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當了25年太子,卻隻做了186天皇帝,便被脅迫讓位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後宮詞》裡曾這麼說過:“最是無情帝王家”,世人也皆說皇家無父子,身處帝位,考慮最多的便是天下百姓的生計,對于父子之情,便淡漠了許多。即使是太子,也難以享受幾天父愛。

唐德宗時,太子嶽母有罪,唐德宗恨烏及屋,差點廢掉他太子之位。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唯有李泌敢站出來為太子說話。李泌隻說了三點,便讓唐德宗改變了主意,你可知是哪三點?

他當了25年太子,卻隻做了186天皇帝,便被脅迫讓位

太子的嶽母是郜國長公主,也是唐肅宗李亨之女,剛開始嫁給了楊貴妃姐姐虢國夫人之子裴徽,馬嵬坡之變時,裴徽被殺。于是後來又改嫁給了都尉蕭升,蕭升是唐玄宗的女兒新昌公主和蕭衡的兒子。

最終被侄子唐德宗改封郜國公主,女兒則成為了唐德宗的長子,也是當時的太子李誦的太子妃。是以,郜國公主與唐德宗又是親家關系。

第一任丈夫裴徽死後,她雖改嫁給蕭升,但卻不守婦道,生活不檢點。與李升、蕭鼎、李萬、韋恪等人糾纏不清,有着私通關系,許是因為她是太子嶽母,身份高貴,知曉她醜事的人,都不敢前去告發她。

他當了25年太子,卻隻做了186天皇帝,便被脅迫讓位

可後來她憑着皇帝的尊重,經常乘坐肩輿出入太子行宮。不僅如此,她還以詛咒之力,為太子祈禱,皇親國戚看不慣她的嚣張行徑,便将她的種種罪過報告給唐德宗。

唐德宗大怒之下,囚禁了郜國公主,太子見父皇生氣,嶽母又失勢,一時不知如何應對,随後他竟聽信讒言,上表請求與蕭妃和離。

唐德宗見他遇事隻知逃避毫無擔當,竟因畏懼自己的怒火與相愛多時的蕭妃和離,一氣之下生出廢太子之心,想改立侄子舒王。

舒王是唐德宗的弟弟李邈的兒子,因弟弟李邈早亡,唐德宗将其收養,視為己出,十分寵愛。

後來唐德宗召見李泌,問其意見,李泌以親生兒子不該猜忌為論說:“何至于是!陛下唯有一子,奈何一旦疑之,欲廢之而立侄,得無失計乎!今陛下所生之子猶疑之,何有于侄!舒王雖孝,自盡陛下宜努力,勿複望其孝矣!”

他當了25年太子,卻隻做了186天皇帝,便被脅迫讓位

大緻意思就是說,李泌認為唐德宗廢自己親生兒子的太子之位,改立侄子,不合适。後來還詳細列舉了自貞觀以來,太子廢立的經驗教訓,分析了唐太宗對廢立太子的謹慎,還有唐肅宗因性急冤殺建甯王的悔恨,勸他以前事為戒,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唐德宗聽他如此貶低自己與舒王的親情,心中雖有惱怒,但更多的是疑惑自己将來能否享受他的祭祀,聽到這裡,唐德宗的心已經開始動搖了。

唐德宗雖想維系自己與太子的父子之情,可他仍然覺得太子不堪重用,于是他指出貞觀和開元年間,改立太子的舉措來搪塞李泌。

然李泌卻不依不饒地說,李承乾做太子時陰謀造反,可唐太宗卻沒有是以要了他的性命,反而将他于魏王一起廢黜。廢黜魏王便是因為魏王有與太子一争之力,若他仍然身處高位,必然會想盡辦法除掉廢太子,以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

他當了25年太子,卻隻做了186天皇帝,便被脅迫讓位

李泌讓唐德宗效仿唐太宗,将舒王與太子一起廢黜,改立皇孫為太子,唐德宗雖知曉太子無能,但也斷然不會将大唐江山交給一個黃口小兒。李泌又指出,開元年間,武惠妃謀害太子李瑛,遭人唾棄,如今太子無較大過錯,唐德宗若非要廢他,必然也會受到後人的非議。

世代皇帝皆想流芳百世,唐德宗也不例外,他聽李泌如此一說,不禁為自己的名聲擔憂。

最後,李泌又用唐肅宗誤殺建甯王的事例來感化唐德宗,勸他莫要因為猜忌,傷害自己的骨肉至親。李泌言盡于此,唐德宗心中早有衡量,最後李泌勸他不要重蹈覆轍,冷靜幾日在再做決定。

次日唐德宗召見李泌說:“非卿切言,朕今日悔無極矣!皆如卿言,太子仁孝,實無他也。”至此唐德宗終于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若李泌如李林甫、楊素般趨炎附勢,太子之位恐怕早已易主。

他當了25年太子,卻隻做了186天皇帝,便被脅迫讓位

皇帝之是以能改變主意,不僅因為李泌的肺腑之言,還因為他仍舊重視這份父子之情。唐德宗雖身處帝位,可他心中仍保留一分柔情,這也是太子得以保全的關鍵所在。

貞元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805年正月,唐德宗病逝,終年64歲,在位27年。唐德宗病逝的當月,當了25年太子的李誦便繼位為帝,史稱“唐順宗”。

李誦即位後,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因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觸發了一些宦官還有藩鎮割據勢力的利益,于是在三月時,宦官俱文珍等人将唐順宗長子廣陵王李淳扶持立為太子,後更名為李純。

過了四個月,更是以唐順宗名義下诏,脅迫唐順宗退位給太子李純。李純即皇帝位,即唐憲宗,唐順宗退位稱太上皇。

他當了25年太子,卻隻做了186天皇帝,便被脅迫讓位

唐順宗在位時間是很短的,無論當皇帝還是太上皇,他隻做了186天皇帝。公元806年,退位後他又做了五個月太上皇便離奇去世了,甚至沒有享受到天子該有的福分。

史書記載是病死,但也有人說是被殺死,總之,唐順宗的死因,到如今來說,仍是一個難以解開的謎案。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舊唐書·卷十四·本紀第十四》《新唐書·卷七·本紀第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