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代宦官俱文珍在皇宮一手遮天,主持皇帝廢立,為何能得善終?

此人原名劉貞亮,進宮後改名俱文珍,據說他是"俱姓"始祖之一。

他是德宗、順宗年間的掌權太監,宦他的成名代表作是"二王八司馬事件",廢一帝,立一帝,世所罕見。

自古以來,皇帝禅位的也不在少數。像堯舜時期有一種"禅讓制",人們會舉薦賢能的人來當皇帝。在他們之後的皇帝"禅讓",已經不能說是禅讓,而是一種"受人為逼迫,讓出皇位"的行為。

唐朝就有一位被迫實行禅讓的皇帝,他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唐順宗李誦。唐順宗當了25年的太子才熬成了皇帝,還沒來得及大展宏圖,就被迫退位。

唐順宗把皇位留給了自己的兒子,這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是他也是受人逼迫的。逼迫他讓位的就是俱文珍。

唐代宦官俱文珍在皇宮一手遮天,主持皇帝廢立,為何能得善終?

那俱文珍又哪裡來的那麼大學事逼迫國軍讓位呢?

唐德宗貞元年間,俱文珍以宣武節度使監軍起家,行事果決,心狠手辣,三廢三立宣武節度使,威震一方。是以,他的勢力迅速膨脹起來,凡是握有兵權的宦官,大多依附于他,使他成為當時宦官頭目。

但是執政晚期,因為年紀越來越大了,頭腦也糊塗了。他在用人方面沒有年輕時候的果斷理智,不僅喜歡猜疑,而且把朝中忠臣都給貶黜了,還總喜歡任用宦官與奸臣。

唐順宗即位,翰林學士王叔文等倡行革新,史稱"永貞革新"。唐德宗看重的人,唐順宗卻看不上。他一向反對宦官幹政,當上皇帝後想方設法打壓俱文珍一黨。

如果僅僅是打壓,俱文珍可能也不會逼迫他讓位,雖然唐順宗在位時間短,但是永貞革新這件有意義的事情讓他俱文珍感到了莫大的威脅。

唐代宦官俱文珍在皇宮一手遮天,主持皇帝廢立,為何能得善終?

唐順宗不想看到宦官幹政的局面,更不想宦官手裡擁有過多的權力。是以永貞革新運動也是一場打壓宦官勢力的改革運動。

唐順宗不僅将宮中多餘的人員都裁減掉了,還陸陸續續地将宦官們手中的兵權也收了回來。

身為宦官頭目的俱文珍,當然不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權力被皇帝收回,為了維持自己尊貴的地位和體面,他在皇帝背後也做了很多小動作,給唐順宗變革制造了很多的阻礙。

俱文珍聯合一些反對革新的大臣和其他宦官逼皇帝"内禅"于太子李純,是為唐憲宗,然後使憲宗把革新派全部放逐,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順宗憂慮而死,革新失敗。

俱文珍因有擁戴大功而備受重用。這樣,大宦官的權力不僅回來了,而且更甚于以往。

憲宗雖為宦官所立,但從心裡說來,他還是很有野心,想幹一番事業的。可眼下卻是個傀儡,不敢妄動,宦官們能讓他突然當皇帝,自然也能讓他突然消失,是以得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俱文珍自打立了憲宗做皇帝後,就開始走前面那些大宦官的老路子了,而且這人特愛得罪人。佞臣得罪百姓很正常,得罪大臣也說得過去,得罪皇帝也是必然。但重點是,這人竟然把自個兒一黨的人也全都得罪光了,不少宦官因為與其稍有摩擦即被處死。

而且宦官之間的内鬥在宮中是輪番上演,俱文珍也是一次比一次鬧得厲害。有一次,他把一個叫李康的宦官節度使給殺了,這李康是平叛将領,在平叛戰鬥中讓敵人俘虜了,好不容易被放回來,卻被俱文珍殺了。對于當權宦官來說殺一個人沒什麼,簡簡單單輕輕松松也就可以把事件平息了,但是俱文珍這時得罪了太多人,而且這次殺人是他擅自殺的。這回想整他的人可是抓着大辮子了。文武百官外加各種宦官,突然間一起彈劾他俱文珍專橫獨斷,目無聖上雲雲。

唐代宦官俱文珍在皇宮一手遮天,主持皇帝廢立,為何能得善終?

看到此情此景,俱文珍也害怕了,不敢動刀。而此時趁俱文珍失了勢,憲宗也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對俱文珍說到:"您呀,年紀大了,也該退休了,很多事還是交給那些年輕人來做吧。"

俱文珍氣得鼻子都歪了,現在就是有心廢帝也無力回天了,要知道,他得罪的可是所有人。俱文珍心裡沒數,權衡再三,一咬牙,及時收手,卷了家當,告老還鄉了。

宮中的舒服日子過慣了,回了家鄉就開始大手大腳。有錢了,人家當你是爺,沒錢了,你什麼都不是。在宮中賺得再多,那也耗不起坐吃山空,而且是胡吃海塞地吃。老天對他真好,一直讓他活到了沒錢。晚年的俱文珍過得很凄苦,一個毫無威勢的閹人,活着又有什麼意義呢?一無錢,二無權,三無性福,四無朋友,五無兒孫,那些昔日的義子義孫,沒有一個來探視這個失勢的老閹人,一腔憤怒,竟連一個傾訴的人都沒有。俱文珍在凄涼中死去,他的生命就如一片黃葉般枯萎了,沒人注意他的死亡,沒有人同情他,也不值得同情。

這樣的死法,比被政敵殺死要殘酷很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