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将入相,在古代的大臣中已經算是登峰造極的成就了。名将多從少年出,但丞相卻多是老朽之輩。
比如大器晚成的姜太公八十才拜相,甘羅以十二歲低齡官居丞相,羨煞一衆讀書人。那麼驚才絕豔的甘羅最後下場如何呢?

甘羅出身宦官世家,祖父乃是赫赫有名的甘茂,位至秦國左相。因為被同僚所排擠,不得不逃出秦國,最後死在異鄉。
甘羅自小在祖父膝下長大,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雖不是其父,但有這樣的祖輩,甘羅也不會居于人下。他憑借其聰明才智很快就成為呂不韋的入幕之賓,被呂不韋所器重,可見其不凡。
甘羅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成就,那就是空手套白狼,以伶牙俐齒白奪趙國五城燕國十一城。
呂不韋意圖與燕結盟來攻趙,為表誠意,燕派質子來秦,而秦派張唐去燕作相國。若去燕地,必經趙國,而張唐與趙國有過節,并不想前去。
呂不韋無可奈何,甘羅卻有妙計,他以範雎絞死白起一事暗示張唐不要得罪呂不韋,此計果然奏效。
甘羅順勢請求去趙國為張唐打通關節,見趙王後他又侃侃而談。言明秦燕結盟意圖攻趙一事,建議趙王将五座城邑給秦,以消除燕趙盟約。
趙王依計而行,奉送秦國五座城邑,後來攻打燕國時,秦國果然信守承諾,趙王又送給秦國十一城。
甘羅三言兩語,就說服張唐趙王,既為呂不韋解憂,又讓秦國白得十幾城,可謂是聰明過人。
憑此功績甘羅不僅位列上卿,還被賞賜了田地房産,一時風頭無二。十分可惜的是如此年少英才,此後卻在正史中再不見蹤迹。按理說以甘羅的聰明才智,在諸侯争霸之時是絕不會沒有用武之地的,不可能不顯于史書,是以最合理的解釋便是甘羅英年早逝。
對于甘羅之死,流傳最廣的說法是被秦始皇所殺。
甘羅對秦王妃頗為不滿,在為其撿拾棋子時捏了她的腳。王妃勃然大怒,因為按理說女人的腳是不能被丈夫之外的男人摸的。秦王有意偏袒甘羅,解釋說甘羅并非有意的。甘羅卻說自己就是有意的,惹得王妃不悅,甘羅最後便被依律問斬。
但是衆所周知,秦王因其母水性楊花,是以一向不重女色。為女人而害忠臣,這事更不像秦王所為,因而這種說法還是有失妥當的。
還有人說甘羅是因為牽扯進了呂不韋送嫪毐給太後這一事,才被秦王所殺害的,當然這也沒有證據可以證明。
在電視劇中,甘羅憑借秦王所贈的免死金牌逃過一劫,并且退出官場,再不問世事,這種結局自然很好,不過杜撰的成分更多。
值得欣慰的是甘羅之墓在安徽被發現,還成為了“颍上八景”之一,明清年間,多有官員前去悼念。既然有其墓穴,那至少可以看出,甘羅死于非命的可能性較小。不過自古慧極必傷,凡是少年時期便顯露英才者,多英年早逝,實在是讓人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