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德宗要廢掉太子李誦,李泌一句話,打消了他的廢立計劃

文/馮玄一

在唐朝曆史上,第十一位皇帝順宗李誦的存在感本來應該是很低的,因為他在位僅半年時間。但是他又經常被後人提及,存在感比他父親李适要強。這主要是因為他在位時期啟動了一項變法,史稱“永貞革新”。

唐順宗在唐朝曆史上很特殊,他當儲君25年,在唐朝曆史上是最久的,他在位時間卻又很短暫,僅186天,都沒有以皇帝身份過過新年。但是,如此短暫的帝王生涯,居然還做了五個月的太上皇,在唐朝曆史上僅此一位。這位可憐的皇帝,據《妖貓傳》裡說,他是被一隻妖貓附了體,才導緻如此短命。當然,這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他還沒有即位時,就患了中風,幾乎癱瘓,不能言語。在醫學相對落後的古代,他能活着完成即位,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唐德宗要廢掉太子李誦,李泌一句話,打消了他的廢立計劃

01、25年的儲君之路

李誦是德宗李适的長子,母親是昭德皇後王氏,他生于上元二年正月(公元761年1月)。19歲那年,他被封為皇太子,從此開始了漫長的儲君之路。

李誦是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好學。熟讀儒家經典,對佛教典籍也有所涉獵。而且能寫一手好字,尤其擅長隸書。他父親唐德宗經常會給大臣和節度使賜詩,每次賜詩,都會把書寫的差事交給太子李誦,因為他寫的字很漂亮。

年輕時候的李誦還是很健康的,他18歲時就生了大兒子李淳,就是後來的唐憲宗。建中四年(783年),大唐又爆發了一次節度使兵變,泾原節度使姚令言帶領5000士兵在增援襄城的叛亂,途中發生叛亂,史稱“泾師之變”。叛軍擁立被罷免的原太尉朱泚為帥,攻陷長安。唐德宗帶着後妃、太子等倉皇出逃至奉天(今陝西乾縣),在奉天被叛軍包圍,史稱“奉天之難”。在平亂的過程中,身為太子的李誦身先士卒,曾執劍殿後,保衛皇帝安慰。面對叛軍,他率領禁軍頑強抵抗,将士們在他的督促激勵下,無不奮勇殺敵,確定了德宗的安全。在此次叛亂中,李誦表現出很好的魄力和勇氣,深得百官贊許。

叛亂被平後,李誦的地位得到鞏固。但是,這次叛亂也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那就是唐德宗又開始重用宦官。這為日後的李誦退位埋下了伏筆。

唐德宗要廢掉太子李誦,李泌一句話,打消了他的廢立計劃

02、廢儲危機

每一位皇帝即位,都充滿了危機。雖然李誦的太子之路比較平穩,但也不是一帆風順。在他的儲君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危機是郜國公主結黨案,他險些就被廢黜了。

郜國公主本是肅宗之女,起初封延光公主。嫁給了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之子裴徽。天寶十五年(756年),馬嵬坡之變中裴徽被殺。延光公主于是守了寡。

大唐宮廷的女人大多都是放蕩不羁的主,延光公主也一樣,“素有淫名”。後來,她嫁給了唐玄宗的外孫、新昌公主的兒子蕭升,德宗即位後,改封其為郜國公主。她和蕭升所生的女兒被皇帝做主嫁給了太子李誦,當了太子妃。蕭升去世後,郜國公主越加放肆,與彭州司馬李萬、蜀州别駕蕭鼎、澧陽縣令韋恽、太子詹事李昪等人均有染,淫亂之名朝野皆知。

