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夏曆史牛人皇甫谧:從受方士迷信毒害到針灸學專家

皇甫谧(215—282年),幼名靜,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縣(今甯夏固原東南)人,是魏晉時期著名的隐士、學者和醫學家。卒于西晉太康三年(282年),享年六十八歲。

皇甫氏是漢魏時安定的大族。在漢代,皇甫氏累世居高官,享厚祿。

甯夏曆史牛人皇甫谧:從受方士迷信毒害到針灸學專家

皇甫谧的六世祖皇甫梭,為漢度遼将軍;五世祖皇甫旗,任扶風都尉;高祖皇甫節,為雁門太守;曾祖皇甫嵩,位至太常。

從曹魏開始,皇甫氏家道漸衰。皇甫谧的祖父皇甫叔獻,隻做了灞陵令;父親僅舉孝廉。而他本人自幼由叔父收養,且家境貧寒,得自己下地種莊稼。

皇甫谧二十歲以前不好學,成日到處遊蕩,無所是從,人們都認為他是個呆子。

但皇甫谧對叔母很孝敬,每當有好吃的總要先孝敬叔母。叔母任氏對他不學無術深感痛心。

一次,皇甫谧又送好吃的孝敬叔母,任氏抓住機會對他進行勸導:“《孝經》上說,天天用豬、牛、羊肉給老人吃,仍然不是孝,真正的孝子是要用心學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你現在二十多歲了,不讀書,不問道,使我放心不下。”說着傷心落淚。

任氏的教導深深感動了皇甫谧,他從此拜同鄉坦席為師,開始發憤讀書。

他在下地幹活時,也随身攜帶書本,一有空就抓緊學習。

經過勤奮不懈地努力,他終于“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成為名聞朝野的大學問家。

後來他得了風痹病,仍手不辍卷,以緻廢寝忘食。有人勸他注意休息,保養好身體,而他卻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真可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後世常把他作為大器晚成的楷模。

甯夏曆史牛人皇甫谧:從受方士迷信毒害到針灸學專家

皇甫谧沉靜寡欲,以著述為務,一生所著詩、賦、谏、頌、論很多,著名的有《帝王世紀》十卷、《年曆》六卷、《高士傳》一卷、《逸士傳》一卷、《烈女傳》六卷、《玄晏春鳓三卷、《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簡稱《針灸甲乙經》)十三卷、《皇甫谧曹翕論寒食散方》二卷等。

可惜這些書大都散失,流傳至今的不多,完整傳下來的隻有《高士傳》和《灸甲乙經》。

明清時期有很多學者對皇甫谧的著作做了輯錄,我們今天能見到的輯本有《帝王世紀》、《逸士傳》、《烈女傳》、《年曆》、《皇甫谧說》、《帝王經界紀》等。

皇甫谧還能獎掖後進。左思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但他長得奇醜,又不好交遊,人們都瞧不起他。

左思作成《三都賦》請人延譽,沒人予以理睬。

左思找到司空張華,張華把他引薦給皇甫谧。

皇甫谧讀了左思的《三都賦》後,十分稱贊左思的才學,欣然為之作序,《三都賦》這才為世人所重,左思的身價頓時倍增。

受學于皇甫谧的摯虞、張軌、牛綜、席純,都是晉代的名臣。

皇甫谧一生所經曆的漢末、魏晉時代,是中國曆史上極度動亂而黑暗的時期。

當時,隐逸成為一種社會風尚,隐士們隐居的動機各有不同:有逃避現實圖安全身的;有居山川田裡獨享大自然之樂的;也有借隐居而謀取高官厚祿的。

皇甫谧一生隐居不仕,志在守貧樂道,以著書立說為務。

甯夏曆史牛人皇甫谧:從受方士迷信毒害到針灸學專家

最初,有人勸皇甫谧修名廣交,以便求得一官半職,而他作《玄守論》回答,認為自己“居田裡之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

郡府召他為上計掾,又舉為孝廉;景元元年(260年),魏相國司馬昭征辟,他都沒有應從。

五年後,司馬炎代魏即皇帝位,原來與皇甫谧同征的其他三十六位名士,“皆拜騎都尉,或賜關内侯,進奉朝請”,唯有皇甫谧不出。

鄉親們勸他應命,他作《釋勸論》表示,要效法老子,“寄迹于西郊”,慕顔淵“安陋以成名”。

晉武帝屢次下诏書催逼,他還是以病重辭謝。

泰始三年(267年),又舉賢良方正,他不僅不起,反而上書向武帝司馬炎借書,司馬炎送給他一車書。

成甯元年(275年),皇甫谧已六十歲,晉武帝司馬炎又一次征他為太子中庶子,随後又征為議郎,召補著作郎;司隸校尉劉毅請為功曹,皇甫谧一概不應,仍堅持隐居,直至終生。

甯夏曆史牛人皇甫谧:從受方士迷信毒害到針灸學專家

皇甫谧三十三歲時,得了癱瘓病,右半身麻木,右腳萎縮。又信奉方士,飲服寒食藥,結果慢性中毒,全身燥熱,痛不欲生。

多種疾病的折磨,使他産生了輕生的念頭,經叔母勸導才沒去死。

爾後,他開始發憤研習華佗、張仲景等古代名醫的著作,置《黃帝内經》、《傷寒雜病論》等醫學經典于案頭,

一邊勤讀醫典,博采衆方,一邊在自己身上實踐。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他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知識,尤其是精通針灸,成為名傳千秋的針灸學家。

甯夏曆史牛人皇甫谧:從受方士迷信毒害到針灸學專家

皇甫谧綜合古代針灸典籍,發現“文多重複,錯舛非一”。

于是他進行會綜、删繁、校勘等艱苦工作,“使内相從,删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編成了《針灸甲乙經》十三卷,共一百二十八篇。

《針灸甲乙經》在當時就被人們傳抄誦習,很受重視。這部針灸學著作第一次系統地建立了中國古代的針灸學,推動了中國醫學的發展。

至今,這部書仍然是研究針灸的必讀之書,頗得中外醫學界的推崇,皇甫谧本人也被醫學界譽為針灸之聖。

甯夏曆史牛人皇甫谧:從受方士迷信毒害到針灸學專家

皇甫谧從受方士迷信毒害,到一名針灸學專家,走過了漫長的道路,進而也表現了他勤奮刻苦的精神。

他晚年寫的《笃終論》指出,人們都希望長生而諱忌死亡,其實人們的壽數都要終結,任何人都逃不出這一自然規律。人死以後,形骸化為泥土,魂魄與元氣合靈,這是最高的歸宿。

他在死前遺命兒子們,對他不要厚葬,隻要選擇一塊不長莊稼的荒地,挖一個深坑,能安放屍體就足夠了,隻要求随身埋一部《孝經》,别的東西一概不必随葬,表示應永遠發揚孝道。這些,都反映出他既具有豁達胸懷,也具有一定的科學精神。

文章選自張懷武編著《曆史名人與甯夏》一書 圖檔源自網絡(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