓捕,本來是想要殺害他。
不過由于顧及到動手後影響太大,加上廖承志很會畫宣傳畫,張國焘就暫時沒有下手,押着他進行長征。長征本就辛苦,廖承志全程還是戴着手铐,能順利走完也是不容易。
直到三大主力會師後,廖承志在周恩來等人的努力下才恢複了黨籍和名譽。此後幾年,廖承志一直是我黨宣傳口的重要人物,黨報、黨刊和通訊社都有他做出的貢獻。
1942年,日寇侵占香港,廖承志奉組織的指令參與上司并具體組織了著名的“秘密大營救”,将困留香港的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安全轉移到東江後方地區。
但是由于叛徒告密,這年5月廖承志再次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1945年又被轉到重慶渣滓洞。
能從渣滓洞生還的人寥寥無幾,幸運的是廖承志在1946年經組織營救出獄,躲過一劫。
出獄沒多久廖承志就擔任了新華通訊社社長,之後的戰争年代曆任了十八集團軍辦事處發言人、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宣傳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等職。
在建國後,廖承志依然是在宣傳戰線中擔任要職,曆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央外聯部副部長、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可見他的宣傳能力是極為出色的。
此外,他還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與母親一樣成為了副國級幹部。
還有件事不得不提,因為父輩的關系,廖承志與蔣經國兒時就是好友,後來在莫斯科也共同生活過一段時間,兩人的交情不錯。
是以在1982年7月,廖承志發表了一封緻蔣經國的公開信,信中以兄弟之情入手,再述說兩岸人民渴望統一的心聲,再直言革命以來國人所付出的鮮血,最後談及統一是曆史潮流,希望“經國吾弟”能同捐前嫌,共竟祖國統一大業。
斐然的文采以及誠摯的情感,當時在海峽兩岸都引起了一陣轟動。
“寥廓海天,不歸何待?”、“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吾弟一生坎坷,決非命運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間”。
這些話語都打破了蔣經國心中的堅冰,雖然他明面上還持抵制的态度,但實際上已經開始思考與大陸合作。同年10月,他就派遣密使沈誠前往了北京,此後幾年雙方都有進行秘密聯絡。
1986年3月,蔣經國在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中國隻有一個,中國必須統一”的原則,由此開始逐漸改善與大陸的關系。
這固然是曆史的大勢所趨,但廖承志那封信的作用也是無可替代的!
可惜的是廖承志在1983年6月10日就因病去世了,否則一定能為國家做更多貢獻吧。在這裡,也期待祖國早日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