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去富平曹村看柿子,結果登上了唐順宗李誦豐陵的金甕山。
西方曆史上少有帝王的陵墓,而中國的帝王墓卻一直有名有姓,而且陪葬的皇後、妃嫔等級森嚴,展現了中華文化濃厚的宗族家庭觀念,也是中國曆史文化數千年來綿延不絕的主要原因。
秦朝統一六國建都鹹陽以來,陝西獨特的地理位置就一直受到曆代統治者的青睐。陝西共有72座帝王陵墓,共埋葬了73位皇帝,多出的一位是與李治合葬的武則天。
唐代21位皇帝,有五位葬于富平,有唐代宗元陵、唐順宗豐陵、唐文宗章陵、唐懿宗簡陵,富平看來是風水好啊!定陵地表文物雄偉壯美,顯示唐代國立最強時代的雄風,元、豐、章、簡簡樸低調,是中晚唐政治動蕩、國力衰敗的寫照。
豐陵陵園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長約1850米,四面各有一座門。南面的朱雀門外,曾經有一條神道,兩側放置着1對華表、1對翼馬、1對鴕鳥、5對石馬、10對石人和1對石獅。如今,僅剩1件華表,其他石刻蕩然無存。
。
金甕山海拔851米,豐陵地宮開鑿于山峰的南麓。上個世紀60年代,豐陵地宮的入口被發現,當地人向裡發掘10餘米,墓道裸露出來,長期沒有回填。近年,為了保護地宮的安全,文物部門已經将墓道回填起來。
2019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豐陵陵園西乳阙遺址,發現了一處儲存完整的夯土建築。
阙樓是中國古建築中的一種特殊形式,一般指宮廷大門之外對稱的樓台,“三出阙”就是三重阙樓,如今,儲存完整的“三出阙”非常稀少。
除了新發現的西乳阙遺址外,考古人員還在陵園下宮南門外發現了一處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的門屋結構,目前清理出門道、踩踏面、柱礎、牆址等建築結構,出土了大量的建築材料,有闆瓦、筒瓦、蓮花瓦當、方磚等。這次發掘為研究唐代陵墓制度的發展演變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唐磚,老值錢了。
唐順宗李誦(761—806),唐德宗李适的長子,為唐朝第十位皇帝。大曆十四年(779),唐德宗即位以後,李誦被封為宣王。不久,被立為皇太子。
他當了20多年的皇太子,慈孝寬大,素有大志。貞元二十年(804)九月,李誦患病,不能說話。貞元二十一年(805),唐德宗病逝,唐順宗即位。
唐順宗登基之後,任用王叔文等人變法,史稱“永貞革新”。由于觸犯宦官和節度使的利益,順宗被迫禅位給皇太子李純,在位還不到一年,便被尊為“太上皇”。元和元年(806)正月,順宗病逝,享年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