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台海大師兄 綜合報道)日本媒體近日報道的一則“大陸将于8月在南海軍演”消息,讓東沙群島浮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除了大家熟悉的金馬澎,台灣當局實際控制的外島還有東沙群島、南沙太平島,以及彭佳嶼、花瓶嶼、棉花嶼、蘭嶼、綠島、小琉球等。今天,大師兄先為大家介紹彭佳嶼、花瓶嶼、棉花嶼,台灣群眾一般稱之為“北方三島”。
<h1 class="pgc-h-arrow-right">彭佳嶼</h1>
距釣魚島僅約140公裡
2016年4月9日,在時任台灣地區上司人馬英九即将卸任之後,他率多名官員搭乘軍機赴彭佳嶼視察,出席東海和平倡議紀念碑揭碑儀式,這是他任上第二次訪彭佳嶼。

彭佳嶼,距基隆港約56公裡,又名草萊嶼、大峙山嶼,據說過去有一戶彭姓人家為躲避械鬥而舉家遷居至此,因而被稱彭佳嶼。
由于彭佳嶼目前屬于軍事管制區,台灣一般群眾無法登島一睹其真容,大陸人知道“彭佳嶼”這個地方的更是少之又少。
這個神秘的小島面積約114公頃,最高海拔165米,是“北方三島”中唯一有人生活的島嶼,駐島人員來自台灣地區氣象、海巡等機關。
彭佳嶼物資缺乏,飲用水、食物以及其它生活用品都依賴五天一次的補給艦補給。
島上的景點包括觀音洞、土地公廟、彭佳嶼燈塔、“海疆屏障”石碑等,台當局曾規劃将“北方三島”以及周邊海域建成海洋公園。
彭佳嶼距釣魚島僅約140公裡,曾任台灣地區上司人的陳水扁、馬英九都曾登彭佳嶼,“順道”宣示,“釣魚島主權屬于台灣”。
駐島人員
2005年8月10日,陳水扁率領媒體登上彭佳嶼,成為第一位踏上該島的台灣地區上司人,并在島上主持了“海疆屏障”揭碑儀式;馬英九則先後在2012年、2016年登島,也曾引發國際媒體的關注。
<h1 class="pgc-h-arrow-right">棉花嶼和花瓶嶼</h1>
人迹罕至,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距彭佳嶼不遠,有個小島叫“棉花嶼”,面積約0.13平方公裡,海拔最高的地方隻有61米。由于兩島地理位置相近,形狀也相似,是以不少漁民都誤将棉花嶼當作彭佳嶼。
棉花嶼
棉花嶼全島皆被火山熔岩給覆寫,堅硬多孔的岩脈因具有較強的抗侵蝕性質,經年累月下形成了岩骨,和岸邊的海蝕洞成為此島嶼的特殊地質景觀。
棉花嶼上沒有人類居住,萬應公廟為僅存的人工建築物,推測為早年漁民所建。
這個小島是鳥類的天堂,據台灣野鳥保護機構調查,共發現58種鳥類,包括大水鳥,玄燕鷗,唐白鹭等。由于棉花嶼地形陡峭,較少有人登島幹擾,因而儲存了較完整的自然風貌。
棉花嶼上無駐軍與軍事設施,劃設為保護區後,目前由基隆市政府管理。
花瓶嶼的狀況與棉花嶼類似,因為地形陡峭,島上一直是人迹罕至,已經被經基隆市政府公告為野生動物保護區。該島面積約3.08公頃,最高點海拔為51米,屬于海島火山地質原貌。