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川籍”國家一級文物九年相邦呂不韋銅戈亮相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

作者:青川融媒

9月28日

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

四川省文物局主辦

四川博物院聯合全國

48家兄弟文博機關共同舉辦的

在成都開幕

“青川籍”國家一級文物

九年相邦呂不韋銅戈

亮相本次展會

青川釋出,

“青川籍”國家一級文物九年相邦呂不韋銅戈亮相“山高水闊 長流天際--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1987年,一件戰國青銅戈在四川省青川縣被偶然發現。這件銅戈上刻着“九年”“相邦呂不韋造”“成都”等篆體銘文,也是刻有“成都”之名的最早實物,成為成都已2000多年未改城名的有力證據。

田間撿到一級文物

1987年9月,廣元青川縣白水區(現沙州鎮)一位農民在田間勞作,突然發現一件頗似鐮刀的物件。他洗淨發現上面隐約有字,不像現代物品,主動交到當地文化館。文化館從業人員意識到此物頗不尋常,帶着銅戈到成都,先後找了不同的文物專家,認定這是一件2000多年前的青銅兵器。

“青川籍”國家一級文物九年相邦呂不韋銅戈亮相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

當年應邀考證這件文物的專家中,有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專家黃家祥。他對銅戈印象深刻:銅戈全長26.5厘米,最讓人驚喜的是,戈内部兩面都刻有銘文,一共20餘字。正面銘文用金屬鋒刃器刻劃而成,筆道極細,字型草率,字口較淺。另有學者稱其上正面銘文為:“九年,相邦呂不韋造。蜀守宣,東工守文,丞武,工極,成都。”背面鑄文:“蜀東工”。

銅戈上短短20餘字,蘊含着豐富資訊。黃家祥說,從字面上可以看出,這件銅戈是秦王政九年(即公元前238年),由“相邦”呂不韋監造。相邦,即相國,比丞相職務高一點。根據秦國規定,丞相負責全國政務,鑄造兵器自然由他監督,是以要刻上其名。

這種呂不韋戈,在全國迄今僅發現4件,而青川發現的這件,極可能是呂不韋在世時監制的最後一批銅戈。史料記載,秦王政九年,與呂不韋關系密切的嫪毐(làoǎi)作亂,嫪毐是秦始皇母親趙姬的情人。秦王政對嫪毐處以極刑,并罷免呂不韋,次年便殺了呂不韋。青川這件戰國青銅戈經專家确認後,順理成章成為國家一級文物,為研究秦代兵器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銅戈上篆刻的文字中,還出現“丞武”“工極”“蜀東工”等字樣。“丞武”中的丞,是工師之下的一級官吏,工師的副手,監制這件戈的“丞”,名叫“武”。“工極”中的“極”應是制造這件戈的工匠之名。打造兵器的機關為“蜀東工”,這種“物勒工名”将責任人刻于器物上的做法,是秦國手工生産管理模式的具體反映。

“青川籍”國家一級文物九年相邦呂不韋銅戈亮相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

為研究成都曆史提供豐富資訊

對四川而言,這件呂不韋戈上的文字顯然更加珍貴。

黃家祥說,成都作為全國首批曆史文化名城,最引以為傲的就是2000多年來城址未變,城名未變。城名未變的依據,此前主要來自史料記載。這件呂不韋戈的出土,以實物的形式證明文獻記載真實可靠。即使近年來在雅安荥經、成都蒲江等地也先後發現刻有“成都”二字的戰國青銅兵器,但唯有青川這件刻有準确的紀年,是以更加珍貴。

史料記載,成都在漢代手工業發達,漢朝政府在這裡設立工官、錦官和車官,負責監督相關産品的制造。而呂不韋戈上的“蜀東工”三字,證明早在2200多年以前,成都的手工業已經達到“國企”水準。

至于“蜀守宣”的記載,還填補了蜀守一職在文獻記載上的不足。黃家祥說,最有名的蜀守當屬李冰,正是他修建了都江堰,才讓成都平原變成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此後,漢代蜀守最有名的是文翁,他興辦文翁石室,讓文脈從此在蜀地延續至今。而呂不韋戈的發現,讓從未在史料上出現過的蜀守“宣”也得到認證。

呂不韋戈在青川發現,說明秦滅巴蜀以後,秦國已開始了對“糧倉”蜀地的經略,青川彼時已經處于秦國的直接管轄下。這件呂不韋戈,應該就是當年鎮守此地的官兵所使用的兵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