亂就亂吧,畢竟大唐的女人有幾個甘守寂寞的呢?郜國公主的問題很嚴重,她大興巫蠱,借着裙帶關系,以通奸為名,為太子結交黨羽。

太子結黨,這在曆朝曆代都是大忌。此事被大臣告發,德宗非常氣憤,對太子起了廢黜之心。宰相李泌力勸德宗,不能輕易廢黜太子,他例舉了自貞觀以來太子廢立的經驗教訓,勸他以前事為戒,萬不可操之過急。而李誦此時也主動請求與蕭妃離婚,及時撇清關系。德宗經過慎重考慮,才打消了廢立的念頭。

此事牽連了很多人,郜國公主被幽禁,蕭妃被殺,李萬因為和同宗淫亂,以不知“避宗”的罪名被杖殺。郜國公主的5個兒子均被流放。

此事之後,李誦更加小心謹慎,對朝局政事總是三緘其口,從不敢輕舉妄動。對朝廷上下的大臣,他都采取“不即不離、若即若離”的态度。

唐德宗要廢掉太子李誦,李泌一句話,打消了他的廢立計劃

03、多年儲君,一場中風都成空

多年來,李誦一直小心謹慎,為的就是挨到能即位的那一天。豈料,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貞元二十年(804),李誦突然患上了中風,口不能言。而此時,德宗已是暮年,健康每況愈下。宮裡的禦醫對太子的病束手無策,大半年過去了,李誦依舊不見好轉。這年年底,德宗也病倒了。貞元二十一年(805)的新春朝會,德宗希望太子能夠出席,但是太子行動困難,竟沒能參加這次朝會。父子不能見面,德宗異常難過。正月二十三日,德宗駕崩,遺诏傳位于太子李誦。二十六日李誦正式即位。

其實,李誦此時已經病入膏肓,不能行動,不能言語。這年八月,宦官俱文珍聯合守舊大臣脅迫李誦退位,禅位于太子李純。唐順宗實際在位僅186天。

806年正月,唐憲宗改元元和,這年正月十九,太上皇李誦去世,年僅45歲。

唐德宗要廢掉太子李誦,李泌一句話,打消了他的廢立計劃

04、永貞革新

雖說永貞是順宗的年号,其實順宗壓根就沒有使用過這個年号。順宗即位時使用的是父親德宗的的年号:貞元二十一年(805),按慣例,第二年開始改元。他沒有等到改元,就禅位了。即位的憲宗将當年定為永貞元元年。

永貞革新的核心人物是王叔文和王伾。這兩個人都是李誦當太子時候的近臣。王伾是書法家,因善于書法被選為太子侍書,專門教李誦學習書法。王叔文則是因為精于圍棋,而被召入東宮陪太子下圍棋。他們二人天天和太子在一起,談論書法、圍棋的間隙也會讨論時政,談論朝廷的弊端,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李誦的智囊。而王叔文和王伾身邊也有一批追随者,他們中最著名的當屬柳宗元和劉禹錫。

李誦雖然在外面對朝政漠不關心,但是和王叔文等心腹在一起時,卻無時無刻不關心朝局,他們針對當時大唐的諸多弊端,形成了一套解決方案。隻待登基後,便立即下诏施行。

李誦即位時雖然不能言語,但是腦子是清醒的。他即位後,啟用用王叔文為起居舍人,充翰林學士,王伾為左散騎常侍,充翰林學士,兩人可以随意在内廷走動。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均得重用,變法很快便鋪開。

任何變法會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都會破壞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這次改革,就動了宦官的利益。在德宗時期就得寵的宦官俱文珍聯合守舊大臣脅迫順宗,掌握朝廷大權。他先将王伾被貶為開州司馬,将王叔文被貶為渝州司戶。革新派于是失去了主心骨。俱文珍又脅迫順宗退位,禅位于憲宗。憲宗即位後,又将柳宗元、劉禹錫等革新派通通貶谪,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至此,永貞革新徹底失敗。

永貞之後,宦官專權越演越烈,宦官把持朝政,廢立皇帝的事情越來越頻繁。

參考資料:

《中國曆代帝王世系年表》

《新唐書》、《舊唐書》

張鐵夫:《唐順宗被殺說考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